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潮语揭阳腔
- 來自
- 潮州府揭陽縣東安里
|
5#
发表于 2009-4-22 11:41
潮汕是有这种宴席
但和楼主的说法不一样,感觉不到类似之处,所以就没有说了。
潮汕把主人摆宴称为“做桌”tsò-toh,客人赴宴、参加筵席称为“食桌”chiâh-toh。“桌”就是宴席。桌分多种,红白事都有。红者如寿桌、花园桌、新侬桌(娶媳妇)、囝婿桌(请女婿)、丁桌(生男孩)、入内桌(新屋落成)等等,白事桌就如楼主所说的解慰酒吧。“白事桌”,即办丧事的筵席。明代潮汕乡贤薛侃在《乡约》中说:“送死大事,必以哀为本,以衣衾棺椁为重。世人只顾待宾客,有勉强倾家者,或停久不葬者,此皆非小失。今定为议,吊客一茶而退,远者留菜饭,不许分帛开筵”。从薛中离这段话,可知丧事而设宴,流传已久,费用也巨,所以他以士绅身份规定乡人以后来参加丧事者 “一茶而退”。乾隆《潮州府志》载:“有吊唁者,必盛筵款饮,渭之食炊饭。送葬辄至数百人。澄海尤甚,葬所鼓乐优觞,通宵聚乐,谓之闹夜,至旦复设酒肴。丧家力不给,则亲朋代设。凡遇父母丧,无不罄囊鬻产,仿效成风。”又,光绪《潮阳县志》卷十一《风俗志》载:“凡吊唁者必设筵,此盖道光前风气也。今则远隔三四十里外始馈一餐,较前稍节。”清代揭阳士绅吴继乔也大力提倡节俭,他说:“尝观古人,一肉一鱼一菜一茶一饭之说,甚为真率。至于庆宴果肴,不过五品。惟菜无数,惟酒无量,略其虚文,务从简实。盖曾数礼勤物薄情厚鄙吝之诮,不足汁也。故日省费以养财。”看来丧事而设筵办桌之风,虽有识之士呼吁节俭,民间仍时有请客之举。还有更为甚者,20世纪初,揭阳一些官员或大户人家办丧事,考虑到事主亲友众多(其中应有若干是拍马溜须、乘机行贿者),于是吊唁时间从午后即开始,一直延续到晚上。凡来吊拜者,不管亲疏厚薄、宦官庶民,不计楮仪多寡;不论是午后还是晚上来,都被事主留下“食桌”。事主先请若干厨师作准备,吊唁拜祭者如果八人凑齐即开席。桌,用未上油漆的八仙桌;箸,用白竹箸(未上油漆)。不饮酒,菜一道一道地上。“大位”由八人之中有官职或年龄较大者坐之。这种桌称为“走马桌”。有多至数十桌者。
“白事桌”最热闹是在丧事办妥之后,门庭已经换贴红对联,遍请那些有关亲友及帮助料理丧事的亲戚朋友,以示答谢。这时,用箸,一概换成有油漆的,桌上也一定要有某种菜肴配上红色,还一定要有至少一道甜品。各桌的“大位”论资排辈。宴席结束,亲友返家时,一般不向主人辞别即各自返家而去。这种桌俗称“食清气”,表示丧事结束,送掉晦气。参加这种桌时,一定要注意,要撤去的盘或碗,绝对不能重迭在一起,要一个一个地拿走,否则,就是失礼。 “重迭”者,重复也。丧事重复而来,谁也不愿意。 “食炊饭”chiâh-tshue-pūng,我未曾听过这说法。“食清气”chiâh-chheng-khih,听过。另外,丧事往往持续数日,从祠堂停柩做功德到出山等等,这段时间亲戚过来帮忙、参与丧事等,丧事一方都要负责他们的饭食,去参加这种丧事礼在我们揭阳就称为去“缀食”(tuè-chiâh),字面上是跟着吃的意思。缀食往往是席地而坐,印象中没有用大桌,这好像也是丧事性质之所限。 |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