禁言
管理員
原帖由 鴻雁於飛 於 2007-12-17 23:32 發表 今南方 從生的很多讀sang或者近似的,如廣東話的生讀sang ,福州話亦然。 ...
原帖由 GnuDoyng 於 2007-12-18 01:06 發表 我觉得粤语的sang跟福州语的sang属于不同层次,同读音是个巧合。
原帖由 liweijie 於 2007-12-18 09:21 發表 你们怎么知道大田话的...?
漢語方言發展史上曾經發生過幾次波瀾壯闊的擴散運動。 一、西晉衰落之後,大批北人隨王室渡江南下,把北方話散播在廣大的華南地區,形成唐代張籍在《永嘉行》所詠“北人避胡皆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的狀況。一千五、六百年來,方言歷經變化,南下仕民由於住居地理環境的差異,方言發展也呈現不同歸趨;然而在梗攝字帶較低母音(-a-)這一點上,現今東南諸方言大體一致(張光宇 1987;李榮 1989,1991),極可能即為“晉語”綿延不絕的表徵之一。
3.梗攝三四等字在吳音的母音較低[-a-],在漢音的母音較高[-e-]: 京 影 清 丁 星 逆 益 吳音 kia-u ia-u sia-u tia-u sia-u kiaku iaku 漢音 kei ei sei tei sei keki eki 早期吳音地名反映的母音一般也比較低,如承平年間(931-938)源順《倭名類聚抄》的下列地名:英虞ago,安積asaka,尺度sakado,益頭Yakidu,甯樂nara。(平田昌司1993)這類地名所見的梗攝三四等字的母音與現代華南方言白讀情況相當一致。關於梗攝三四等字在中國東南諸方言的母音情況,近年論列不少,讀者可以參看筆者(Chang,K.Y.1987)和李榮先生(1989,1991)的文章。這裏只舉南昌和婁底為例。 A.南昌方言(熊正輝 1989)正tsaŋ43餅piaŋ213病pʰiaŋ11定tiaŋ11醒ɕiaŋ213劈pʰiaʔ5席tɕiaʔ3 B.婁底方言(顏清徽等1990)餅piɔ̃̃12平biɔ̃13病biɔ̃11定diɔ̃11醒siɔ̃42正tɕiɔ̃14劈pʰiɔ13席tsʰi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