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粤语区的同学直接说普通话是鸟语
尊重是一种美德。
原帖由 GnuDoyng 於 2008-4-6 17:00 發表


关于本新闻我的看法有一点就是,如果要求那些外省人的后代——不会说也不会听闽南语的人学习白话字就有点离谱了。
这一点上,我比较自私:既然你们来到了这篇土地上生活,为什么不学习这里的主流语言呢?是否要享受殖民者一般的待遇?当初外省的官员是拿着高人一等的心态来到台湾的,这种语言的不平等不过是这种心态的延续罢了

[ 本帖最後由 lumiere 於 2008-4-6 21:46 編輯 ]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回復 #12 lumiere 的帖子

你這番話聽在某些台灣某些政治立場的人耳中可能會覺得非常中聽。我外公是湖南人,可是他來台灣後,學會說客家話,也會一點閩南語,這真的值得佩服。

有些外省人的確是那種心態,可是台灣是個多元族群的地方,閩南語既然不是他們母語,學不學只能由著他們。還有,當初來台的外省人不見得都是在上的既得利益者,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是在社會低層的。

我有個同學是第三代廣東人(仍會廣東話),他聽得懂閩南話,可是如果一個本省人跟他說閩南語的話,他還是選擇用普通話回應,如果對方因此有所置喙,他會覺得這個人不尊重他。記得有一次李敖提過,曾有人問他到台灣幾十年,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卻一句"台灣話"都不會講,是甚麼心態?他回道:那你們來了台灣四百年,一句高山族的話都不會講,又是甚麼心態?

總之,閩南母語的復興還是要端視閩南人自己的覺悟,如大家說的,靠官方力量只會砸鍋。

回復 #13 iapsianchin 的帖子

我不知道台湾外省人的第三、四代年轻一辈(30岁以下)有没有把闽南语转为第一语言的(第一语言,就好比每天80%以上时间都在使用的语言),在福建是几乎没有了。我们父母和爷爷奶奶那一代外省人学习闽语,我觉得不能算是他们尊重本地文化,而是他们当时来到这里如果不会本地话将寸步难行。

拿我自己为例。我外公是山东青岛人,50年代初来福州时,他说因为不懂福州话吃尽了苦头,比如说,去排队买肉,被人插了队,喊普通话人家根本不鸟你,只能吃闷亏……在这种情形下,第一批入榕的两个声有很多都去学习福州话——这是被生活所迫的。我想半个世纪前的台湾也必然如此。

我也问过我母亲,为什么你从小就说福州话。她说,那时候走出家门,到院子里跟小伙伴玩,人家没有一个跟你说普通话——你说在这种环境下能不学会福州话么?可是仅仅一代人的光阴,什么都变了。

我是福州两个声的第三代,然而我父母、我祖辈都会说平话(虽然在家里不说),真正流失就是从我开始。可是他们一丁点觉悟都没有。所以我认为,学不学本地话跟觉悟没啥太大关系,要跟特定的历史、政治因素关联起来。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我大概有些偏绿吧...当初福佬人移民台湾,不就是殖民吗?所以闽南语自然就占优势了。而国府迁台的情况又不一样,只能说高官们的心态有失偏颇。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没有政府支持,语言的生存将举步维艰(至少在大陆是这样),而政府插手又难免引发新的负面效应,难题啊

福州大概没有眷村,GnuDoyng的长辈们融入福州文化的方式就像千百年来所有移民来榕的人们一样,这也是最自然的方式了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端視他們成長的環境以及他們母系這邊的省籍。有些在眷村長大的,他們從小就跟同為外省人的鄰居住在一塊,自然不會說閩南語或客語。有些和本省人住一起的,閩南話還講的不錯。另一方面,有些外省人士當年來台娶的是本省婦女,孩子從小由母親帶大,所以自然也會說閩南話,我母親就是這樣的例子。至於外省第三代,我印象中他們的閩南語能力幾乎都很差,只聽的懂一些簡單會話,除了先天不良(家中沒有閩南語環境)又後天失調(國語運動的推行)。在此我沒有歧視的意思,請不要誤會,我只是描述一個現象。

牛兄外公這種例子,在台灣比較常發生在"光復"以前,那時非閩南籍的外省人士來台若不學閩南語是很難融入民間的。

回復 #16 iapsianchin 的帖子

照叶兄这么说,我们两岸的境况真是很像。希望台湾在民主进程中能跨出母语的那一大步,给福建做榜样。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