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忠祠 - Shrine of the Patriots

应澔瀚兄之邀,翻译这篇发表于1887年11月《China Review》的介绍福州马尾昭忠祠的文章。由于对中国近代海军军衔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匮乏,很多专业词汇翻得十分生硬,尤其是问号标注的部分,恳请各位指点。英文原文作为附件附在下面。
昭忠祠(Shrine of the Patriots)坐落在马尾山东南侧的马江边,它由皇家军械库(Imperial Arsenal Commissioner?)军官裴将军所建,以缅怀那些在对抗法国的马江海战和1884年8月23日炮轰军械库事件中牺牲的中国海军舰队的官员、水手以及驻扎于岸上军营里的部队。令我们感兴趣的是,我们在祠内找到了该次事件中国人阵亡数字的官方版本:在呈倒T型的祠堂里,我们在北边、东边、西边都找到了石碑,上面仔细地刻着上至舰官下至船卒每一位为国献身者的名字。

北边木蓬下的壁龛中竖立着十二块石碑,纪念那些死在炮舰或战舰上的所有文武官员。石碑的每个边缘都被饰上金并安上了狮首,他们的名字以蓝底金字的方式刻于其上:
福星炮舰舰长。
振威炮舰舰长。
飞云炮舰舰长。
福胜炮舰舰长。
扬武巡洋舰的一级海军官。
闽安左营师船舰长。
平海师船战舰舰长。
镇海左营师船战舰舰长。
建胜督带炮舰部队军官。

相同壁龛中的石碑的右面和左面也另外枚举了其他次级军官的名字,即:
4个一级海军官。
3个二级海军官。
2个次级海军官。
4个主工程师。
3个二级工程师。
3个三级工程师。
4个军校学员。
1个工程师。
1个工程师学员。
5个主炮手。
5个水手长。
5个海军警官。
1个医生。
2个委任军官。
2个主司炉。
1个押运员。
3个办事员。

共计48个次级军官。


在祠堂东边和西边靠近主入道之处可以看见一块大木碑,上面以白底黑字的方式记录着所有炮手、水手及私人水手的名字。

右边的木碑列出了所有幸存归来的炮艇,即:
扬武舰艇……………………90人。
飞云…………………………39人。
济安…………………………68人。
福星…………………………58人。
振威…………………………51人。
伏波…………………………1人。
福胜…………………………(?)19人。
建胜…………………………(?)30人。
永保运输艇…………………6人。
琛航…………………………(?)12人。
厨师、伙食管理员、等……26人。
总计…………………………400人。

左边的木碑列出了归来战舰上的战死者,以及牺牲在岸上军营里和军械库土木工事中的官兵,即:
平海左营战舰………………99人。
平海右营战舰………………20人。
闽安战舰……………………8人。
福靖老新后营………………15人。
捷字师船……………………5人。
宁船三号……………………52人。
金益寿商船…………………1人。
镇海左右营…………………149人。
镇海水师……………………7人。
潮普分遣队…………………9人。
福潮水军……………………3人。
全福右营……………………3人。

共计371人。


因此,这场战斗阵亡的官兵总数是831人。

交战时,约有15艘战舰出战,大多属于平海营与镇海营。这些战舰是由厦门和漳州捐献给福州的,以备战事所需,它们的损毁不可谓不惨重。

福靖营是驻扎在要塞军械库后方和周围高地上的一支分遣部队。

后来担任道台的方勋将军麾下的潮普分遣舰(contingent?)因其军队在战斗中的无能和懦弱,被安置在马尾山(原文作Mamai Hill,疑似Mamoi Hill的笔误,GnuDoyng注)。

全福营是由福州人组成的营,他们驻扎在军械库上方。

宁船和金益寿商船据说是满载着军火的运输船,为各艘战舰提供物资。

碑的正前安放着刻着阵亡将军名字的石板,燃着一炷香,香的左右两侧摆置着花瓶和烛台。别的碑前也可以找到其他类似样式的石板,只是装饰得没那么精致。

祠堂东侧竖着一块大的石厚板,上面镌刻的文字述说着这个祠堂所要纪念的事件,也包括了若干首缅怀死者的诗。

皇家军械库将军(?)每年来祠堂敬拜三次:立春、立秋、和第七个月的第三天(即马江海战爆发时的中国历法的日期)。

祠堂外东面不远处是墓地,埋葬着死者的遗骨。在纪念碑的中间刻着下面这样的简单文字:
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
(The burial place of the brave men who fell in action at Pagoda anchorage on the 23 August, 1884.)


在昭忠祠里,我们欣慰地注意到中国官方对其子民为国捐躯所表达出的尊敬。如果这种敬意成为政府在其他类似场合的行为标准,那么毫无疑问,它的人民将不遗余力地效忠于国家,爱国主义情操也将极大地被激励——而这点恰是国际公认中国人所缺乏的。

R. W. Hurst

China_Review_188711.pdf (647.92 KB)(右键另存为,手动重命名)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