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寫閩都別記中的同性戀與女性崇拜的短文

http://pm.kongfz.com/detail.php?itemId=280609

福州风土人情的书 《闽都别记》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福州方言地区的民俗文学产物。全称《闽都别记双峰梦》,又称《闽都佳话》,作者何求,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在刊行前福州文人多有传抄,董执谊(又名藻翔,号藕根居士,长乐人,光绪丁酉科举人)根据各种抄本整理"信手点正",组织成书,改称《闽都别记》。共401回,150多万字,20册。该书以五代时周吴两大家族为主线,用福州方言讲述从五代到明清七百年间的福州地区历代兴废、社会变迁,插叙中上溯到战国时期闽越族的一些活动与早期闽人开发福建的历史,较详细地记叙了王审知据闽称王这一时期的稗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地区性乡土文学、民间文学总汇,保存了大量的福州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历史故事、地方掌故、风俗习尚、名胜古迹、俚谣俗谚、方言土语等,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闽都别记》创作于清代乾嘉时期,是一部福建人所写的福建地方文学作品。该书作者署名里人何求,它的创作基础是福州说书艺人所讲的大量民间故事,作者把这些故事加以整理,将它们依历史先后贯串在一起,作成了这一部长达150余万字的巨制。《别记》广泛反映了以福州为中心的福建社会实际,虽然书中间杂有大量神怪内容,但基本的民情民俗都是真实可靠的,因而对研究福建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民俗民风的时间所在,大致是以请朝乾嘉年间为下限,至少可以向前涵盖到明朝中后期。对于民风之内的男风,《闽都别记》的相关描述具体而全面,这在民间文是少见的。
以下将各章回中的同性恋内容做一个分类简述:
  (1)契兄一契弟
  第一百五十回,鹿韭男扮女装不告而离家,他的兄嫂发现后甚是焦虑,便去神前求签。神签的意思是说鹿韭将来必能携一佳偶而归。他的哥哥认为佳偶必为女子,而其嫂亚仙却认为是男:“明月照芦花乃一色,即男之配男也,男配男即兄弟也。今失去一弟,将来又带一见回来矣。”
  第五十二回,田杲和归王是一对自十五六岁就已经同窗交接的情友,年过而立尚寝处如
伉俪,二人异样交厚。
  第六十九回,杨柳月“家道富足,性亦谦和,惟好渔色,不惜财费”。他有两位内弟牧锦、牧绣,年只十三四岁,皆秀美如子都。“柳月初娶妻过门,即欲谋妻弟为龙阳君。先赂以珠宝金银,二兄弟不动心,又诱以古董玩物,亦不要。”乃妆作红猫、犬骗之顺意“至夜与柳同床,不知鸟之雌雄矣。”,用尽心机。
  第一百九十八回描写了一个新婚之夜的场面:孟仲昱同时娶来二女,晚上他的两个“娈友”王金和朱玉在新房中饮酒调o,“无所不至,共动手起脚。”
  第一百十八、一百十九口等处也有三人相恋事:张音和梁韵是一对宿缘前定的情友,他俩“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世,品貌皆美,总角时寝食不离。其父母早为其同日婚娶,张音娶梁氏,梁韵娶张氏,归房只三夜,出仍同榻,其父母亦无奈之何。他俩曾一同出金为一优伶赎身,“日则伺候,夜则三人共枕”。外出经商时因优伶未在身边,便又买一家童以作陪伴。
  第三十七口,妻子已死女儿已嫁的黄甫行船时从水中搭救起一位18岁的少年,此人姓辛名喜,既视黄市为救命思人,黄甫“遂收纳在船,为取衣服与之,又变一人样。寝食不离,宛如夫妇”
  (2)海寇同性恋
  特定名词“海兔”,也就是海上的龙阳君。
  第一百七十五回,讲述海盗林来财为泄江涛辱“海兔之嘲”,欲“令其作海兔泄恨塞口”。林来财带人把江涛劫至海船,带进舱内奸淫。
  第二百二十九回,一群临时凑起的海盗在一只客船上抢劫,命令船客都郎献出他的所有金银。“都郎答曰:‘私家只此,无有再献”,众贼内有三四个说:‘拿来作龙阳君,如不献出,再用铁箍。’众贼道:‘妙!’将都郎剥得赤条条,欲于轮头轮奸之。那船内舵工水手吓得躲人内舱。”这时,幸亏都郎忽得神助,才终于免遭大难。
  第一百六十七回,铁英“原是饱学秀才,因此世重贿赂不重文才,屡举不第,忿气落海”。唐建策职司剿捕海盗。铁英却看上了他的少子攀桂。遂隐瞒身份到唐家学塾读书。他见攀桂因文思迟钝而常受父、师责惩,便暗中代笔以解其苦,攀桂知悉后心甚感激。忽有一次,铁英不肯把代写的诗文轻易拿出,借以要求攀桂以身做谢。为了不露出马脚,攀桂只好答应。二人既结成为谊兄谊弟,英乃告桂以实情。感动于铁英的良苦用心,攀佳不但不觉得恼恨和害怕,应而坚决表示:“既结兄弟,岂有异心?”
  (3)曲蹄(渔家、船家)同性恋
  第一百九至一百十一回,女扮男装的林庆云由福州城内逃出,暂投在曲蹄夏七船上,认他为谊父。庆云貌美,先后被船帮之人、货主、大觉和尚看上,欲占有。庆云最终为侠士相救,才终于摆脱了因假作曲蹄而惹来的难以避开的污辱。由“他”的一系列经历可以看出,曲蹄仔几乎是被等同于男娼的,至少他们如果乐意为船客提供特殊服务,那么就能够招揽到更多的运输生意。
  (4)同性恋结交
  第二百八十四至二百八十七回,用一万多字的篇详细记述了秀才郑唐连续交接六位少年的过程。
  第五十六回,“品格端方,才貌秀美”的艾生因故对“惟男色可移,一挥千金如粪土”的商人冷光表示亲近,请他到自己家中喝酒行令。艾生引诱得冷光立刻就表示要和他结成断袖之好,一场酒下来就要“生生世世为弟兄”。
  第一百六十四至一百六十五回,新月与申樾做契兄弟的结交。不过,申抛其实是女扮男装,新月不知,还以为自己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契弟。等得知真象,好不惊异莫名。
  (5)同性恋戏谑
  第一百六十六回,唐攀桂和采莲并桌而读,“年纪与采相同,甚爱”,在学堂上以男色做话题笑骂。
  第一百四十回,骆天和丹霞大圣是不存在同性恋关系的谊兄弟。却被友人戏谑为“色谊”。
  第十一回,一段通过文字拆合进行的同性恋戏滤,构思相当细密曲折。
  (6)优伶同性恋
  第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十八、一百三十三、二百八十八、二百九十三回等处写及。
  (7)僧人同性恋
  第五十三、九十六、一百十一、二百三十回等处写及。
  (8)道士同性恋
  第二十八、一百六、一百七、一百九回等处写及。
  另外,《闽都别记》还把两性人的同性恋、女性同性恋、仙鬼同性恋以及阉男做妾、男色春宫等都曾写到。书中同性恋人物几乎处处可见,直接涉及同性恋的章回多达70以上。所以,它是立体全面地对福建男风进行了反映,给人总的印象是男风在福建确实表现得不同一般。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闽都别记》中关于女性的几个问题

http://qkzz.net/magazine/1673-8683/2007/09/2152745.htm
□ 张晓梅 《海峡科学》 2007年第09期
  [摘要] 该文认为,在《闽都别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使男性显得笨拙,黯然失色,在思想意识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古代女权主义的崇尚。向读者表达了其对女性的同情和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呼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闽都别记》 女性意识 女性崇拜 现实意义
  
  《闽都别记》是一部以闽地为空间、以闽文化为内涵的长篇小说,它以艺术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福州地方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和民间信仰等文化风貌。然而,从文化层面上看,《闽都别记》最富有特色的,还是它以艺术的手法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闽都别记》被浓墨重彩描绘的女性形象,大都毫无传统女性为弱者的影子,她们能美女救英雄,能解身边的男性所不能解的疑难事,能为情、为主壮烈捐躯,能为亲人上战场、航船出海;她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风气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中,可以具有和男子相抗衡的才智和胆识,可以有泼辣、通脱、率意之行,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所爱的男子,甚至可以再嫁。从中可以看出《闽都别记》在思想意识上不同于一般古代长篇小说的是它的对女性的崇拜,同时它还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对女性意识的呼唤。
  
  1 《闽都别记》与女性崇拜
  
  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均充满了对女性的偏见。《三国志演义》有杀妻以妻肉供刘备吃食的描写,《水浒传》有更多的对女性施暴的血腥描写,《金瓶梅》更把女性写得不堪,除了《红楼梦》等少数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作品之外,古代长篇小说都很难超越封建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妇女观。但《闽都别记》却忠实地流露出了与传统封建文化有所差异的女性崇拜观。
  首先,在《闽都别记》的世界里,男性表现出对女性的依赖倾向,刘祀莲之于陈靖姑、周启文之于吴青娘、吴云程之于铁麻姑、周拱之于王月英、周艳冰之于吴瑶琴等等皆是。书中是这样写刘祀莲依赖陈靖姑的:“刘杞莲……供职甚属谦正。只是过于仁慈,案情难于立决,幸靖姑安人在内为师,断皆如神仙。不但代人除鬼怪,尤能佐婿断民情。”(13)而周启文之于吴青娘,周启文在任管城丞时,遇到了十桶白银被人偷换、新造塔南倚、资金短缺等难题,都是吴青娘从中指点,才一步步摆脱困境,完成建城大业。吴云程之于铁麻姑,吴云程因铁麻姑得风半入骨之才能治愈,被倭王扣压而得救,木腿被换得以复原,吴云程好杀而频戒,翻出无数波澜,历尽许多凶险,都有赖于铁麻姑才能蒙天再造。周艳冰之于吴瑶琴,周拱之于王月英亦是如此。
  其二,在《闽都别记》里还多处写到女强于男,比如,周艳冰逃难躲在吴家,被奸臣薛国计之子发现。艳冰只会吓得发抖躲在房中。而吴瑶琴却机警、镇定、勇敢,以她的聪明、才智,想出计谋,不但使艳冰脱险,还惩罚了薛国计之子,令他坐牢。后来吴家遭难,也是吴瑶琴当机立断,令表兄艳冰(也是其未婚夫)先逃生。逐鹿坞万兵部之子万三石与媳妇杜若这对就更妙了。三石原来长得又丑又笨,杜若却聪明又泼辣。成亲后,杜若竟有办法治好三石的痴呆,还将品貌也变好,这自然是夸张,但主要是衬托杜若能力之强。
  其三,《闽都别记》还多处出现了男女角色互换的情节;如书中在写陈靖姑救夫婿中,陈靖姑丈夫刘杞莲成了对爱情十分专一的形象,他被蛇精捉到临水洞,不论蛇精怎样诱惑、他都不改初衷,后来,他在妖精洞中受尽磨难,终于被陈靖姑救出。在陈靖姑与其丈夫刘杞莲故事中。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英难救美人”的故事的翻版。只不过阴阳颠倒,由女性的陈靖姑扮演英雄,男性的刘杞莲充当了对爱情专一的美人角色。同样的还有书中第四回写吴青娘在黄巢之乱时,随父走贼,她躲在榴花洞中,无意中救下了被贼人缚在树上的周启文;再有写铁麻姑救吴云程、代父充军、出海寻夫与谊弟等等。这些都是阴阳颠倒的男女角色互换的刻画。
  在《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一书中也对《闽都别记》有这样的评述:
  “…当然。《闽都别记》中陈靖姑形象最大的发展是女性成为福州地区众神世界的主宰。陈靖姑与众女神降妖捉怪,侦破疑案,乃至率领女兵打丈。无所不能,成为地道的巾帼英雄。这种阴阳颠倒的现象在中国其他区域极为罕见,…”
  其四,《闽都别记》中,有把女性神化的倾向,把女性尊奉到至尚至神的境地。陈靖姑是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女神,对于把她进行神性的描写不足为奇,奇的是书中把她的出身与观音菩萨联系在一起,说她是观音菩萨的弹指云血投胎的,这更美化了她的神性与神威。书中还有多处出现写女性有奇异表现时,总是把她们归到神性上来考究,如写铁麻姑神勇,是因为她是天上织女支机石之精气投胎,故此铁石筋骨。写太平春异幻,是因为她的元神是小蛇。写杜若好动不好静,是因为她是观音菩萨的黑发投胎。此外,书中写了林九娘、高雪海、潘玉真、邹氏、李三娘、许飞琼、阮梅萼、马柳枝等女子因在世时的贞烈节行,死后被天帝敕封归入陈靖姑神祉的系列中,成为一群具有神幻色彩、受人崇仰的神。
  作者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先赞美和褒举女性,同时向读者表达了一种思想,即尊崇、恋爱女性的基本的思想倾向和人生态度。中国历史上素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主流文化传统,视女性为祸水、为贱类。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能一反传统之谬见,公开地、大张旗鼓地、离经叛道地尊崇女性无疑当是惊世骇俗之举,其意义自不可等闲放过。
  
  2 《闽都别记》与女性意识

  在文学创作中,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无不是社会现实和作家内心世界的双重表现,是其潜在的文化基因的释放。《闽都别记》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也向我们展示出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他的思想见解,即向读者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对女性意识的呼唤。主要表现有:
  首先,《闽都别记》对女性独立人格着力赞美。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父母之命”和门第观念是扼杀纯真爱情的第一条绳索,也是压抑女性独立人格觉醒的巨大磐石。但在《闽都别记》里,作者把他思索的焦点聚集在社会最敏感的爱情价值标准和女性的情感尺度上去呈现女性形象的人格力量。《闽都别记》里描述了冷霜蝉、冷应貂、高雪海、赛亚仙等一系列对婚姻和爱情忠贞、痴情而又刚强的行为,歌颂了她们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与她们身上所具有的独立人格,这些人物身上呈现出传统社会中女性意识觉醒的端倪。

  其次,《闽都别记》里肯定女性才能。我国古代文学中所反映的女性生活内容大部分是她们的痛苦人生、苦难爱情,甚至是对女性生活的丑化。而《闽都别记》却从正面肯定女性的才能,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在小说中女性所呈现的才能有:政治才能、文学才能、军事才能等。小说把肯定和表现政治才能和女性文学才能作为重点和主要内容来写。《闽都别记》里许多女性都会吟诗作对,即使奴婢、老妈子也能道出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诗对,有的她们还会自编戏文。除了表现女性的文学才能外,小说里女性还具有政治才能,如吴青娘在政坛上扶持丈夫,有谋略、有见解,让其丈夫周启文佩服得五体投地。还有吴瑶琴、林庆云在政治才能上也有不逊的表现。此外,铁麻姑有作战才能、蔡丽容和林庆云有音韵方面的才能、冷霜蝉有斗争才能等。小说通过描写女性的才能,赞美了女性的能力,表明了对女性的肯定和重视,其实质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
  再有,《闽都别记》无情地抨击了封建黑暗社会对女性残害的罪恶。小说非常直接写到闽王国统治者荒淫无耻:“王延翰改建宫殿,逾制之外,更为骄淫残暴,学采阴补阳之术,遍采民女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俱要充送内廷。一家存匿,十家连罪,淫风流行,怨声载道。所进之女,顺者丑秽难言,逆者鞭挞台票不堪,烈者死于非命”。荒淫的闽王要霸占冷霜蝉,把她和情人艾敬郎捆绑起来,因不从,最后竟被放入大火堆活活烧死。作者在写闽后陈金凤秽乱宫阉时也是持着客观的笔触,揭示陈金凤与归守明先结情慷,后来被闽王强征人宫,她不能忘情旧好,才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丑剧。显然,作者锋芒所指,是封建罪恶制度,而非陈金凤本人。《闽都别记》还描写了青年女子小文姬,其婆母强迫她与乾元寺和尚能悟三人同床、清海庵女尼要招客落发破身等女子遭受凌辱迫害的情节。通过这些,强烈鞭鞑了封建的黑暗社会,表达了作者对深受迫害女子的同情及反封建伦理纲常的先进思想。
  
  
  3 《闽都别记》女性描写的现实意义
  
  从《闽都别记》在塑造女性形象上看,总体上来说超越了情女、淫妇、才女形象中的思想意蕴,它通过众多的形象,表现了闽都古代女性的聪颖、侠义、执著以及勇于与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和各种才能,反映出了女性自身蕴含的社会价值,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其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首先,《闽都别记》歌颂了女性对社会不公现象的反弹力、同恶势力的抗争精神。《闽都别记》的写作年代(福建人民出版社在该书的“出版说明”中认为成书于清乾嘉时期),阶级矛盾与民族冲突尖锐激烈、复杂,是一个变革转型与朝代更迭的血与火的时代,人民群众首当其冲地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而本来比男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妇女命运更为不幸,尤为倍受欺凌、压迫与摧残。作者以饱含同情与赞美的笔墨,描写出一些女性不甘欺压、蹂躏,勇于反抗,塑造了义胆英烈的巾帼英雄形象。这样写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说明在那个时代的妇女有的已不再是任人蹂躏、逆来顺受的弱者,而是怀仇在胸、立志图报、胆壮心强的反抗者了。
  其次,作者以无限钦佩之情挖掘了女性身上的才智、能力,用鲜活的典型形象揭示出妇女应有的社会价值。作者在小说里反映了女性超群出众的聪明才智,寄托了作者先进的妇女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封建社会品评妇女的一个美德标准,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摆脱了封建宗法观念,在作品中真实地反映了妇女在智力、能力上并不逊于男人的本质。这无疑是具有初步的民主思想与先进妇女观在艺术形象中的体现。
  再次,在婚姻上反映了先进的观念。如薛品玉“宁嫁箬笠子,不嫁纨绔小儿”;众人极力支持寡妇谈氏再嫁与林仁翰等,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作者的主张:一、在婚姻间题上要真心相爱.两情真挚,不是金钱与门第。小说对追求以“同心”为基础的新的婚姻大加赞叹,对有阶级、偏见的婚姻予以藐视。这比那种才子佳人 “郎才女貌”式的婚姻就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不用说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婚姻观念相比较了。二、妇女可以再嫁,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要求妇女保持性的纯洁和专一,即妇女要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是长久以来单方面禁锢女性的武器,这种陋习观念,好似勒在妇女脖子上的一条绳索。而小说出现了怂恿妇女再嫁的现象,这也是破天荒的。《闽都别记》敢与陈旧的、根深地固的观念相抗衡,确实非同寻常。
  总之,《闽都别记》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情女、贞女、淫妇形象中的封建没落思想意蕴,闪现了某种反判精神的新观念,透露了追求人性的新信息。作者以民主性思想观念为催化剂,,在栩栩如生的人物背后透着作者的理想和胆识,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思潮,具有一定的启蒙理性主义意义。其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当得到充分的挖掘。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