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伦伦:“三言两拍”中与粤东闽语词义相同词语考释

“三言两拍”中与粤东闽语词义相同词语考释


               ——名词篇


                 林伦伦



                                                                                                                                 原载《华学》第七辑(2005)
  “三言两拍”是“三言”和“两拍”的合称。“三言”指的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所辑著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两拍”是明末凌初所辑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粤东闽语”指的是粤东潮汕地区人民所说的方言,属于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现在以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汕头市话为代表语。粤东闽语的主要
特点是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的特点,其主要的历史层次是汉魏六朝。在古词语研究方面,不少专家学者比较注意从唐以前的文献去考释粤东
闽语的古词语,对近代汉语的文献资料缺少研究。但其实,粤东闽语的不少词语,直到明清的话本、小说中还保留着。我们从“三言两拍”中就发现了上百个
跟粤东闽语词义相同的词语。
  “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是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凌初是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他们的作品中难免带有当时的江浙方言的特点。吴语跟闽语的关系
是非常密切的,这是“三言两拍”中存在很多与现在的粤东闽语相同的词语的原因之一。由于同是古代汉语的分支,虽然地域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是可以存在
相同的词语的。“三言两拍”是明末的产物,其语言从总体来看,口语性较强,是当时的语言面貌的真实反映。但我们也只能说,“三言两拍”中的词语,是明代
流行的词语,是当时社会上使用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中,有一部分可能产生和使用于明代,但还有一部分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继承下来的,其产生的年代,
远远早于明代。粤东闽语至今使用的这些词语,就是从古代汉语或近代汉语中保留下来、而在明代的江浙一带还使用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

  我们把这些词语分成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和连词等5类进行考释。本文为其中的名词篇。“三言”分别记为《喻世》、《警世》和《醒世》,“两拍”记
为《初拍》和《二拍》。所考释的词条在行文和书证中出现,则以“~”号代替之。

【肩胛】肩膀。
  《喻世•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王立~上中了一朴刀,情知逃走不脱,便随刀仆地,装做僵死。”又《喻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儿举手把婆子~上
打一下。”《醒世•金海陵纵欲亡身》:“海陵便照着女待诏~上拍一下。”
  “肩胛”一词,汉代以前就有了,写作“肩甲”。《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膺背肩甲间痛。”《说文解字•骨部》:“,肩甲也。”段玉裁注:“单呼曰肩,
累呼曰肩甲。甲之言盖也,肩盖乎众体也。今俗云肩甲者,古语也。”

】,潮音[ni6],谓乳房,乳汁
  《喻世•任孝子烈性为神》:“那妇人伺候了几日,忽一日捉得个猫儿,解开胸膛,包在怀里,……由它抓得胸前两~粉碎。”《警世•乔彦杰一妾破家》:
“高氏 走入房中,看见女儿~大,吃了一惊。待女儿穿了衣裳,叫女儿到面前问道:‘你吃何人弄了身体?这~大了。’”。
  繁体字做“”,今作“奶”。潮人随普通话读“奶”为[nai2],不知其可读[ni6]也。《广韵》上声荠韵一音“奴礼切”,正与潮音[ni6]吻合。
  另,乳汁和奶妈两义,近代汉语也有。如《醒世姻缘传》:“这晁梁虽是吃~子的~,一夜倒有大半夜是晁夫人搂着他睡觉。”“~子”即奶妈,也叫“~媪”、
“~婆”。清• 赵翼《陔馀丛考•~婆》:“俗称乳母曰阿~,也曰~婆。……汉以前皆称阿母,至六朝始有~婆之称。”又,奶妈或母亲一义,潮音读阴平声[ni1],
与《玉篇•女部》和《广韵》明母支部平声“莫奚切”读音吻合。《玉篇•女部》:“,莫奚、莫移二切;齐人呼母。”的异体字。

【骨殖】尸骨,骸骨。
  《醒世•李玉英狱中讼冤》:“李承祖哭道:‘孩儿如不得爹爹~,料然也无颜再见母亲。’”又《大树坡义虎送亲》:“(林公)打点搜山捕获大虫,并寻
女儿~。”《警世•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如果然不幸,~也带一块回来。”
  “骨殖”一词,晋朝已有。晋•葛洪《抱朴子•勤求》:“非老庄之学,故无~而取偶俗之徒,遂流漂于不然之说,而不能自返也。”

【身尸】尸体。
  《喻世•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孩儿死后,将~丢在水中。”《醒世•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王老员外和女儿一步一颠走回来,见了女婿~,哭了一场。”

【身家】家产,家财。
  《二刻•卷二六》:“侄儿有些~,也不想他的。”引申指有地位的。《醒世•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举目看那人面貌魁梧,服饰齐整,见众人称他老爹,
料必是个有~的,哭拜在地。”)

【亲情】“情”潮音[tsian5],谓亲戚
  《喻世•汪信之一死救全家》:“细姨道:‘……这几匹绢,老娘自家也不舍得做衣服穿。他有甚~往来,却要送他?’”《醒世•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尹
道:‘你既为~而往,就不该与那女儿结亲了?’”《二刻•卷六》:“还亏得李将军是武夫粗卤,便认作舅舅,~的念头重起来。”
  “亲情”一词,非明代才有,唐朝已普遍使用。张籍《送李馀及第后归蜀》诗:“乡里~相见日,一时携酒贺高堂。”蒋防《霍小玉传》:“生自此心怀疑恶,
猜忌万端。夫妻之间,无聊生矣。或有~,曲相劝喻,生意稍解。”

【新人】特指新娘,不指新郎。
  《警世•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若向新郎诉,只怨亲夫不怨天。”《喻世•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莫稽)开眼看时,画烛辉 煌,照见上边端端正正坐着
一个~,不是别人,正是故妻金玉奴。”《醒世•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船两只:一只坐~,一只媒人共新郎同坐。”
  “新人”一词,明前已有,但非仅指新嫁娘,而泛指新婚之人。宋•吴自牧《梦粱录》:“凡嫁娶,两~并立堂前……。”更早的时候指新娶的妻子或新嫁的丈夫,
与“故人”相对而言。

【家长】“长”潮音[tion2],原是店中的伙计对经理的称谓。
  “三言”中用以指东家,老板,词义甚近。《醒世•张孝基陈留认舅》:“众家人听得~声 喊,都走拢来看时,过迁已自去得好远。”又《施润泽滩阙遇友》:
“工人知是~所为,谁敢再言?”《警世•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只见家里小厮叫做秀童,吃得半醉从外走来,见了~,倒退几步。”
  “家长”指一家之长的义项,潮音读“长”为[tsiang2],与上义读音不同。

【舍】原用以称权贵人家的子弟,今多用以讽称游手好闲的公子哥儿,称“某舍”或“某某舍”。
  《醒世•钱秀才错占凤凰俦》:“等待明天,便唤家童小乙来,跟随尤大~往山上说亲。”《二刻•卷三十九》:“懒龙掣住其衣问道:‘你是某~么?’”
  “舍”是“舍人”的省称,也有用全称的。《喻世•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人姓贾名石,是宣府卫的一个舍人。”“舍人”秦汉乃是官名,宋元以来才用作显贵子弟
的俗称。潮汕方言只称“舍”,不称“舍人”。

【心性】性情,脾气。
  《警世•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却这女儿~,有些跷蹊。”《醒世•金海陵纵欲身亡》:“海陵道:‘夫人~如何?’女待诏道:‘夫人端严厉,言笑不苟。’”
《喻世•单符郎全州佳偶》:“春娘道:‘若司户左右要觅针线人,得我为之,素知阿姊~,强似寻生分人也。”《初刻•卷三十八》:“夫人~,最是妒忌。”

【行止】品行。
  《醒世•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想必那没~的秀才,从此而去。”《警世•苏知县罗衫再会》:“李生摇手连声道:‘小生有志攀月中丹桂,无心恋那野外闲花。
请勿多言,恐污~。’”《初拍•卷三十五》:“(赵廷玉)自想到:‘我本不是没~的,只因家贫,无钱葬母,做出这短头的事来。’”
  “行止”(“行”读去声)为名词,作品行解,唐代已有。《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张仲素、段文昌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未正,不宜在内庭。”
【名头】名声,名气。
  《醒世•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众人还想连宾客都拿,内中有人认得俱是贵家公子,又是有~秀才,遂不敢去惹他。”又《李道人独步云门》:“这~就满城
传遍,都称他作李一贴。”
  “名头”一词,元杂剧已见。元•杨显之《桃花女》第一折:“你的~传播的远了,那算卦的人难道为这一个不著便不来要你算?”

【无蟹】“三言两拍”中作“无脚蟹”,比喻无依无靠的人。
  《醒世•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个孤身女儿,~。”又《徐老仆义愤成家》:“(颜氏)哭道:‘二位伯伯,我是个孤孀妇人,儿女又小,就是~一般。’”

【滚水】开水。
  《醒世•薛录事鱼服证仙》:“元来做的,最要刀快,将鱼片切得雪片也似薄薄的,略在~里一转,便捞起来。”
  “滚水”一词,元代已见。元•马致远《无题》小令:“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冷定也,再红几时得热?”“滚”古字作“涫”,《荀子•解弊》:
“涫涫纷纷,熟知其形。”杨注:“涫涫,沸貌。”《楚辞•哀时命》:“愁修夜而婉转兮,气涫沸其若波。”《说文解字•水部》:“涫,沸也。”段玉裁注:“今江苏
俗语沸水曰~。~即涫水,语之转也。”

【灶头】灶台。
  《喻世•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娘子)盛了五个馒头,就~合儿里多撮些物料在里面。”《警世•计押番宝鳗产祸》:“(周三)去那~边摸着把刀在手,
黑地里立着。”

【灶前】指灶的前面,经常是堆放柴草的地方,也泛指厨房。
  “三言”中多指厨房。《喻世•任孝女烈性为神》:“春梅在~收拾末了,听得敲门,执灯去开门。” 《警世•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王兴道:‘姐姐,你寻常说
那~看见押司的话,我也都记得。”又《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急了,无家伙在手边,教周氏去~ 捉把劈柴斧头……。”

【灶下】厨房。
  “三言”多指灶的前面,灶台的下面。《醒世•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孙大娘在~烧火。”
  “灶下”一词,晋代已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五:“(端)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燃火。”汉代辱称厨工为“灶下养”,可知当时也
已经称厨房为“灶下”。《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着绣面衣、锦绔…,骂詈道中。长安为之语曰:‘~养,中郎将… ’。
”清代称婢女或侍妾为“灶下婢”,也以厨房为“灶下”也。

【笊篱】漏勺,潮音[tsau2 loi7]。
  《警世•钝秀才一朝交泰》:“将~笊起沟内剩饭。”
  “笊篱”一词,唐宋已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忠志》:“安禄山恩宠莫比,锡赍无数。其所赐品目有……银~。”《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问:‘如何是漏?’
师曰:‘~。’问:‘如何是无漏?’师曰:‘木勺。’”

【祠堂】宗族姓氏祭祀祖宗或聚会的公共建筑。
  《喻世•滕大尹鬼断家私》:“(梅氏)只得听凭分析,同孩儿谢了众亲长,拜别了~,辞了善继夫妇。”《警世•桂员外途穷忏悔》:“施还不得已,命苍头开了~,
桂迁陈设几里祭礼。”
  “祠堂”一词,汉代已有,但多指祭祀前代圣贤的庙堂。《汉书•循吏传•文翁》:“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岁时祭祀不绝。”宋•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云:
“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师皆有庙……秦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公卿贵人多建~于墓所。”后世沿袭汉俗,而且有所扩大,宗族公祭之祠
也称“祠堂”。

【门楼】潮式四合院建筑,前面大门盖有瓦顶,似牌坊,谓之“门楼”。左右有房间,谓之“门楼房”。
  《警世•一窟鬼癞道人除怪》:“两个奔来躲雨时,看来却 是一个野墓园。只那门前一个~儿,里面没什么屋宇。”《醒世•赫大卿遗恨鸳鸯条》:“大卿径望东首
行去,见一座雕花~,双扉紧闭。”也引申指门第、家庭。《醒世•张廷秀逃生救父》:“常言道:‘会嫁嫁对头,不会嫁嫁~。’”
  “门楼”一词,汉代已有,但指的是城门上的楼,如今潮州之“东门楼”。《后汉书•董卓传》:“遂围~,共表请司徒王允出,问‘太师何罪?’”

【东司】茅坑,多为露天。
  《喻世•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定眼看时,却是史大汉弯  蹲在~边。”字亦写作“东厕”、“东厮”。《初拍•卷二十一》:“此必有人干甚紧事,带了来用,因为上
东厕,挂在壁间,丢下了的。”《醒世•李  公穷邸遇侠客》:“支成上了东厮转来,烹了茶捧进书室。”
  按,厕、厮两字普通话皆读si,潮音读[si1] ,与“司”同音。“东司/东厕/东厮”一词,宋代已见。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十五出:“夫人,生得好时,讨来
早辰间侍奉我们汤药,黄昏侍奉我们上~。”

【房】家族的分支,亦称“房头”。
  《醒世•徐老仆义愤成家》:“间壁一个邻家抬头看见便道:‘徐老官,你如今分在三房里了。’”
  用“房”指宗族或家庭的分支,唐代已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李氏分陇西、赵郡二支:陇西有四~,赵郡有六~。”

【家事】指家产,整个家庭的财物。
  《喻世•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学曾扶柩回家,守制三年,~愈加消乏,止存下几间破房子,连口食都不周了。”《醒世•徐 老仆义愤成家》:“他比杜亮更是不同,
曾独力与孤孀主母,挣起个天大~。”《二拍•卷十》:“他拿了我千贯的票子,若不夺得~来,他好向那里讨?”"
  “家事”一词,唐代已见。唐•蒋防《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霍王女也,~破散,失身于人。”

【家私】潮音[ke1 si1],与粤语一样,指的是家具。
  《喻世•滕大尹鬼断家私》:“赵裁出门前一日,曾与小人酒后争句闲话,一时发怒,打到他家,毁了他几件~。”
  “家私”指家庭的日用器物,唐代已见。唐•李商隐《杂纂》:“早晚不点检门户~,失家长体。”后来又泛指家产、家财。《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王招宣
赎免张士廉罪犯,将~给还,仍旧开胭脂绒线铺。”

【家火】器用、工具。
  《喻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第三日,同小二薛婆来取~。”《醒世•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一闻此言,即日收拾了~,搬回十老家 里。”也写作“家伙”。
《醒世•灌园叟晚逢仙女》:“家人收拾家伙先去。” 《警世•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急了,无家伙在手边,教周氏去~捉把劈柴斧头……。”
  “家伙/家火”一词,应是唐宋时语,《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一觉直至三更方醒,见桌上灯犹未灭,小娘子不在身边,只道他还在厨下收拾~。”

【眠床】睡觉的床。
  《醒世•卢太学诗酒凹王侯》:“这番请赏菊花,汪知县满意要尽竟日之欢,罄夙昔仰想之诚。不料是日还在~上,外面就传板进来。”
  “眠床”一词,南北朝已见。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四:“持之(九茎紫茵琅葛芝一斤)南行,取己所住户十二步,乃置~头按上。”

【铺陈】潮音[p’ou1 ting5],也叫“铺陈被席”,指铺盖。
  《喻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自己只带得本钱银两、账目底本及随身衣服、~之类。”《醒世•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室中只用~一副,兄弟三人同睡。”
《警世•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乃分付家童,先把~行李发下船来。”
  “铺陈”指铺盖卧具,元代已有用例。元•施惠《幽闺记•皇华悲遇》:“昨日爹到得晚了,驿丞不曾准备得~,把自睡的铺卧拿出来了。”

【交椅】指有靠背的椅子,有扶手没扶手都可以。
  “三言两拍”中多指有扶手的,潮汕方言也叫“太师椅”。《喻世•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家里没甚么活计,却 好一个房舍,也有精青帐儿,有~、卓凳之类。”
《醒世•卖油郎独占花魁》:“吴八公子见了,放下面皮,气忿忿的像关云长单刀赴会,把~朝外而坐,狠仆侍立 于旁。”《初拍•卷一》:“主人又拉了文若虚,
~整一整,不管众人好歹,纳他头一位坐下了。”
  “交椅”原来是一种椅腿交叉、能折叠的躺椅,宋•陶谷《清异录•逍遥座》:“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便条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宋•程大昌《演繁露》:
“今之~,本自虏来,始名胡床。”
【春盛】潮音[ts’ung1 sian7],一种有盖、分层的竹制大篮子,乡间迎亲送礼、上坟扫墓时用之,常成对使用。
  《初拍•卷三十八》:“你为什么不挑了~担子,齐齐整整上坟?”
  元曲中也多见用例。《玉壶春》一:“梅香,你……将那~担儿放在一壁,俺慢慢的赏玩咱。”《萧淑兰》一:“手下人,收拾~盒,担往山头走一遭去。”
“春盛 ”的“盛”原来是动词,引申用为名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皿部》:“盛者,实于器中之名也,故也呼器为盛。”用为名词之后,又有“”、“”等写法。

【衫裾】衣摆,衣前襟。
  《警世•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京娘心下十分不安,急走去扯住公子衣裾。”衣裾,即衫裾。
  《说文解字•衣部》已收“裾”字。“衣裾”则多见于六朝。晋•曹丕《列异传•谈生》:“(妇)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郭氏)急捉(平子)衣裾,……平子饶力争脱,逾窗而走。”

【屐】木拖鞋,也叫“柴屐”。
  《醒世•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公穿了木~,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
  “屐”字《急就篇》卷二、《说文解字•履部》已录。颜师古注《急就篇》卷二云:“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后世沿之。晋朝有著名之
“谢公屐”,唐人仍然以为时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云:“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证。

【人情】指情面,交情时,潮音文读作[nang5 ts’eng5];指情分、情意时白读作[nang5 tsian5]。
  《喻世•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你自家有绢,自家做~,莫要干涉老娘。”《警世•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落得乡官面上做个~。”这两个例子潮音
都应作白读。

【大头脑】“头脑”潮音[t’ao5 lo2],指领导,上司,大人物。
  《初拍•卷二十二》:“在京都开几处解点库,又有几所绸缎铺,专一放官吏债,打~的。”《二刻•卷三十二》:“如此两位~,去说些小附舟之事,你道
敢不依么。”
  按,指人的头部潮音文读为[t’ao5 nao2],与上面义项的白读不同。

【生理】潮音文读为[seng1 li2],指生意。
  《喻世•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张公)不上街做~,一直奔回家去。”《醒世•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贾昌意思要密访个好主儿,嫁他出去了,方才放心,
自家好出门做~。”《警世•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敦)夫妻两口不做~,靠着祖遗田地,见成收些租课为活。”
  按,“生理”一词,在明代也可用作动词。如《喻世•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将息半年,依旧在新桥市上~。”又明•浮白主人《笑林•看镜》:“有出外~者,
妻嘱回时买牙梳……。”宋朝时泛指生意。苏轼《次韵高要令刘   峡山寺见寄》诗:“陋邦真可老,~亦粗足。”又,指现代科学的“生理”,潮音白读为[sen1 li2]。"

【中人】经纪人,牙人,买卖双方的介绍人。
  《醒世•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单身独自,急切要寻个老成帮手。有个惯做~的,叫做金中,忽一日引着一个五十余岁的人来。”又《蔡瑞虹忍辱报仇》:
“遂推入舱中,打发了~、轿夫。”
  “中人”一词,魏晋已见,但指的是官场的引进、提携之人。魏•曹植《当墙欲高行》诗:“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晋•鲁褒《钱神论》:“谚云:
‘官无~,不如归田。’”后来引申指公证人。《二拍•卷十六》:“产业交关少不得立个文书,也要用着个~才使得。”

【昼】潮音[tau3],指正午,也叫“当昼”、“日昼”。
  《初拍•卷十一》:“下~时节,是有一个湖州姓吕的客人叫我们的船过舟渡。”“下昼”即下午。
  “昼” 指中午,先秦已然。《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国语•鲁语》下亦云:“士朝而受业,~而讲贯,
夕而 习复,夜而计过。”由此可见,“朝、昼、夕、夜”四时,分别是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和夜里。《玉篇•日部》:“~,知了切,日正中。”又按,指白天、
与夜相对的义项,潮音读[tiu6]。

【大后日】大后天,后天的明天。
  《醒世•卖油郎独占花魁》:“九妈道:‘今日是黄衙内约下游湖;明日是张山人一班清客邀他做诗社;后日是韩尚书的公子数日前送下东道在这里。你且到~
来看。’”唐宋叫“外后日”。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云:“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谓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裴,大历中人,则此称已久已。”

【开年】新年的年初。
  《初拍•卷二十九》:“到了~,越州太守请幼谦的父亲忠父去做记室。”
  “开年”一词,南北朝已见。北周•庾信《行雨山铭》:“~寒尽,正月游春。”

【旧年】谓去年。
  《初拍•卷二十七》:“(高公)又叫夫人对他说道:‘……前日因去查问此事,有平江路官吏相见,说~有一人告理。”《喻世•任孝子烈性为神》:“梁家有一个
女儿,小名圣金,年二十余岁……,~嫁在城外牛皮街卖生药的主管。”

【乡里】村,家乡。
  《喻世•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郎道:‘敝~汪三朝奉典铺对门高楼内是何人之宅?’”
  汉以前只说“里”。《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汉•扬雄《答刘歆书》:“田仪与雄同里,幼稚为邻,长艾相爱。”大概魏晋南北朝时才乡、里
连用为双音节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郗公值永嘉丧乱,在~,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共饴之。”

【左近】附近。
  《二刻•卷二十八》:“这游僧也去不久,不过只在~地方,要访着他也不难的。”《喻世•木棉庵郑虎臣报冤》:“丈夫拗奴不过,只得在~人家趁工度日。”
《醒世•灌园叟晚逢仙女》:“每熟时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邻家试新……。”
  “左近”一词,也是六朝时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又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至大旱,平乐村~村居辇草秽着穴中。
龙怒,须臾水出,荡其草秽……。”

【壁角边】角落。
  《醒世•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慧娘自觉无颜,坐在一个~哭泣。”又《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赵一郎起初唤丁老儿时,不道赵寿怀此恶念。见他行凶,惊得
只缩到一~去。”
  “壁角”一词,唐代已见。唐•谷神子《博异志•崔无隐》:“师恐立于壁角中。”唐•薛渔思《河东记•申屠澄》:“于壁角之下,见一虎皮,尘埃积满。”

】泥土,泥巴。潮音[t’ou5]。
  《醒世•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无色。”
  “”指泥土,乃先秦古义。《尚书•禹贡》:“厥土惟~泥。”《庄子•秋水》:“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中乎?”按,其他义项潮音读[t’u5]。

【众生】泛指畜生,平时多指家禽家畜。潮音[tseng2 sen1]。
  《二刻•卷十九》:“我夜间配了公主,怎么  赫!却今日来弄这个买卖,伴这个~。”
  “众生”一词,原指人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种,也即“芸芸众生”。《礼记•祭义》:“~必死,死必归土。”此义潮音读[tseng3 sen1]。指动物一义是词义的缩小,乃
明清时语。《水浒传》第三十回:“常言道:‘~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像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

【窦】潮音[tau3],指禽畜动物的窝,如“鸡~,猪~,狗~,鸟~”等。
  《喻世•晏平仲二桃杀三士》:“晏子大笑曰:‘吾闻人有人门,狗有狗~。使于人,即当进人门;使于狗,即当进狗~。’”
  “窦” 字从“穴”,原指洞,《左传•哀公元年》:“后缗之娠,逃出自~。”《说文解字•穴部》:“~,空也。”段玉裁注:“空、孔古今语,凡孔皆谓之~。”此义之
“空”字潮音读[k’ang1]。后专指挖给狗进出的墙洞。《世说新语•简傲》:“张吴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张 应声曰:‘正使君辈
从此中出入。’”按,“窦”字作姓氏或在其他义项中,潮音读[tou6]。
【物件】泛指东西。
  《醒世•小水湾天狐诏书》:“王臣谢了众人,遂买了一所房屋制备、日用家伙~。”《警世•假神仙大闹华光庙》:“魏公慌忙买办合用~。”《初拍•卷二十七》:
“此画也是舟中所失~之一。”
  “物件”一词,元代已见。元•高文秀《黑旋风》:“假若是买~,多和少也不和他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寄来的~,斑管、瑶琴……。”

【尖担】一种两头削尖的用来挑柴草的农具。
  《警世•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草衣,手持~,腰插板斧,脚踏芒鞋。”
  “尖担两头脱”比喻两头落空,在元代是个流行的俗语。元•佚名《气英布》第一折:“则怕你弄的咱做了~两头脱。”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
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若是不嫁我呵,可不弄得~两头脱。”

【篾】竹子剖成的长条薄片,外层绿色者叫“篾青”,“篾青”之下叫“篾瓤”。
  《喻世•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放在卓上,将条~黄穿那儿。”
  称竹皮为“篾”,先秦已然。《尚书•顾命》:“牖间南向,敷重~席。”孔颖达疏:“~,析竹之次青者。”

【桡】小船桨。
  《警世•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兰~画桨,锦帐高帆。”
  “桡”指船桨,先秦已然。《楚辞•九歌•湘君》:“荪~兮兰旌。”王逸注:“船小楫也。”

【竹篙】指竹竿。
  “三言两拍”中多指专用以撑船的竹竿。《警世•乔彦杰一妾破家》:“此时王酒酒在船上,将~推那尸首到岸边来。
  “竹篙”一词,南北朝时已见。《世说新语•政事》:“(陶侃)尝发所在~。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此前只用单音节的“篙”。《淮南子•说林训》:
“以~测江,~终而以水为测,惑矣!”

【花字】潮汕方言指板眼,办法。
  如:“件事物来有花字(这件事办得有板有眼的)。”“花字”在明代指花押,一种签名画押的手续。《二刻•卷十》:“银子是你晚老子朱三官所借,却是为你用的,他也
着得有~。”可能“有花字”便是手续完整,后来便引申指有板有眼,有办法。

【色认】色记,记号。
  《醒世•陆五汉硬留合色鞋》:“止记得你左腰间有个疮痕肿起,大如铜钱,只这个便是~。”

注:
❶ 参阅李新魁先生《潮音证古》,载《李新魁音韵学论集》,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❷ 文章中的注音,声调采用数字顺序标调法。分别是:
 1=阴平(调值33) 2=阴上(53)  3=阴去(213) 4=阴入(2)
 5=阳平(55)   6=阳上(35)  7=阳去(11)  8=阳入(5)
❸ 汕头话里没有前鼻音韵尾 [n],为了打印方便,用[n]放在韵母之后,表示该韵母是鼻化韵。后鼻音韵尾[ŋ]记作[ng]。

原帖删除,以此为准

多谢lee兄!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5 輶轩使者 的帖子



补一个自己想的:

【心情】

  指兴致、情趣、耐性时,潮州话白读作 sim-chiâⁿ:
    唐·元稹 《酬乐天叹穷愁》诗:“老去心情随日减,远来书信隔年闻。”
    宋·陆游 《春晚书怀》诗之二:“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

  指心神、情绪时文读作 sim-chhêng:
    《隋书·恭帝纪》:“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
    宋·史达祖 《玉楼春·梨花》词:“玉容寂寞谁为主?寒食心情愁几许。”
    《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回復 #6 lee 的帖子

表兴致的这个心情,似乎我处一般是用在否定,即“无心情”bô-sim-chiâⁿ中。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7 輶轩使者 的帖子

表肯定的说法我处也有,不过较少用,通常其前搭配“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