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福州語
- 來自
- 閩候縣荆溪鎮
|
1#
发表于 2008-7-15 21:32
閩縣話「東」、「燈」兩韻入聲字混讀的情況
東韻上入調(e̤k)讀為 øyˀ ( øy 逢唇鼻音, 我一般開口會大些, 讀為 oyˀ )
東韻下入調(áe̤k)讀為 ɔyˀ
燈韻上入調(ek)讀為 eiˀ
燈韻下入調(áik)讀為 aiˀ 閩縣話中, 兩韻入聲字, 一般混讀, 多數是拼唇音的字, 也有少數幾個非唇音的字「北」屬東韻. 「北京」包括我身邊的老人在內, 都讀做 /peiˀ kiŋ/, 字典上的/pøyˀ kiŋ/反而很少聽到. 「北方」的「北」我卻讀回原韻, 但將之舒化, 讀做 /pøy uong/
「目」的話音屬東韻. 「目珠」、「目淚」等的「目」 一般都讀做/meiˀ/, 不讀做/moyˀ/. 只有在「目」單用或者做詞彙後字的時候, 我才會讀/moyˀ/
「默」屬燈韻. 「默」在「默寫」一詞中, 我讀做/meiˀ sia/. 而在宗徒名「多默(Thomas the Apostle)」, 我身邊的人又常讀做 /to moyˀ/.
「迫」屬燈韻. 這個字, 在我印象中, 週邊的人從來都讀東韻, 比如「迫害」都讀做/p‘øyˀ hɑi/, 壓迫讀做 /aˀ pʰɔy/.
「伯」的文音屬燈韻. 這個字基本只在「阿拉伯」一詞中出現, 讀做 /a laˀ pɔyˀ/ 這兩個韻入聲字的混讀情況在我父母口中也有發生. 但是情況不一. 我母親基本都是唇音的入聲字會混讀, 非唇音的字基本不混讀. 而我父親是某些唇音的字不混讀, 比如「默寫」, 但非唇音的字卻有混讀. 比如「盝(le̤k, 撈取)」, 他從來都是說成 lek, 而我跟我媽則都說成 le̤k.
我的情況和我父母都不同, 但比較接近我母親, 凡我母親有混讀的唇音字, 我都混讀, 她不混讀的唇音字, 我也不混. 但是非唇音字, 我一般會把「或」和「惑」讀為/heiˀ/, 我母親這類非唇音字絕不混讀, 我父親這兩個字也都讀東韻/øyˀ/.
從我舉的例子來看, 大致是這樣混讀規律:
東韻入聲字做詞彙前字的時候, 混入燈韻, 讀做/eiˀ/. 做詞彙後字的時候, 則保留原韻讀音
燈韻入聲字做詞彙後字的時候, 混入東韻, 讀做/øyˀ/或/ɔyˀ/. 做詞彙前字的時候, 則保留原韻讀音
當然, 不是所有的唇音東燈韻的字都有這樣的混讀情況. 比如 「拔」的話音屬於燈韻, 唇音字, 我就從來沒有將之讀為東韻.
不知其他縣邑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 |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