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題附件經修改後已重新上傳。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林兄:
汝你定為0.5為妥。這是我個人的意見。

有空的話,每人都去做一下,看一下大家的結果會怎么樣。
不過感覺二階的核心詞比一階的核心詞,廈門跟官話相似的程度反而更小,越核心的詞怎么會相似更大呢?

此表是否適應中國呢?我覺得可以稍微修正一下,造一套符合中國現狀的,因為有些詞西方常用,中方不一定常用,有些詞古代常用,現代不一定常用。
Lîm--sian, 鷺水 hiâi 寫 bē 入, góa koh lâi chhap-chhùi chhap-chi̍h:

big:  同安 講 "hai".    0     ("hai" 用 tī  size, dimension;   "大" 用 tī 官銜 大細 superior, 地位 高低 senior ).  
head: thâu-khak   0   (pêng-siông kóng-hoat)    (北) 腦袋
ear: hī-khang        0   (pêng-siông kóng-hoat)    (北) 耳朵
eye: ba̍k-chiu        0  (pêng-siông kóng-hoat)     (北) 眼睛
seed: chí 籽          1   (m̄-sī "chéng")                        
grease: lâ (膋)          0    ( m̄-sī  "jī-nn̂g)
neck: ām-kún         0   ( ko͘ chi̍t jī "am" m̄-pat thiaⁿ--tio̍h)        (北) 勃子
breasts: lin(同安)       0   
animal:cheng-siⁿ    .5   
dull: tun                    1   ( vs sharp: lāi )
freeze: kian-tàng    .5   
near: óa                     0   ("close"  chiah-sī "近")
pull: piⁿ, khiú            0
rub: lù                         0     ( "wipe" chiah-si "拭" )
scrath: khàng          0       ("grab"  chiah-si "la̍k" "ni" )
sew: thīⁿ                      0      ("縫" m̄-pat thiaⁿ--tio̍h)
sky: thiⁿ-téng            .5      (pêng-siông kóng-hoat)      (北) 天上
smooth: ku̍t, kng-ku̍t (光滑)     1       ("flat"  chiah-sī "平")         ku̍t滑   vs   jiâu皺   
squeeze: ni̍h                0          ( "press" chiah-sī "li̍h")   
stab: lak, chân           0            ("stick" (v.)  chiah-sī "tu̍h" )   
stick (n.) : chhêr-á             0           
swell: hàng (同安)             0         
turn: oat                         0

[ 本帖最後由 Kua 於 2008-1-20 10:15 編輯 ]
我在寫廈門話的時候,基本上是對照“普通話”或“北京話”那一欄來對譯,而後者又是根據網絡上的資料copy過來,並未認真校對。漢字多義,我英語又完全不行,看來這回真的被害死了!!(big\near\;pull\rub\scrath\smooth\squeeze\stab\stick\,等等全部是拜普通話翻譯的誤導而致出現大烏龍

kua、牛冬、使者、先秦以及各位英語能人,我看了kua的帖子後產生疑問:

1、grease,網上的資料認為官話是脂肪,北京話講豬油(也就是kua說閩南話是“lâ”(膋))。但我覺得脂肪與豬油畢竟不同。那到底這個英語詞準確的翻譯是什麼?

2、dull,或許在英語也有多種意思是嗎?但是網上資料對應北京話這欄是寫成“呆、笨”,而kua說閩南話對應應是“鈍”(不鋒利),他們說的完全是兩碼事嘛!到底dull有無“呆、笨”之意呢?

3、seed,準確的意思是什麼?是種子嗎?kua說閩南話是“子”而不是“種”。但是確切地說“子”在閩南語的意思不光有“種子”的含義,更多時候是指“果實、果仁、核”(而這些顯然與“種子”不同)。

4、feeeze,是指江河道路上的水“結冰”?還是指類似普通的醬油水受冷結成凍?kua說的後者,而且後者在普通話似乎也可能說成“結冰”,但閩南話是嚴格有別的。

5、stick,網上的北京話及普通話資料都說是棍子。而kua說是閩南話是“箠”(細長的竹枝)。兩者不同,閩南話的“箠”形態明顯要小於“棍”,硬度強度都遠不及“棍”。stick到底是什麼呢?

6、turn,網上的北京話及普通話資料都說是“轉”。而“轉”這個字本身是個多音字,含有“轉動”、“拐(回去)”之意。kua說閩南話對應翻為“斡”(拐彎)。到底turn準確是啥?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我覺得漢語跟越語的親密度

廈門話與官話的親密度
二者的判定方法不一致

回復 #25 鴻雁於飛 的帖子

前一組是不同語系的區別,另一組是同為漢語的區別
判定標準不一致啊,好像越南語找到一點點有同源性的痕跡就定為1,漢語詞也定為1,而不管口語詞是否有更土的講法。
而廈門話跟官話則區分的很嚴細的,稍有不一,就定為0。
顯然判定標準不一。
不過跟判定者精于官話跟廈門話有關,因為精,所以分得很細。反而越南的那方面則有“粗枝大葉”之嫌。
林兄得出的結論,廈門話-官話:總是二級核心詞親密度小于一級核心詞

而不同語系的漢語-越南語:總是一級核心詞親密度小于二極核心詞
white 漢語:白  越語:trắng,bạch,bạc
bach bac顯然是漢語詞,此詞越南-漢語定為1 trang為越南固有詞
官話熱    閩語:熱、燒、燙
同樣的例子,廈門話-官話的例子卻定為0.5

標準不一的判定方法,放在一起對比是不是有誤導的問題呢?
越南語跟漢語的定分標準是學界定的,採用0-1評分法,非是即非,很絕對極端。

廈門話和官話的定分標準是我個人定的,中間增加一個0.5,力求精細區分。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