菝草buâh-tsháu

菝草buâh-tsháu,就是仙草siang-tsháu(小槐花,广州称为“三把苓”,福州、莆田称为“三叶青”),和“石榴花”siêh-liû-hue(红花âng-hue)并称潮汕两大吉祥植物。

不过揭东日常多用“石榴花”和“仙草”。如男女方定亲的时候,男方要用手布包仙草过去,而女方要用带有猫的图案或者是格子的红色手布包石榴花奉回。

不过“菝草”buâh-tsháu,在揭东口语中仍存在,只是已经变了意义,从语用上讲有点类似“大吉利市”。比如调皮捣蛋的小孩对老人家说了一些不中听的、不吉利的、不合礼法的话,老人家一般会大喝一声:“菝草也(Buâh-tsháu--ā !)!” 然后很可能操起棍子追打...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以前曾在《潮州音字典》中见“茇”字,第二个解释为
(無娃8.〔鈸〕)
茇䒷,一种瑞草,又叫‘茇草’。旧时迷信的人用以祓除不祥。


buâh-tsháu  应该也作“茇草”吧。
揭阳的这种说法平日倒是没听过,这种小槐花都叫为buâh-tsháu的。

另,这个“菝”字《汉语大字典》只注为
〔菝葜〕
《本草纲目》中的图
2009-01-12_101234.jpg

[ 本帖最後由 飜飛 於 2009-1-12 10:06 編輯 ]
菝,《康熙字典》:【集韻】蒲八切,音拔。【玉篇】菝葀,瑞草

茇,《康熙字典》:【唐韻】【集韻】蒲撥切,音跋。【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菝葀应该就是茇葀,所以写“茇草”还是“菝草”,都是可以的。潮人可能记忆中保留了这个汉魏六朝已有的瑞草之名,但所指则应该已经不是原本的菝葀了,虽然它们的功能是同等的。

其实这两个字之所以和辟邪有关,应该都是因为其与“”(除災求福也,又潔也,除也)有关。

有时候小孩子乱搞,老人家也会挥手驱赶,喝止道:“勿菝草!”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的確,buâh-tsháu之名以功用定奪,
所以台灣有三種buâh-tsháu,閩南人的就是上述的小槐花,
(但是台灣的仙草是另一種植物)................................
一些原住民的是艾那香--Balsamiferous Blumea,
客家人的是魚針草--Anisomeles indica,
習俗上是參加葬禮要偷偷帶在口袋中,然後離開時找路邊某處丟掉,不可帶回家, 但我每次都忘了丟就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