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語之音韻史書<<建州八音>>)

语音变化  建瓯向为闽北重镇,唐朝年间曾是建州驻地,南宋绍兴末年迄至明清,升为建宁府。清乾隆六十年(1796)时,在建瓯出了一本《建州八音》(建瓯方言字书,以下简称“八音”),其中所记建瓯方言声、韵、调十分精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建瓯基督教会编写了一套《GuingNǎingHǔTǔkionglǒmǎci》(建宁府土腔罗马字,以下简称“罗马字”)课本和“新约全书”,用罗马字(拉丁字母)稍加改造,记录建瓯方言读音。乾隆六十年迄今已有200多年了,光绪二十六年至今也已100多年了。抗战时期陈仪主闽,曾努力推行“国语”;1956年以来,我国有组织、有系统地推广普通话,迄今也有50-60年历史了。拿200年前、100年前、50年前的方言材料跟今天记录到的建瓯方言声、韵、调及一些字的读音作个对照,可以明显发现:建瓯方言语音在发展变化。并且,近50年来的变化,比100-200年前的变化更大。因此,我们将建瓯方言发展的变化情况分为两个阶段,即将清乾隆~光绪时期的变化称作早期变化;将抗战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的变化,称作近期变化。早期因为有两本书作依据,主要从声、韵、调系统方面来分析;近期则主要从字的读音变化方面来分析。因为“八音”是用汉字记录的,“罗马字”是用拉丁字母记录的,今音是用《国际音标》记录的,而现在大多数人学的又是《拼音字母》。为了阅读方便,我将“八音”、“罗马字”、《国际音标》有关记录建瓯方言声、韵符号,与《拼音字母》作个对照。

声母方面:
拼音字母:b   p   m   d   t   n   l
八    音:边   坡   问   直   他   日   柳
罗 马 字:b   p   m   d   t   n   l
国际音标:p   p′ m   t   t′ n   l

拼音字母:g   k   ng   h   z   c   s X
八    音:求   气   语   非   曾   出   时   莺
罗 马 字:g   k   ng   h   c   ch   s   X
国际音标:k   k′ N    x   ts   ts′ s   X

       从上列声母可以看出:200多年来,建瓯方言在声母方面是没有什么变化的。语言学界都说闽方言(包括除闽西客家话以外的闽东、闽南、闽北方言)是十五音系统,即它们的声母都只有15个,这是很有道理的。
    就韵母方面看,“八音”记有“三十六字母”,即有韵母36个。同时它指出,其中“种同禾农  、厝同茄,实是三十四字母。”即实际上只有34个韵母。“罗马字”有35个韵母。今天记录到的建瓯方言韵母是34个。


清著<<建州八音>>闽北语音韵图表:

声母方面:

八    音: 边   坡   问   直   他   日   柳(读此所标注汉字的音的声母)
国际音标:p   p′  m   t   t′  n   l


八  音:   求   气   语  非  曾    出   时   莺(读此所标注汉字的声母 注:最后一个是X,表无声母,莺读ing)
国际音标:k    k′   N    x   ts   ts′    s   X


韵母方面:
 
八  音:茶   臍  茅   兒    梅   峨  時   舍(读此所标注汉字的韵母 )
国际音标:a    ɛ     e      œ        o     ɔ        i       ia

八  音: 皮刂   厝   吳   過    蔴    魚   蛇   黎(读此所标注汉字的韵母 )
国际音标:iɛ        iɔ      u     ua        uɛ       y     yɛ      ai

八  音:  橋   油    發   南  田     人    種    桐(读此所标注汉字的韵母 )
国际音标:iau     iu       uai     aŋ     aiŋ     eiŋ   œŋ      oŋ

八    音:    囥   年      正     陽    蟠      黄       販     放   園  (读此所标注汉字的韵母 )
国际音标:   ɔŋ     iŋ       iaŋ       iɔŋ     uiŋ        uaŋ       uaiŋ      uɔŋ     yiŋ

注: 八音之「皮刂」无法输入  此为一字,并无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