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广府文化流失,谁之过!

转自: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234771/

引子
  和朋友約好了在天河城旁見面,我說去喝夜茶吧。她想了好一會,只好抱歉地笑笑:「這附近沒有喝茶的地方了!」
  「什麼?在廣州沒有茶喝?」
  「走路十五分鐘的範圍內沒有!」她抱歉地說,「可能北京路那邊多一些,老區嘛!」
  因為朋友就住在附近,我當然相信她的話。可是,我們總不能為了喝茶到十公里外的地方吧,雖然我在那邊嘆茶許多次了。於是我們進了一家湘菜館,點了幾樣微辣的菜(是湖南人的微辣,不是廣東人的微辣),可是我吃不下,朋友好一點,比我挨辣的本領高一些。
  終於,我們還是覺得不夠喉,於是,又去了麥當勞。好了,雖然離我希望的嘆茶遠了一點,但總比坐在湘菜館好一些了。可是,我還是耿耿於懷,因為沒有喝到茶。於是我笑朋友:「你到底還是不是廣州人啊,現在連茶都喝不到了!」
  「難道你不是在跟我說廣州話嗎?」 朋友笑笑,「不過,我普通話也說得挺好的,要不我們以後說普通話吧!」
  「饒了我吧!我說得夠多了!」
  「你在深圳不是更難找到喝茶的地方!」朋友問,「因為深圳多數是北方人!」
  「這你就錯了,雖然深圳的北方人多,但一樣可以容易找到粵式餐廳!」
  以前,我們都說,因為深圳人口的多樣性,就是什麼都有,所以什麼都不突出,也變得沒有特性了。一直以來,人們都笑深圳是個經濟城市,像個暴發戶,雖然有美麗的城市,卻一點文化底蘊都沒有。可是,深圳逐漸在變,開始豐富了。
  可是,廣州也在變,變得有點不像廣州了。
  十年前,甚至五年前,我還是非常喜歡廣州的!可是,我不知道以後我還會不會喜歡,因為廣州的變化越來越大,可是,它讓我喜歡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十年前,我一直想留在廣州,因為它那濃郁的嶺南文化(我對北方朋友說,那是粵語文化)。
  也許,很多外省人不知道,喝茶對廣東人來說,為什麼會那麼重要,變成一種文化形式。他們不理解,吃個早餐怎麼會那麼興師動眾,豆漿油條就夠了。
  但一個現實是無法改變的,廣州的外省人越來越多了,我們在接納外省人的同時,也在接受他們的文化和習慣。但這是不是表明,廣州人越來越不喜歡嘆茶了?


一、滿城推廣普通話

  以前北方人形容廣東人說普通話,有一句話說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東人說普通話!
  這在許多年前可以說是實情,當時大部分廣東人說普通話確實有點難度,因為當時的環境裏,沒有多少人講普通話,跟北方人的交流也不多。但這十年來,經濟的發展,人口結構的變化,外來人口的增加,加上數次推廣普通話,和廣東人跟外地交流的需要,許多廣東人,特別是廣州人都能說流利的普通話了。
  從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起,在北方人的小品和電影電視裏,廣東人(還有香港人)都說着那怪味的普通話,尾音托得長長的。如果只是說那樣的口音也就罷了,可是,廣東人多數被描述成貪婪和自私的人,認錢不認人。每次看到這樣小品、電影,都讓人心裏極不舒服。多年過去了,廣東人已經改變許多外地人的看法,而且,連普通話也進步良多。
  幾年前,當時的廣州市長黎子流帶着一口濃濃的粵音,用普通話在大會上說:「……政府官員要拒絕說普通話!」當時全場嘩然,在電視播出時引起軒然大波,然後人們才知道他想說是「自覺說普通話」。這以後成為一個著名的笑話,也成為推普人士一而再再而三攻擊廣州人的例子。可是,這個所謂的笑話在廣州人眼裏,卻是一點也不好笑,因為他們聽懂了黎市長的普通話,因為他們可以諒解。可是,廣州人有點難受,因為他們知道,笑話黎子流市長的普通話,就是笑話廣州人自己而已。
  再看看現在的廣州街頭,你已經不容易分辨本地人和外地人,穿牛仔褲並不是廣東的人專利,說準普通話的不一定就不是廣東人。當然,如果仔細分辯,你還是能分得出本地人和外地人,交談後你仍能聽出粵音和外省音。這一方面說明廣州的變化巨大,人口增加了,文化多樣性。
  可是,人員也增加,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東西。行人亂穿馬路、垃圾亂扔、隨地吐痰、乞丐增多、偷摸搶騙……,這些與廣州這座花城極不相襯,而且,這顆城市的毒瘤似乎在治理中,並沒有消腫減負,反而有增大的趨勢。
  一位北方籍的朋友告訴我:一次凌晨兩點的夜歸,在一條寂靜的街道,後面跟着一個男人,走了幾百米,後來男人還跟着。他緊張了,猜測着各種將要發生的事情,這時候,後面那男人的手機響了,那男人開始用廣州話說起來。他鬆了一口氣,回過頭,也把提着的心放了下來。
  我沉默了,因為我想到了那個美國故事。一個美國黑人夜歸,也走在寂靜的街上,後面有個男人跟着他,他不敢回頭望。他提心吊膽地走了幾分鐘後,終於鼓足勇氣回頭望,發現是個白人,終於放下心來。
  這是一種巧合嗎?如果廣州的治安已經好了,那麼我們擔心什麼?廣州人,如果你不放心,那麼,你不會做得更好嗎?
  廣州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元化,各種文化、風俗、習慣也都在廣州滋生發展。但是,廣州本身的底蘊越磨越平,廣州的特色越見越少,也許過不了幾年,它就會像深圳一樣,再也沒有什麼本地化的特色了。
  在深圳,那位前任市長號召大家都跟着他高呼:「我是深圳人,我愛深圳!」大家把它當成一個笑話,因為沒有幾個住在深圳的人覺得自己是深圳人。可是,在廣州呢,似乎也沒有把廣州當作自己的家,看到別人亂扔垃圾,你會出聲嗎?如果看到你有人偷東西,你會提醒失主嗎?沒有,那也不用擔心,這就是廣東人的低調,因為我們都知道,在巴士上讓座的多數是講廣東話的人。
  以前,可以告訴外地來穗的朋友,要體驗廣州的風味,到西關、沙面,行上下九,去喝茶,看陳家祠,登白雲山!今天呢,去天河城、中華廣場,落的士高,酒吧街。十年前喜歡走長堤路,吹江風。現在珠江邊燈火通明、霓虹閃爍,美侖美奐,可是,已經沒有多少廣州人走了,盡是外地的口音。不喜歡看到有人躺在長椅上睡覺,不喜歡那些不講衞生的外地人亂扔東西,辛苦了清潔工人。
  在廣州,朋友拉我衝紅燈,說大家都衝,別像個傻子一樣站着。我看得出來,那些外地人裝束的先衝紅燈,廣州人猶豫了一下,也跟着過了。看來,我的確像傻子,因為在深圳的街上,我一直老老實實站在紅燈前,等它轉成綠燈。我的確像傻子,在廣州街頭,別人吃雪糕隨手扔下包裝紙,我撿起來扔進垃圾筒;可是,在深圳我不用去撿,因為別人都自己扔進垃圾筒了。
  有人說,廣州那麼亂、那麼髒,都是外地人造成的!這個觀點有點偏激,未免有點以偏蓋全,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城市的繁榮,人員的流動,必然帶來一些副作用,有些素質低的人並不能一步達到某個水準,畢竟習慣的改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只要管理有效,措施得當,廣州還是會變好的。而且,隨着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們也會改變許多不良的習慣,而這些改變,我們都是可以預期,而且可以看到的。倉稟實而知禮節,這是人的本性。
  可是,比起這些不潔行為的入侵,文化上的侵略卻是一種眞正的腐蝕。不要有什麼錯覺,不要以為麥當勞、美國影片、日韓潮流才是文化入侵,現在輪到自己人了。在廣東浩浩蕩蕩的推廣普通話,已經開始讓一些人憂慮:這是推廣普通話,還是在毀滅廣東話?嶺南文化是不是很快就要消失了?
  推廣普通話現在有一個大大的謬誤:認為廣東人都應該講普通話,這樣才是眞正的國家大事。可是,人家要說什麼話是自己的事,政府為什麼來強迫,這跟九年義務教育不是一回事啊!什麼時候,廣東人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利了?


二、廣州,有多少人說廣州話?

  寫一些常用的廣東話用詞出來,問一問你身邊那些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們,看他們能認出幾個來:諗、畀、咁、冧、餸、嚟、噏、嗌、嗰、踭、嘅、脷、偈、啖、孭、乸、冚、氹、攰、奀、呃、拎……他們是只會說不會認和寫了嗎?或者連你自己也讀錯了不少了吧?
  唸報紙時你還會用廣東話唸嗎?還記得學生時代用粵語講課的老師嗎?你最後一次用粵語唸唐詩是什麼時候,或者你根本就沒有過?如果你有機會問一問語言學家,或者你以前的語文老師,他一定會告訴你,粵語比普通話漢語承繼了更多的古漢語元素。
  前不久,廣東省確定了推進公務員講普通話的三個試點城市:廣州、深圳和珠海,要求公務員100%講普通話。據《羊城晚報》的一個調查,推廣普通話在廣州已經大有成效,在主要的視窗,如果銀行、郵局、公園、商店、計程車,全部都過關了。
  上個月,一家媒體做調查,在廣州街頭採訪了相當數量的市民,然後總結出廣州市民對某樣事物的看法。結果一出,全城譁然,其實人們的問題很簡單:被採訪的那些絕大部分人,根本不會說廣州話,他們能夠代表廣州市民嗎?
  質疑歸質疑,可是,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在廣州城裏,非粵籍的人越來越多了。上一次的人口普查中,粵籍與非粵籍比例2:1,據說現在已經接近1:1了。如果把流動人口都全部算上,那麼這個比例可以改成1:2了。
  一個記者說:「我去採訪一起官司,可是法官和辯護律師都說廣東話,我幾乎一句都聽不懂!看來,不推廣普通話眞的不行!」
  一位外省來旅遊的婦女說:「廣州不說普通話,還說建什麼國際大都市?」
  先不說廣州能否建成國際大都市(這一點爭議較大了,我本人是不看好的),把建國際大都市跟說普通話聯繫起來,似乎片面了一點。如果這麼說,那香港會幾年後步廣州的後塵,成為普通話城市了。
  現在的成年人,有許多是聽着粵語歌長大的,問一問,誰不記得幾句:「月光光,照地塘」、「何家公雞何家猜?」、「落雨大,水浸街」?誰沒有聽過許冠傑、譚詠麟的歌?十幾年前,廣州還有幾個本地歌手,唱着一些跟香港不同風格的粵語歌曲,今天,我們已經見不到有廣州歌手唱粵語歌了。
  其實,許多四十歲以下的廣東人不喜歡聽粵劇,但是經過街邊的時候,偶爾有粵曲飄出,還是有種親切的感覺。經過公園時,見到一些票友唱粵曲,知道那是自己生活中的元素,雖然不是重要的部分。
  十年前,我對朋友說:我喜歡廣州濃濃的粵語文化,可以喝早茶夜茶,經過騎樓看到一位老伯聽着老式收音機裏的粵曲,在巴士上聽林兆明講古,閒時逛一逛沙面,走一走西關,春節看白鵝潭煙花,秋天登白雲山……
  現在呢!我不知道我還喜歡不喜歡,因為這上面說的許多事我都不做了。當年一方面是因為年紀稍長了,另一方面是,許多環境都沒有了。我不聽電臺了,也不知道林兆明還講不講古,也不知道「穿梭孖寶」散夥沒有;我說要去走一走長堤,朋友撇撇嘴:「那是外地人走的,廣州人誰還走那兒啊?」即使我說已經準備好三腳架,儘管我的相機還不錯,也沒人願意去做夜景相片裏的主人公。
  時代改變了,許多嶺南文化的元素,已經慢慢失去影響、褪色。我們不會強求什麼保持什麼傳統,因為是優秀的傳統,它自然就會保存下來,但傳統也是跟着時代的腳步前進的,傳統也一樣是優勝劣汰的。可是,粵語是廣東人的語言,嶺南文化伴隨着廣東幾千年
  也許,廣東人也開始拋棄廣東話了,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就像一千年前存在的許多語言,現在都是古籍了。如果眞的要淘汰,我們挽救也沒有用。
  可是,廣東人,你為什麼還是不心甘?


三、粵語文化,很快成為文化遺產?

  粵語是我國最大的強勢方言,已經擁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了,在香港、廣東省大部和廣西東部、南部一直占主要地位。它在海外的影響很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外國人認識的中國話實際上就是廣東話。這源於早年廣東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華人的地方,廣東話仍是當地華人的主要語言。
  可是,從現在的國內看來,粵語的使用範圍越來越窄了。先說廣西,已經從粵語的範疇逐漸退出了,原來的南寧、北海、玉林等地,粵語已經不是主要語言了。再來看看廣東話的根據地——廣東:不要說深圳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其語言本身就是普通話,連廣州這個原本的粵語城市,現在已經開始淹沒在普通話的大潮裏了。
  看一看媒體的現狀就可以知道粵語和普通話的地位了。深圳的八個電視臺全部是講普通話的,僅在第7臺有少部分時間有粵語新聞播報,據估計基本沒有人看。而廣東電視臺本來有衞星臺和珠江臺,本來是分別定位於普通話臺和粵語臺,衞星臺面向全國,所以是不可能有粵語出現的,可是,那個珠江臺,粵語說得越來越少,粵語片也越來越少。新開的公共頻道,成為了粵語和普通話交替使用的節目,但現在的趨勢是,普通話的比例越來大了。廣州臺的情況也差不多,普通話化的速度雖然比廣東臺慢一些,但也是朝着這個方向走的。
  近一年多以來,兩部《外來媳婦本地郎》、《開心廿四味》廣味劇受到大家捧場,因為它以廣東話來寫市民的故事。其實認眞的說,它的故事說得並不怎麼吸引人,情節也不曲折,根本的原因是,觀眾已經很多年沒有看過本地的電視節目。一直以來,廣東人已經有一種慣性的收看,一說粵語節目都是香港的,打開電視,習慣性地看亞洲臺新聞,看翡翠臺劇集。
  一說聽粵語歌,大家都知道是香港的,誰聽過廣東的粵語歌?這種情況也可以在電臺上體現出來,不管在珠江臺、音樂臺還是城市之聲,或者是以前百分百說粵語的廣州電臺,都已經有很大地變化了。如果你還有印象,還記得《開心孖寶》嗎?這個曾帶給廣州人歡樂的節目!交通臺的特色也在改變,也許是適應外省司機越來越多的要求吧!可是,這還是廣東的電臺嗎?如果你覺得有人聽不懂,改為雙語吧!
  早年的《零點壹加壹》開創了電臺節目的先河,它開始是用粵語廣播的。雖然現在每個電臺、電視臺都有醫療節目,人們甚至有點討厭,可是如果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這所有的節目都是說普通話的。有時我們都覺得怪怪的,那裏面的醫生明明是一口粵腔,但仍然是說普通話。難道,廣東人都不說廣東話了,還是說:生病的都是外省人?
  忽然有點擔心,有一天,珠江電視臺的630新聞會改成普通話播報了,有一天,我們在電視臺、電臺再也聽不到廣東話,有一天,廣東人相互交談要用普通話!有一天,廣東人去香港,居然要說普通話!別忘了,香港人是說廣東話啊!難道廣東人不說廣東話?
  SARS之後的旅遊狂潮,特別是十一黃金周,令香港變成了一個內地遊客的天下,到處都普通話。他們在互相提醒着:「別亂扔垃圾,要罰1500元呢!」
  香港一位知名人士說:香港變成一個普通話城市,也是遲早的事了。
  幾年前,我還對北京推進保護文化遺產中的京劇不以為然,因為我一直認為,那本身就是要自然淘汰的東西,就像四合院一樣。現在看來,粵語文化很快就會步京劇的後塵了,本來以為自然淘汰,也至少需要幾百年時間。
  沒想到,這麼快就輪到我們了,政府採用行政手段來逼人們說普通話、拋棄廣東話。也許眞的不用一百年,也許是二十年,或者根本不用十年,你發現身邊再也沒人唱粵劇、廣州城裏沒有早茶/夜茶喝了、沒人再談論西關和東山了。到那時,三十歲以下的人沒聽說過「十三行」,雖然還會說廣東話,可是,普通話已經成為生活的主旋律了。
  廣西南寧在十年前仍然是一個典型的白話城市(也是粵語系,但跟廣東話有些口音差異),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加,現在普通話已經成為主要語言。南寧的變化是自然而然,它不用大力推廣普通話,白話就慢慢地消退了。筆者認識的一位原南寧的朋友,他父母之間是說白話的,可是跟孩子溝通,卻是用普通話的,現在已經有第三代了,當然以後更加是使用普通話了。
  也許到推廣普通話後的十年,我們就開始像保護文化遺產一樣的保護粵語文化了。如果有一天,你只能跟四十歲以上的人說粵語,跟你孩子用普通話交流,你會不會覺得很悲哀?別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許多在美國居住的中國人,他們的孩子已經不會說中國話了。
  現在有一種說法:說粵語是跟香港的潮流!
  這話說得眞奇怪,也讓廣東人聽着彆扭,香港本來就是珠三角的龍頭,廣東跟着它有什麼奇怪。可是,粵語本來就是廣東和香港的固有語言,在廣東粵語越顯敗落的今天,香港更顯得重要了。既然大家都喜歡看翡翠臺、本港臺,那麼,我們跟着香港的潮流又有什麼不好?這如同說英國人學美國英語一樣,不是潮流,而是一種溝通交流和學習借鑒而已。香港本來就是國際大都市,一直走在廣東之前,更時尚更富魅力,所以我們會讚歎它的成就。
  倘若十年後,廣東省已經是普通話遍地開花的形勢,那麼,說粵語就眞的是跟香港的潮流了。萬一眞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可悲的,因為我們幾千年生存的嶺南文化,便眞的在歷史,而不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倘若廣東走到了這一步,將來香港能倖免嗎?


四、提倡普通話,還是扼殺廣東話?

  下面一段消息來自於今年九月的《南方都市報》:
  [張德江書記:廣東要大力推廣普通話
  在廣東省文化大省建設工作會議的閉幕式上,省委書記張德江在聽取各組代表的討論總結後表示,廣東文化產業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並走向全國的話,必須大力推廣普通話。
  張德江以粵劇為例指出,該劇種之所以在廣東省以外影響力較低,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語言的問題。雖然一些地方劇種如豫劇等也是方言,但是卻不像粵語那麼難懂,因而喜歡豫劇的觀眾並不限於河南一省。而要學會粵劇的話則一定要聽得懂粵語,這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講有一定難度。因此,廣東的傳統藝術要想推名人,打自己的名牌的話一定要推廣普通話。
  此外,張德江還提到,廣東人不大喜歡看普通話的電視節目,這樣不利於廣東文化大省的建設。因此,除了要推廣普通話,張德江建議廣東的廣播電視部門要針對不同的群體打造不同的文化名牌,建設廣東的傳媒文化。]
  曾經拿這個新聞和一些朋友看,他們看了都不舒服,包括說普通話的朋友。
  「這不是推廣普通話,而是扼殺廣東話。首先他不代表廣東人,他只代表北邊的人!就象中國的情況一樣,經濟強大了,政治不行,一樣被別人欺負,別人照樣搶我們的漁船!廣東經濟在全國領先,但只會實幹,不會說話,所以才會這樣。」
  一位北方來的朋友說:「廣州人其實說普通話挺好的,我跟所有的廣州人溝通根本問題,只是一些老人家差一點,講不好,也聽不懂。我覺得廣州人都很聰明,學普通話很快的。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我也可以學到廣東話,入鄉隨俗還是應該的!」
  「就像天氣一樣,該吹北風還是南風,由天決定吧。政府做的決策、錯誤很多,經常朝令夕改。讓民情自己決定吧,別老是為民眾做主,認為民眾需要引導。如果廣東人需要說普通話,自然會學、會說。別老是回到計劃經濟干預市場經濟那條老路去,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下面是一些實例:
  一位官員在開會時用粵語發言,結果被批了一頓,與推普精神不符。
  教師用普通話講課,在學生一致要求下,他下半堂改用廣東話講課。結果被校長被訓了一頓,儘管班上都是廣州本地學生。
  《南方都市報》用廣東話寫了一個標題,結果第二天就出來檢討了,說以後要用人人都懂的普通話來寫。
  可是,為什麼廣東人不能說廣東話?對於廣東人來說,粵語就是母語啊!
  外地人來廣東後,很喜歡看翡翠臺、本港臺,即使聽得似懂非懂。可是,我知道有許多人跟我一樣,聽不懂英文,還是照樣喜歡看美國影片、看明珠臺,而且,對我來說,看英文字幕還可以學英語。
  推廣普通話的結果並不是不好,而是,政府把它變成了強制說普通話,這是剝奪了人們選擇的權利。當年臺灣推行國語,也是強制性的,學校裏必須說國語,不然處分、罰款,甚至開除。把一件本來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事,辦成人們敢怒不敢言的醜事,大概只有霸道的政府才能做得出的。
  我們不否認外地人帶來了許多好的經驗、意念和新思維,但不要喧賓奪主!中國已經習慣了利用行政手段來做任何事,我們得到的教訓還少嗎?把廣東變成了普通話的天下,從廣東人的觀點來說,是失當的。
  如果歷史選擇拋棄粵語,我們接受,但不是用行政的方法來強迫大家做。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整個國家都只用同一種語言,這沒有什麼不好。但那是將來,不是現在,而且我們能接受是自然淘汰,而不是人為毀滅這種文化。在許多廣東人眼中,廣東話仍是母語,仍然是最親切的語言。不要把某種意志強加於民眾,不然,推廣普通話,和清朝要民眾剃頭就沒有什麼分別了。
  廣州的絕大部分學校,已經使用普通話教學了,不但這樣,甚至要求教師學生在校內說普通話,且不論這樣是否可行。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回母校時,看到一條大大的橫幅「校園內請講普通話!」,覺得甚為可笑,因為這學校的學生都是說廣州話的。
  在香港的教育裏,至今政府仍在宣傳:「母語教學,事半功倍!」。什麼是母語?當然是廣東話!那麼,廣東人的母語是什麼?當然也是廣東話!可是,為什麼廣東人不能用廣東人教學?一定會有人出來反駁: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懂廣東話,憑什麼要用廣東話講課?是啊,這個問題提得好,因為我們的問題也相同:為什麼一定要普通話講課,而且是全部要用普通話講課?
  推廣普通話已經漸漸有強權的意味了,倘若只是學校討論用什麼話來講課,其實很簡單,因為教師人才很多,講廣東話和講普通話的教師都很多,怎麼的需要也可以調配到。而且,據我所知,會廣東話的教師都能講普通話,這根本不是問題。在教育上,政府要注重的問題很多:教育資源的分配,教師的待遇和學生受教育情況,貧困學生的就學,教育設施的運用。
  至於政府公務員,根本不能選擇,即使你精通廣東話和普通話又怎麼樣,在工作環境裏,你也只能說普通話。據調查,現在公務員的素質都很高,也許是為將來打造精英政府準備的。他們說普通話絕對不是什麼問題,根本不存在溝通上的問題,但就是,公務員必須聽政府的,沒有選擇的權利。
  可怕的是,政府做的決議從來都不曾諮詢過,想當然地認為它做的任何決策都是為了民眾,都是正確的。這樣一個關係到廣東人的重大事情,也不顧廣東人的想法,一意孤行地毀滅嶺南文化,讓人看到了一個可怕的後果!中國人的傳統是,民不與官鬥,而官卻說是民意的代表!那麼,以後,我還能相信政府嗎?
  在廣東推廣普通話,好不好?當然好!可是,別把推廣普通話變成扼殺廣東話。千年來的粵人說廣東話,為了各種需要,廣東人也需要跟外地交流溝通、也需要說普通話,可是,別逼我們只說普通話。也許我到上海時,希望能與對方用普通話溝通已經可以,但我們從來不去設想上海人之間用普通話溝通,因為那不關我的事。
  入鄉隨俗民眾都可以做到,那麼,政府尊重一下民俗難道是件可怕的事情嗎?


五、粵語的衰落,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廣東,推廣普通話已經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運動。現在的要求廣州、深圳、珠海三市的公務員100%說普通話,政府部門一定是說普通話的,很快,就會擴大到全省的市縣了。在一些官員來看,這個「成果」很快就會顯現出來了。
  電臺、電視臺首當其中,成為推廣普通話的先鋒。廣州電視臺一些主持人,早兩年已經開始用雙語廣播了,主持完廣州話新聞後,很快就在某個普通話休閒節目出現了。廣東電視臺、電臺的普通話節目已經占了大部分了,而廣州臺等市臺,也在往這個方向走了。
  廣州是粵語的重鎭,可是,在許多重要的場合,再也聽不到廣東話了(不算私底下的交談)。我不知道現任的市長會不會講廣東話,因為我沒有跟他接觸過。但我印象裏,他在公共場合,不管是開會、電視、電臺,全部是講普通話的。據說,當年講廣東話的黎子流從市長位置退下後,接下來的市長大概都不再說廣東話了,也許根本就不會說。
  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法制節目中,採訪河南省的法官,那法官跟中央臺記者是說河南話的。我因為跟北方人接觸較多,能夠勉強聽懂了,可是,身邊的人卻一點也聽不明白。我覺得奇怪的是,廣東已經全部要求公務員100%說普通話,為什麼外省不用呢,而且是這個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
  中央電視臺採訪四川一所學校時,其校長和教師面對着鏡頭,都是說四川話的,連當地的教育局官員也是說四川話的。當然我們可以想像到,如果按照政府強加給廣東的標準,那麼,這校長、教師和官員不會說普通話,看來只有炒魷魚的份了。按照推廣普通的形勢,四川這個人口第二大省,許多公務員都不合格啊!
  這就怪了,為什麼在其他省市,只是提倡人們說普通話(本來廣東也是提倡),而到了廣東,卻是強制性要求說普通話?政府的多重標準是怎麼定的,廣東什麼時候變成了一顆必須要改造的頑石了?
  省長黃華華是推廣普通話的典型,他在省內開會交談,在電視上用普通話;他跟香港官員會談時,說的是普通話;他對香港記者說的,也是普通話。儘管他的普通話很糟糕,但他卻不說廣東話。難道他不會說廣東話(他是廣東興寧人)?還是認為要做推廣普通話的先鋒,應該不是以說廣東話為恥吧?
  悲哀嗎?香港人在說廣東話,廣東人卻不說廣東話?
  我習慣跟會說廣東話的人說廣東話,跟外省人說普通話,這沒有什麼不好,因為我能夠與多數人交流溝通。我相信許多人也一樣做得到,可是,為什麼政府會認為,廣東人必須拋棄廣東話?
  在這裏,不得不提這件事,不只一個北方人說過:廣東人眞奇怪,跟上海人一樣頑固驕傲,普通話就是漢語啊,不說普通話,怎麼叫中國人呢?
  這是一個明顯的誤區,普通話是五十年前才出現的概念,而漢語已經存在幾千前了,不管是北京話、廣東話、四川話等等之類,都是漢語的一部分。將普通話等同於漢語的,不但是不懂歷史,而且是帶有明顯的區域歧視,這樣的人,大概認為只有普通話才是正宗了。
  漢語的概念極其廣泛,不但包括語言,也包括文字。中國地大人多,語言和文化風俗差異大,並不是什麼醜陋的事。普通話是漢語的主流形式,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嶺南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在廣東發展延續,粵語是祖祖輩輩交流的工具,它是中國文化的其中一分子。
  學一學香港,愛港不是放在嘴巴上一句話,而是民眾做出切實的行動。他們的教育,可以選擇英語或者廣東話教學,記住:母語教學是用廣東話教學!現在也出現了普通話教學,這是人口的需要,很正常的行為。
  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也有選擇的權利。政府高高在上,總是以為民眾愚昧,需要帶領走路。不改變自己的觀念,這樣的政府也有點危險。但現在危險是粵語本身,如果廣東人都不在意,那麼,吃虧倒楣的還是自己。
  把推廣普通話變成是只說普通話,是否引人入歧途呢?現在已經變成這種一種趨勢了,政府官員開會說話要說普通話,政府對外視窗一定說普通話。民情是粵,語言是粵,風味是粵,文化是粵,那麼強迫性的文化推廣是否應該?
  如果政府眞的認為自己正確無誤,那麼,把決策放出來給民眾評議。這畢竟是從政府的觀點得出的結論,並非民眾的選擇。退一步說,如果民眾都接受,那麼,政府的行動,應該是引導民眾,而不是指揮民眾。一個好的政府,從來不是以強權來維護的,而是順應民意而生存的。
  廣東人,你為什麼不站出來,你有什麼難言之隱?
  廣東人,你為什麼拋棄廣東話?


六、政治歧視還是南北文化的衝突?

  這兩三年來,廣東的變化不小,與廣東人的低調實幹不同。現在,廣東開始放歌高唱了,不僅要把廣東建成文化大省,廣州和深圳還要建成國際化大都市……,一個一個比天高的計畫漸次出臺了,想像力不好的人還想不出來。
  這描繪的前景都是美侖美奐的,看來只有電腦效果圖才能做得出來。當然立意是好的,我們都也希望見到這一天實現。我當然希望廣東變成文化大省,廣州和深圳變成國際化大都市,還希望全省的發展一日千里,希望人人過上舒心的生活,希望……。可是,現實嗎?1958年的大躍進,立意也是好的!
  廣東人什麼時候變成那麼好高騖遠、那麼激揚文字的?我一直以為這是北方的特點!
  我們許多年來都不明白,為什麼中央會調一些落後省份的高官來廣東做更高的官,難道在窮地方做不好的人,到廣東會做得好?如果廣東人,在做得好的時候也說得好,會不會更有出息?
  在幾年前的全國人大選舉中,當時的廣東省長,批評華東某省官員被提名為副總理,他說,華東某省是出名的浮誇虛假,人大提名該官員是一件不謹愼的事。當時,在電視上看着省長在記者面前說這番話,我覺得很震動,因為廣東省的官員終於敢說話了。可是,我當時對朋友說:我很擔心,因為南方人一直政治性不強的,可能會出事。後來,那華東某省官員升上去了,儘管人大投票只是微微超過半數。沒多久,這位敢言的省長就退下來了,希望不是民間猜測的那樣。
  也許,廣東人還是埋頭實幹吧,把理論和領導權留給北方人!
  從歷史上來說,北方對南方來說,都自認正統的,從來是以征服的觀點來看南方。南方的經濟可以影響北方,南方的新潮時尚可以影響北方,可是,南方的民主和民意不能影響北方,南方人所作所為都不被重視。難道眞的如古語所說的「南人宜商北人宜政」嗎?
  在推廣普通話過程中,政府官員起了很大的作用,或許從北方的觀點來說,這是帶頭推廣普通話。可是,從廣東人的眼光來看,是起了一個很壞的作用。為什麼不能把「推廣」改為「提倡」呢?難道廣東話眞的絆住了中國前進的步伐,難道嶺南文化已經成為民族文化的糟粕?
  現在,各式各樣的湘菜館、川菜館、東北餃子館佈滿廣州城,人口的增加和人員的流動給廣州帶來了繁榮,也帶來隱患。在巴士上,脫鞋子伸腳的是外地人,在街上亂吐痰、扔垃圾的多數是外地人……。廣東尊重那些辛勤勞動的人,不管是從哪里來的人;相反,如果是那些不良習慣的人,污染和損害廣州(廣東)的形象,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一樣鄙視你。
  廣東人尊重其他省人的文化和習慣,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每個民族都有發展的權利,每種文化都有生存的權利。廣東為全國的經濟發展譜寫了絢麗的一章,廣東為中國人貢獻良多,這是廣東人的努力(包括粵籍和非粵籍),廣東人低調,但不要利用廣東謀個別人的私利、名聲,把推普當成政治基石。廣東人發展到今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不要為短期政治利益,損害了廣東的感情。
  推廣普通話是好事,但別喧賓奪主,至少來到廣東也要尊重廣東的文化習慣吧!現在是禁止公務員說粵語,下一次是不是禁止電臺、電視臺說粵語?普通話教學是不是必須的?一體化普通話教學體系是不是適合廣東的標準?一刀切的命令,不說普通話不准做教師,除了剝奪教師的權利,是不是也剝奪了粵籍學生的母語選擇權利?
  民生解決了嗎?不要只做一些表面的東西,做些實質性的事吧。還有多少事情沒有解決?下崗職工還多嗎?失業率降低沒有?城市面貌是否有改善?天河城的小偷還是那麼倡狂嗎?火車站的騙子減少了嗎?民主的進程如何,政府可以代表民意嗎?在政府的某些人眼裏,民權是由政府給的,可是,不要忘了,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是本身固有的,政府不能剝奪民眾選擇的權利,不管這選擇是選擇語言、文化還是環境!
  我只是想說:我願意說普通話,但別逼我說普通話!


七、廣東人,你為什麼不爭氣?

  粵語文化的衰落,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是,廣東人自己呢?
  粵語文化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部分,它是在漢語幾千年發展的產物,它有自己的特色,有濃郁的地區色彩,這都是中國文化的珍貴部分。我相信大部分廣東人是願意學習普通話的,因為廣東與各地的交流是越來越多,廣東與各地的經貿往來更加頻繁,廣東人旅遊遍及天下。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學習和使用普通話都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把推廣普通話演變成一場浩浩蕩蕩的文化運動,政府的角色讓人感到疑惑。首先,它充當了推普的先鋒,這本來無可厚非,可是,把推廣變成強制說普通話令人難於接受。也許,政府仍然習慣用行政手段來指揮民眾,認為民眾仍是需要領導的一群人。這種角色令人擔心,它標榜的為民服務、以人為本,這樣看來,也是一句空話而已。
  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都說,將來廣東最普及的語言是普通話,這是個歷史趨勢,是個不爭的事實。也許,這個事實可能不會有多少人懷疑,可是,現在把粵語從主流媒體和官方環境中刪除,是一個嚴重的錯誤,會激起廣東人的憤慨和不滿。如果這樣,是不是很快就到上海話、四川話了?五十年後,全國是不是都統一使用普通話了?政府眞英明啊!
  也許若干年後,我們的後代只能在歷史學家的描述中,知道中國還曾經有粵語的存在。如果這是歷史本身的選擇,也許人們不會有異議,但不要以政府檔的形式來命令,不要用行政來逼迫人們說普通話。當年北京為了京劇和四合院的保護而存着很大的爭議,因為人們知道,那些東西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了。我不喜歡京劇,也不喜歡粵劇,可是,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人們選擇的權利。
  廣東人很低調,很實幹,不會像北方人士那麼轟轟烈烈,可是,我們自己如果都不出聲,別人也當作是默許,也許認為我們贊同了,那麼,我們只能忍氣吞聲地接受了。
  號稱有五千年傳統的中國,還沒有學會以人為本,而是以官為本,漠視民意才是傳統、朝令夕改才是傳統。它寧願讓國慶放七天假,春節放三天,也不願意轉換過來,它忘記了春節是中國傳統的闔家團圓的節日。
  有一個憂慮的現象,我已經不止一次聽北方的朋友說:只有推廣普通話,淡化方言,才能達到語言的統一。這個說法令我不寒而慄,我不知道,政府是不是也持這樣的觀點。也許,接下來就去強迫上海人說普通話了,然後要求四川人不再說四川話,再到新疆、西藏……
  幾千年的語言文化會不會毀在我們這輩人的手中?毀滅一種文化是容易的,先人做過,外國也做過。可是,毀滅後再造是極其困難的,也許,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社會進步到今天的情況下,我們提倡的應該是包容,是多樣性,而不是千篇一律。這不僅是說潮流、時尚、形象,也是說文化、個性、觀念。
  廣東人已經學會了包容,學會尊重其他人的文化習慣、風俗和語言,也請別人尊重廣東人說廣東話的權利。這說起來可能容易,但做起來不易,因為官本位讓某些人有居高臨下、高瞻遠矚的感覺。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每個學生都有一部漢語字典(或新華字典),但絕大部分不會有粵語字典,而且,在廣州僅有的幾家大書店才有售粵語字典。那些說粵語的孩子們,還能夠認識和寫幾個粵字嗎?不要說別人逼你說普通話,廣東人自己都不把廣東話當作一回事,它在許多人的眼中,現在它只是一種口語而已,而不是登臺的大雅之言。早年,廣州也和香港類似,粵語是官方語言的,現在,已經不是了。香港把廣東話當作母語,為什麼廣東人卻不是?
  十年後,廣州還有沒有人唱粵曲?不知道,或許,可以像張先生所說的,我們可以用河南話來唱粵曲吧,這樣全國人都可以聽懂了!別笑,外國人都可以用英文來唱京劇,這不是笑話!十年後,我們只有在香港才聽到廣東話,可是,我們說得不太流利了,至少青年人是的。可是幾十年後,香港是不是也一樣被普通話同化了?
  三十年後,十三行還在不在,西關大屋還在不在?三十年後,你還會嘆茶嗎?當你告訴孩子燒賣、蒸蝦餃是多麼美味時,他知道是什麼嗎?三十年後,北京路的騎樓還在不在,是不是已經推倒了蓋高樓?三十年後,也許我們只有在收音機裏,才聽到粵語歌曲,可是電臺/電視臺 DJ都說普通話;我們的孩子已經不會說廣東話,他/她說普通話可以捲着舌頭了。三十年後,當你想教孫子唱「月光光,照地塘」、「何家公雞何家猜」時,卻連你自己說的廣東話都不利索了。
  可是,比起這些不潔行為的入侵,文化上的侵略卻是一種眞正的腐蝕。以前,我們有些人士,面對着美國文化的入侵,不當一回事,面對日本的電器文化入侵,不當一回事。可是,我們在號召抵禦外來文化時,卻在毀滅自己的文化,這不能說是可悲的。
  粵語是是中國語言的一分子,是悠久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影響力僅次於國語,但它在海外卻是眾多中國人使用的語言。曾幾何時,粵語在海外還是中國話的代稱,早年居住海外的華僑、華人多數是說粵語的。嶺南文化與北方的文化不是衝突,而是中國文化發展的豐富和多樣性,這是我值得我們珍惜和愛護的。這些文化是可以共存的,不是說誰取代誰,但強勢文化不應該以壓迫姿態來對待其他的文化。
  推廣普通話是件好事,但不要走入了極端!從幾年前的提倡說普通話,到今天的強制說普通話,語言文化運動不斷升級。廣東人開始擔心,這是要毀滅粵語文化的開始,老實的廣東人,也許會接受這種無奈的現實。可是,我們眞的希望,這個推廣眞的是件好事,而不是我們所擔心的政治歧視和文化運動,更不要提升到語言統一的高度來。官員們,不要說讓歷史去證明對錯,因為這註定是錯的。
  如果,歷史選擇遺忘粵語,我們會接受,但這必須是個自然選擇的過程,而不是人為製造;可是,如果是政府選擇淘汰粵語,我們不得不警惕了。嶺南文化,幾千來,是我們生存的環境,它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壯大,我們不希望它消失在我們的手中。我們不希望一百年後,我們的子孫用考古來探討嶺南文化。可以這麼說,在中國的歷史上,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我們不是被人家打敗的,而是被自己打敗的!
  別忘了,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如果我們都不珍惜,那麼,不要指望別人來體諒你、保護你!廣東人習慣了默默無聞的做事,不喜歡冒進出頭,可是,這樣眞的利於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發展嗎?保護和發展自己的生存環境,並不僅指生態、環保、資源,人文和精神的永存才是眞正的不可磨滅。
  醒醒吧,廣東人!不要說是別人毀了你們的文化,因為你們自己都不當那是自己的文化!


八、粵語文化還能振興嗎?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燦爛奪目,而漢語文化的多樣性,令到這一幅歷史長畫卷都是那麼絢麗多彩。中國文化的美麗篇章,都是由各種民族文化、區域文化書寫而成。粵語作為漢語的分支,嶺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歷史的發展中,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
  雖然嶺南文化在史書的記載中,不如北方文化那麼多,但它的影響力卻不弱。特別是近兩百年來,廣東/香港都是中國對外的主要視窗,而廣東人走遍全世界。外國人認識中國,多數是從廣東人開始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早年廣東人便代表了中國人,那種刻苦耐勞,那種艱韌不拔的精神。我們不希望像保護歷史文物那樣的對待嶺南文化,因為這是我們現在還擁有的,只要我們不拋棄它,我們就會繼續擁有下去。廣東人的低調、實幹和寬容,是一種固有的美德,可是,不要忘記了,我們還有其他的美德。祖先的創造的文化是我們的自豪,這是中國文化美麗的部分,我們不能讓它毀滅在我們手中。
  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是現在中國文化中的強勢,因為它們在發展,在變革,在前進。廣東的嶺南文化相比之下,要軟弱蒼白得多。在推廣普通話的大旗下,已經有些人在問:廣東呢,是不是已經準備放棄嶺南文化了?
  也許,推廣普通話這一決策是由北方某些人士閉門決定,他們的立意可能是好的,但他們不瞭解廣東的實情,不瞭解嶺南文化的精髓。所以,廣東人要自己站出來說明,粵語是嶺南文化的根本,如果粵語消失了,它代表的嶺南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廣東話曾經是海外中國話的代名詞,現在在海外的影響雖不如昔,但仍然是其中一種重要的中國話。馬來西亞的選美,使用的是廣東話,在廣州進行的選美卻不用廣東話,只用普通話,甚至連粵普雙語都不准用。香港來與廣東溝通,甚至要用普通話而不是廣東話,這是一個讓人笑不出的「笑話」。
  廣東話的根,是在廣東,這是全球華人都知道的。我們不希望孩子們知道,廣東話毀在我們手裏了,嶺南文化是因為我們而消失的。希望這一天不會出現:在廣東都聽不到廣東話,我們的後代都不會說廣東話,靠看香港電視來學習。希望不會出現這一天,年長的人想聽粵劇時,要跑到香港去聽。
  希望在博物館裏,也有嶺南民俗和文化介紹,媒體弘揚中國文化的時候,別忘了嶺南文化;記得孫中山吧,他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廣東的一面旗幟,多介紹廣東的風土人情,讓孩子們也瞭解一些我們嶺南文化知識,知道粵語氛圍裏的其他東西。相信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即使用粵語(母語)教學,他們也一樣能夠教好、學好,我們的將來是他們的,掌握多一些技能、文化,不是一件壞事。讓公務員自己選擇使用的語言,他們多數是粵普雙語熟練使用者。不知道廣東省長有多久沒說廣東話了(或者不會說),但不要在香港人跟你說廣東話時,還是堅持說普通話;廣州市長,除了講普通話,也經常講廣東話,你在中央電視臺說:「我是廣州人!」,那麼多說幾句廣東話吧,讓人知道你的確在廣州。
  借用香港政府宣傳片裏的一句話:香港人,香港全靠你了!
  「廣東人,廣東全靠你了!」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回復 #1 limkianhui 的帖子

在粵協轉的?
很久之前就見過了,很有檄文的味道……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广东又不是只有广府文化。粤语又不是全广东的话。
尊重是一种美德。

回復 #3 liweijie 的帖子

不过他们就喜欢这么叫:
地留下,人回福建去……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