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福州語
- 來自
- 閩候縣荆溪鎮
|
4#
发表于 2009-3-15 22:01
多点方言娱乐,总可以吧? ● 彭世灼
我是从一个“牺牲”与“补偿”的角度,来看待适度放宽方言限制的,特别对沉默的老一辈人而言。
让我们先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说起。在那个年代,平常人家大厅一角或墙壁上,咖啡店或一些小型工厂里,常见一个小木箱子,它叫“丽的呼声”。
由于它是有线广播,用电量几乎没有,平常人家或店里厂房的人,很少会将这个会弹会唱会言笑的音响关掉,有听没听都让它开着。如果是不喜欢的节目,最多将音量转小。
这小木箱子加上“电台”,从清晨六点到午夜十二点,不停地播放节目。歌乐飘扬,故事传奇,谈古论今。这就是一大群阿叔阿伯、姨妈姑姐生活中唯一的娱乐。
这是无从取代的娱乐,节目主要的部分是方言故事和地方戏曲。这一大群,人数多少?我没有统计数字;人数少吗?当然不!
推广华语停止了方言广播
1979年。为求划一求同,新加坡推广华语运动开始了。如果当年参与这项运动的人记忆还在,大概不会忘记,热心的华社人士社团代表最关切的、谈论最多的,还是学华文、用华文,而不是讲华语。有关方面的反应是“讲华语就讲华语”,不要触及“华文”这个敏感课题。
推广华语运动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停止丽的呼声、电台电视台的方言节目。接下来的日子,你讲你的“华语”我讲我的“纸字”(闽南话,钞票,幽默语),大家嘻嘻哈哈,有谁关注受到即时效应沉重冲击的一群老辈?他们是沉默的一群,而替他们说话的,并不多见。
粤曲,歌仔戏,潮州戏曲,还有方言讲古大师,粤语的李大傻、厦语的王道、潮语的黄正经,还有王沙、野峰的经典方言谐剧,突然消声匿迹。
对一大群老辈人来说,这如同“旱天雷”,娱乐生活,甚至日常生活,无不受到冲击。为了推广华语,这是很大的牺牲。在地方戏曲方言讲古云消雾散,成为历史陈迹的同时,大群老辈人的消闲娱乐,也被挖掘一空。
24年过去了。老一辈的还需要方言吗?那当然。近日防治沙斯病毒,人命关天,为了向只懂方言的老一辈人传达沙斯信息,电视台破例以方言播放相关的节目。
不过,媒体发展管理局随即发表文告,强调禁止方言节目的政策不变。威严可敬!坦白说,这份文告让人有“这是特别恩准,下不为例”的感觉。
两委员会建议理应重视
24年过去了。“电视与广播节目咨询委员会”和“华文节目咨询委员会”先后提出适度放宽方言节目限制的建议。这两个委员会的成员皆非等闲之辈。他们的建议,必经过一番审时度势,是切中事理的建议。
他们的建议,必有他们的依据和道理,自有进一步思辨探讨的价值。不是吗?
可惜的是,有关当局快捷的回应是:“如果我们继续让年轻一代观赏方言节目,他们在学校修读华文时将面对困难。”这是使用多年一成不变的,而且极具争议性的论说。方言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吗?从当前华文华语的处境看来,这种论调更难令人信服。
老一辈人曾经对推广华语作出极大的牺牲,我从补偿(谈不上是“回报”)的角度看,漫长的岁月过去了,方言,还有这个需要。老一辈人需要防治沙斯病毒的信息,也需要一点他们听得懂的文娱节目。适度放松方言节目,给他们一点温情吧!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暂且不论华语推得广推不广,或将华语推向了何方,扬弃方言卓有成效是事实。一些没跟儿孙生活在一起,只在周末或假日才与儿孙相聚的老一辈人,无法以他们血肉相连的唯一语言--家乡话,自然地跟自己的孙辈融合沟通,说到牺牲,亲情疏离的伤感,恐怕更难以估量。这是现实。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