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读音搜求系列帖之原澄海县属地名读音


澄海本为县级市,现已并入汕头市,成为汕头市澄海区。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号)调整汕头市行政区划。其中与澄海有关的是第4、第5两项:
(4)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以原县级澄海市的行政区域(不含外砂镇、新溪镇)为澄海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文冠路(原澄海市人民政府驻地)。
(5)将原澄海市的外砂、新溪2个镇、原金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东片区域(即东起天山北路,西至华山北路,南起汕头经济特区北界线,北至科技北三街向南转向科技西路再转向科技北二街)划归龙湖区管辖。



澄海县Thêng-hái-kūiⁿ

在汕头市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澄城镇。1987 年辖13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为抗御海寇袭扰,划海阳、揭阳、饶平3县共7都置县,以 “澄清海氛”之意命名澄海。1983年划属汕头市辖。

   澄城镇Thêng-siâⁿ-tìng

原名澄邑。在县境南部。澄海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宋称潮州辟望司。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澄海县治此。1945年析为城中、城南、城北3镇。1949年合建城关镇。1956年称在城镇。1959年改称城关公社,197 7年又称城关镇。1985年改称今名。

   外埔
在澄海县东郊。属澄城镇。明中叶建村于韩江堤防末端 之外埔地,故名。

   港口村
在澄海县城南郊。属澄城镇。宋已有辟望 港,是潮州重要港口,故名。有陆厝围遗址,为南宋丞相陆秀夫安置母、妻之地。


   东里镇 Tang-léng-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北部。元初已有闽南渔民定居。境内有一小溪通过,溪之西为西陇,溪之东为东陇。后东陇易名东里。民国28 年至35年(1939—1946)澄海县政府迁此。1949年又称东陇镇。1961年成立东陇公社。1971 年改称东里公社。1980年建东里镇。

   石丁村
在澄海县城东北17公里处。属东里镇。原 为海滨沙滩,民国6年(1917)南砂人到此建村,取名敬业里。民国11年(1922)因遭海潮袭击 ,仅存几根石柱,故名。

   河美
又名西社村。在澄海县城北15公里,属东里镇。因村处樟林村西, 原称西社村。1950年为纪念周礼平烈士与新陇合称仁荣村。1974年析出称河美村。因处河沟 末端,称河尾,雅称河美。

   南畔洲
在澄海县城北13公里。属东里镇。元初成沙洲。清初闽南等地渔民迁于此。康熙二十年(1681)成村。因处头冲河南岸,故名。

   樟林Tsṳng-nîng, Tsng-lîm
在澄海县城北15公里。属东里镇。明初居民集居 于石壁头山樟树林一带,故名。后因受海潮冲击,嘉靖三十五年(1556)移聚南涯新浦,仍沿用樟林村名 。


   盐鸿镇 Yâng-hông-tìng, Yâm-hông-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东北部。东临南海,背倚莲花山。镇人民政府驻埔上园。以盐灶、鸿沟两村首字得名。1961年成立盐鸿公社,1984年改 区,1986年建镇。

   坛头村
在澄海县城北22公里。属盐鸿镇。明天启六 年(1626)福建莆田人到此定居。地形似坛,古时村北是海滩,处白云港边,故名。

   埔上园
在澄海县城北20公里。盐鸿镇人民政府 驻地。地靠海边沙垅旱地上,故名。

   盐灶
又名新港埠。在澄海县城北20公里。属盐鸿镇。宋末 始成村落。清雍正五年(1727)村人李嵩德中进士觐君时说村人多垒灶煮盐为业,帝赐名盐灶 。

   鸿沟
别名黄芒沟。在澄海县城北18公里。属盐鸿镇。传说此地原名环山。因地震成海,潮退鸿雁汇集,故名鸿沟。又说古有大沟,黄芒丛生而名黄 芒沟。


   十五乡镇 Tsâp-ngŏu-hieⁿ-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北部。镇人民政府驻隆城。清咸丰二年(1852)因防御盗贼,有15个乡结成乡会,相守相助,故名。 1961年设十五乡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隆城
又名龙眼城。在澄海县城北14公里。十五乡镇 人民政府驻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福建莆田人来此建村。因环村植龙眼树,“龙” 音同“隆”,故名。

   下寨
在澄海县城北16公里。属十五乡镇。明天启元年(1 621)福建莆田人来此建村。名为霞寨。因“霞”与“下”谐音,故名。

   西浦
在澄海县城北18公里。属十五乡镇。宋末建村。因西濒海 ,东北靠山丘,故名。

   碧砂Pêh-sua-phòu
别名白砂铺。在澄海县城北15公里。属十五乡镇。宋末建村。碧砂是白砂的谐音雅称。


   溪南镇 Khoi-nâng-tìng, Khoi-lâm-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东临南海。镇 人民政府驻南砂村。因处韩江支汊南溪之南而得名。1958年成立溪南公社。1984年改区,19 86年建镇。

   南砂
在澄海县城东北12公里,北靠义丰溪。溪南镇人民政府驻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有人定居,称义积寨,又称沙后仔汛。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 进士林世忠改名为南砂寨,并分东、西、南、北社。后称南砂村。

   牛埔
在澄海县城东北13公里,背靠义丰溪。属溪南镇。原为 牧牛草地,明万历元年(1573)垦成牛埔头、外牛埔、牛埔仔3个围。清同治九年(1870)陈彤佑定居于此,定名牛埔村。

   埭头
在澄海县城东北11公里。属溪南镇。北宋末年(1126) 在海滩坝垄之首聚居,因埭与坝通义,故名。

   银砂Tuā-sua-thâu
俗称大沙头。在澄海县城东北10.5公里。属溪南镇。明万历年间(1573—1620)福建莆田村民陈潭沙来此建村,称大沙头。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陈玉华取银岗宫之“银”与“潭沙公祠”之“沙”为村名银砂。

   董坑
在澄海县城北11公里。属溪南镇。五代后晋天福 三年(938)董姓于近坑处定居,故名。


   隆都镇 Lông-tou-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西北部,东、南、西三面韩江支流环绕。镇人民政府驻店市。宋初已有人定居,因盛产龙眼,称隆眼城都。后简称隆都。1958年成立隆都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店市
在澄海县城西北15公里。隆都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代时已有集市,因集市小,名“店仔头市”。后改店市。

   后溪
在澄海县城西北15公里。属隆都镇。明洪武二年(1369) 建村。相对前溪陈村,有隆十溪之隔,故名。
   
   南溪
在澄海县城北13公里,属隆都镇。宋时有人定居。因临 韩江支流南溪而得名。

   前溪陈村
在澄海县城西北16公里。属隆都 镇。元中叶陈姓建村,因村前有隆十溪,故名,村中有清雍正十年(1732)建的永宁寨。

   樟籍
别名樟树下村。在澄海县城西北14公里,西临韩江支流东溪。属隆都镇。明成村落,祖籍福建漳州。昔时村中有樟树,称樟树下村。1949年改 称樟籍。


   莲上镇 Nôiⁿ-chiēⁿ-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东临南海,西倚南崎山。镇人民政府驻涂城。北宋已有人定居莲峰之南,原为海洋堆积成的陆地,称南洋。清代更名莲阳,分上、中、下社。本镇大部居上社,故名。1972年设莲上公社。 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涂城
在澄海县城北7公里,西靠汕汾公路。莲上镇人民 政府驻地。北宋末建。明隆庆五年(1571)村民朱良宝举义旗以泥涂筑城御敌,故名。

   凤洲
在澄海县城北14公里。属莲上镇。永新村民于清 乾隆四十五 年(1780)迁居此于。南有沙洲形似凤,又与东凤山相对,故名。

   永新
在澄海县城北5公里,西靠汕汾公路。属莲上镇。建村于明初,原名永平,1949年改称永新。

   盛洲
在澄海县城东北8公里。属莲上镇。清光绪二 十二年(1896)竹林村人到此定居,定名竹林李厝新乡。后因该村曾立盛德学堂,取“昌盛” 意,易名为盛洲。


   莲下镇 Nôiⁿ-ĕ-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中部。镇人民政府驻槐东。北宋时已有人定居。原莲峰之南的海洋堆积地,故称南洋。清代更名莲阳,分上、中、下社,该镇属下社,故名。1972年置莲下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槐东
在澄海县城东北5公里。莲下镇人民政府驻地。 宋已有王姓在此聚居,称上王。因有“王祐手植之槐于庭 ,兆其后代显贵”之事,取“槐庭遗泽”之义,1938年改称槐泽,后改为槐东。

   建阳
在澄海县城东北4公里。属莲下镇。村民以陈姓 为主,俗称陈厝。1938年取其始祖建阳公为名。

   程洋冈
在澄海县城北7公里。属莲下镇, 唐代凤山冈是海中孤屿,宋初已有定居,为船夫避风之处,故名程洋冈。别名大粮根(取官粮课纳以此处为根本之意)。因村东有凤山冈,故又名凤鸣冈。

   德邻
在澄海县城东北5公里。属莲下镇。北宋已有人在此定 居。1933年始将洲头、坟埕、下王等小村合并,取《论语》“德必有邻”之义,故名。


   湾头镇 Uang-thâu-tìng,湾头Uang--thâu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东部,韩江支流莲阳河出海口北侧。镇人民政府驻北湾。明中叶福建莆田人在此建村。属苏湾都。取苏湾之“湾”,出海口之首命名湾头。1972年成立湾头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北湾
在澄海县城东北6公里。湾头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福建莆田人在此建村。筑寨名“云天寨”。后合南边两村,名湾兴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析三村,该村居北,故名。

   南份
在澄海县城东10公里。属湾头镇。相传清光绪年间(1 875-1908)外砂李厝人来此建村,因位于天垅之南,故名。


   坝头镇 Pà-thâu-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涂池。因修建防洪、防潮堤坝,清中叶建坝头村,民国23年(1934)始称坝头乡。1958年成 立坝头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涂池
在澄海县城东南6公里。坝头镇人民政府驻地。 相传清末外砂林厝巷兄弟四人到此定居。村边有池,底质属粘土,故名。

   北港
在澄海县城东南8公里。属坝头镇。清末建村。处莲阳河口北面,故名。

   百二两
在澄海县城东南7公里。属坝头镇 。相传清末有莲阳人至此定居。原称福坪。因产一特大甘薯,重120两,故改名百二两。

   咸塭
在澄海县城东南7.5公里。属坝头镇。相传清末外砂东溪村王厝三户人到此垦殖。因地势低洼、土咸,称塭田,故名。


    上华镇 Siăng-huâ-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西部。 镇人民 政府驻冠山村。1945年分设冠华乡、龙华乡、上中乡。1949年取上中乡之“上”,冠华、龙华之“华”,合设上华区。1958年成立上华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冠山
在澄海县城西北5公里,南滨韩江支流。 上华镇 人民政府驻地。宋时已有村。因林茂石奇,取“秀甲邑中群山”之意而得名。村中有长街如 鱼脊,别名冠陇。

   下陈
别名夏塘。在澄海县城西北10公里。属上华镇。相传宋时陈姓建村于西溪堤下,故名。

   下窖
在澄海县城西3公里。属上华镇。相传宋、 元时已有人定居。原称华窖,后因势低洼,改为今名。

   龙田
在澄海县城西北2公里。属上华镇。北宋 庆历三 年(1043)已有人在“田中仔”盖茅屋定居,名田寮。明崇祯十二年(1639)村中举人卢升按“ 见龙在田”之意改称龙田。

   横陇
在澄海县城西北12公里。属上华镇。宋末已有人定居,因地形似鸟,名凤岭村。后因东凤岭、西凤岭横亘,改称今名。


   外砂镇 Guā-sua-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西南部。镇政 府驻蓬中村。北宋形成沙滩,位于辟望港(今澄城镇)之外围,故名。1958年成立外砂公社。 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蓬中
在澄海县城西南3公里。外砂镇人民政 府驻地。宋末福建莆田人迁此。在上蓬片村中点,故名。

   大衙
在澄海县城西8公里。属外砂镇。宋末 已有福建莆田乌衣巷及石狮巷人迁此。元时曾设收盐税衙门,故名。

   五香溪
在澄海县城东南6公里,属外砂镇。清同治 五年(1866)有人居此,1916年成村。韩江从王厝村北至此有五处弯曲,故取村名五弯溪。又 称昂溪,后改为五香溪。

   凤窖
在澄海城西南5公里。属外砂镇。明永乐 年间(1403-1424)福建莆田人迁此成村。因东面地形似飞凤,而村北较低,故名。

   外砂
俗称外砂龙。在澄海县城南3公里。属外砂镇 。含李厝、林厝、莲 中、下蔡、龙头5个自然村。相传于宋末已有福建莆田乌衣巷人居此。处韩江支流出海口沙 滩,辟望港外围,故名。

   林厝
在澄海县城南3公里。属外砂镇。明初有王姓定居,称王厝村。1956年因有林姓居民而称林厝。


   新溪镇 Sing-khoi-tìng

澄海县辖镇。在县境南部。镇人民政府驻新合。原有一小溪从外砂流经此处入海,清咸丰年间(1851-1861)浚渠成新溪,故名。1957 年设新溪乡。1961年成立新溪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建镇。

   新合
在澄海县城南10公里。新溪镇人民政府驻地。清咸丰年间(1851-1861)浚渠成新溪。后溪边成集市,名新合。有新溪和合之意。

   中三合
在澄海县城南10公里。属新溪镇。清同治年间(1862-1874)将下港堀外围诸村归合命名,按顺序排列,为此第三。光绪二十八年(1902)把陇分为上、中、下3片,该村居中,故名。

   四围
在澄海县城南13公里。属新溪镇。1930年外砂人在此围海造田,遂成村。因与前三围相连排第四,故名。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澄城Thêng-siâⁿ
东里Tang-lí
盐鸿Yâng-hông
隆都Lông-tou
莲上Nôiⁿ-tsiēⁿ
莲下Nôiⁿ-ĕ
   建阳Kiăng- iâng
湾头Uang -́ thâu
坝头Pà-thâu
上华Siăng-huâ

[ 本帖最後由 飜飛 於 2008-10-8 22:40 編輯 ]
澄海打成澄湖了

回復 #3 enjee 的帖子

孬意思,已经改正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我们平时称「东里镇」为 Tang-léng-tìng
莲上镇很可能是 Nôiⁿ-chiěⁿ-tìng ,等我有机会问问莲上人‘莲上’与‘莲上镇’是怎样发音的
湾头镇 读Uang-thâu-tìng
单独‘湾头’,前字不变调,后5变7。
而如‘湾头中学’之类,‘湾’字也变调,‘头’字就应该是5声了,再加上‘中学’或‘镇’等字‘头’字就变成3声。
现今湾头属莲下镇,已无湾头镇说法,只说湾头

[ 本帖最後由 飜飛 於 2008-10-9 21:11 編輯 ]
溪南镇、樟林注为Khoi-lâm-tìng、Tsṳng-lîm 觉得怪怪的,‘南’澄海读nâng,‘林’澄海读nîng
我原先将东里注为Tang-lí,有误,确实是 Tang-léng

回復 #9 飜飛 的帖子

已经按照翻飞兄新资讯更新1楼。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