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called Original and Changed Tones in Fukienese史語所集刊53.4.pdf
桥本万太郎先生的文章。桥本氏也是质疑传统变调本调划分,但和丁氏路子不同。桥本的做法从方法论上讲更为严密,也可从一些南方方言詞段末位变调(如广州话)得到旁证,但桥本氏更可贵之处在于,其文章除讨论厦门话外,尚讨论了福州话,并得出了福州话和厦门话的变调模式完全不同的结论,于文中多次声明,所谓基调的获取,虽然有可能是来自传统所谓的“变调”,但切不可一概而论,因为汉语诸方言中显然有两种不同的模式,闽南如厦门可归入末位变调,而闽东更接近北方为非末位变调。同时他也指出,所谓末位变调也不是在闽南中通行无阻,如潮阳方言的变调就无法按照这个“变调为原调”模式去解释,因此很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这也是我之前颇有疑问的一点。
概言之,在构拟原初调值时,变调值得考虑为基调,但并非所有方言情况皆如此一致,具体情况,似不可一概取reductionism。
PS 入声字舒声化后的声调归并,从桥本和丁氏二文中都有涉及,确实取变调为基调法有助于更好解释阴入声舒化后的调类归并(如“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