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的標音規則

聖經是 1908的, 辭典是1929的
關鍵是, 辭典的標音規則比聖經複雜些, 有些複合字母在辭尾的時候, 聲調符號會標在最後的字母上, 例如 au, ieu 逢下平調都標在 u 之上, 由是 "頭頭" 在按辭典規則標為 tàu-taù.
另外有些複合字母, 在詞尾時候, 卻有標在第一個字母上, 也有標在第二字母上, 比如結果 âiu/aîu, áe̤/aé̤, ìu/iù, ūoi/uōi

我對原因的猜想有兩個, 或許辭典上標音規則是最早的一套, 也是被他們是為正統的, 後來他們又修訂了標音規則使之更簡單, 並且在編聖經的時候採用了他們修訂的那套版本, 而他們編辭典的時候卻又為了嚴謹以及傳承的原因, 沿用了最初的那套而沒有用修訂版的; 也或許他們聖經的那套標音規則就是最初的那套, 後來他們可能從某些方面考量, 而對聲調符號的規則進行了修訂, 並在辭典的編寫上, 採用了修訂版的. 兩者似乎都能講得通...  

目前我們只有兩套材料, 卻各有自己的標註規則, 真讓人無所適從, 真想有第三本的材料出現, 這樣我們或許能得到答案, 並瞭解聲調符號標注規則的內秘.

理應, 書寫應該完全按照辭典上的標準來進行, 可是我覺得辭典上的規則讓我不容易接受, 除了習慣了聖經版的規則之外, 還有就是辭典上的標音規則顯得有些亂, 常有例外出現.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词典仿佛是刻意去追求声调符号标注的自由化,这种现象在台湾人写的一些罗马字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比如taokara的台语作品里,声调符号标在哪个字母上是完全自由的,而limkianhui的罗马字就相对循规蹈矩些。就我个人而言,我依旧遵行圣经的标准,但是我不会倡议别人一定要遵循这个标准——换言之,íîúû曾经被我们错误地排挤在平话字大门外,现在是我们正式接纳这四个字母的时候了。

说到其他平话字作品,我只知道当年的教会学校有些数理化课本是用平话字的。目前仅知一本《Huá-hŏk Gĭ-lī》能够在美国的图书馆找到。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我沒有看到 辭典上有這個四個字母 í î ú û

我不認為這是追求自由化而這麼做的, 畢竟這是一本辭典. 他們那樣在辭典裡面標註, 自然有他們自己的理由. 我更傾向於第一種猜想, 也就是, 辭典沿用了最早的標註規則, 而聖經使用了修訂版的. 綜觀閩南語, 越南語裡面的聲調符號標注規則, 同辭典規則相比之後, 再反觀聖經版的規則, 可以看到傳教士對聲調標注規則的制定經歷雜亂無序到簡潔規律這樣的一個過程.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原帖由 Nguang 於 2008-5-13 21:45 發表
比如結果 âiu/aîu, áe̤/aé̤, ìu/iù, ūoi/uōi...
你自己都看到aîu了,怎么还说“我沒有看到辭典上有這個四個字母”?你可以再通翻一下词典,会找到它们的。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1929年那版采用了所谓的国语注音字母,第三版具体内容我还没看,但第二版所用的注音体系是被称之为史荤伯创造的罗马字注音体系,这一套应当才是用来标注圣经的罗马字方案,因为史荤伯夫妇不就是为了描写圣经才创造这一体系了嘛,这套体系其他的体系有点不一样。。。在第二版我还没见到这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