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名的獨特讀法

截了一張關于廈門地名獨特讀法的,大家來討論一下

廈門地名音變.jpg (34.23 KB)

廈門地名音變.jpg

“浔尾”读成[tsip7 bi3],岂不是和“集美”混起来了?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潯尾,就是集美的早期地名啊!呵呵~~
還有,蓮坂,早期是“劉坂”,所以現在閩南語還保持早期的叫法“Lâu-poáⁿ”。
何厝,我前幾天有說過: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7-7-20 12:39 發表 “何”字,也有文白两读。文读“hô”;白读“oâ”。

“何”字的白读出现在:

一、闽南口语“bô-tā-oâ”(无奈何)。造句举例:

1、即条路真歹行,我是无奈何才有咧行。(这条路十分难走,我是迫不得已才走这里的)

2、无奈何,惹米萝。(bô-tā-oâ, jiá bí-lôa。这是一句通行于闽南漳州的俗语。意思是说“因某事办不成,无可奈何之下而迁怒于其它不相关的人和事,一般用于贬义。造句:伊代誌做无成,起狂乱骂侬。真正是“无奈何,惹米萝”。)

二、厦门岛内有一地名“何厝”,读为“Oâ--chhù”。
“殿前”讀為“tàiⁿ-tsâiⁿ”,這是保留同安腔的遺跡。早期開發廈門島的有相當大部分來自島外講同安話的地區,如現在的集美、同安、翔安。在同安腔裡頭,“店”、“前”、“殿”全部都讀為/ã ĩ/的韻母,算是白話音。在廈門,像“前埔”(在島內)、“新店”(在翔安區),都要遵照同安腔發音,否則你會找不到地方

“洛陽”,讀為Lo̍h-iûⁿ,這是取白話音,並不奇怪。泉州惠安的“洛陽橋”也是這個讀法。
“杏林”,今屬集美區(以前是杏林區),城區部分,取文讀音“Hēng-lîm”;在城區的周邊有一個小村落,名為“杏林”,取白話音“Hēng-nâ”。兩個讀音代表兩個不同的地方,不可不分。
另外,在島內市中心還有“文灶”的地名,讀為“Môa-tsàu”,因為以前叫做“麻灶”。
還有,市區二市一帶,“美仁宮”一帶,現在還叫“美仁宮”,不過讀為“美連宮”(Bí-liân-keng)。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杏林區是因杏林村得名不?

店前殿這些字漳州白讀怎么讀呢,泉州是ui~,對應同安的ai~
店殿,在漳州沒有白讀音,只有文讀音:

店:tiàm
殿:tiān

PS.杏林是因“杏林村”而得名。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顺便问一下,“九龙江”的“九”是读káu还是kiú?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九龙江”的“九”是读kiú。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7-7-30 19:41 發表
“九龙江”的“九”是读kiú。
像這種閩南本地的河,爲什麽會採用文讀呢?lim兄能否解釋下?

(我現在在wiki上寫福建的條目,不知道這條河在福州話裡該讀Giū-lṳ̀ng-gŏng還是Gāu-lṳ̀ng-gōng。九的文讀音在福州是很少用的。)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对于地名,文白读与否,一般是约定俗成的,不一定说白话音就比较本地化。龙海有一个乡镇,叫做“九湖”,其中“九”也念文读音。台湾屏东县有一个乡,叫做“九如”,也是文读音。而台北县的“九份”,就取白话音。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我觉的漳州话中文读比较多,也容易懂,容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