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乎不讀報紙,但是在網上用這些詞檢索一下,就能找到很多使用這些詞彙的新聞。因為首篇新聞用詞不當,接下來的各種相關報導或評論就會延續這種不當,像「楼脆脆」、「躱喵喵」,正經的評論文章就不得不用這類詞了。

至於民生版,問題更大,不論紙媒體還是電子媒體,民生類的新聞為了「親民」,用詞行文更亂,更沒有法譜。電視上的正規新聞節目我還是看得來的(撇開立場不論),黑龍江台的民生節目符合當地的語言實況,口語化再嚴重我亦看得下去,但福建和福州台的民生類新聞節目我就看不下去了,一定要轉台,「您看哪」、「您瞧這都什麼事兒啊」這樣的表達法一大堆。紙媒體的民生版亂得一塌糊塗,我看都看不下去,依伯依母福清哥滿版飛,搞得似乎很親民,其實是將整個語體低俗化了,若要他們在行文中夾一兩句本地的諺語,立馬全軍覆沒。前幾日我轉的一篇福州話新聞居然堂而皇之的用「虎糾話」做標題,再前一段時間,福州日報在講頭上十旋的時候,妓者居然用起福州人根本就沒有聽過的北方俗語。
親民不是這樣的親法。

我所講的滲透是詞彙上的,或者講是意識上的,這種北方詞看多了,寫起文章就會依板刻板,形成使用北方口語詞的習慣,而捨棄較正式的詞彙,我實在不知道「欺騙」怎麼就比不上「忽悠」。

華語文章雖然是以北方方言為土臺,但是還沒有到「手寫我口」的地步,通行全國的文體在遣詞上,需要照顧南方人的語言習慣和接受力,亦要保持語體的正規嚴肅,不能一味啟用北方特有的口語詞。

詞彙上南北交互的時代,我見覺已經過去了,現在中國是北語單向輸出的時代。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粤语还好,山寨无厘头算是近年来向北输出的词汇吧。前十几年的就更多了。
忽悠和愚弄比较接近。
尊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