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 #1 Teo 的帖子

这个网址可能被墙,我打不开。

Teo兄可否把内容也po过来?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閩南語讀經」之我見

  一、前言

  「閩南語讀經班」的開辦,對現代人來說,是種異數,因為除了文化

  傳承的意義之外,一般是看不到有任何「路用」的地方。不過話說回

  來,正因為「閩南語讀經班」深具文化傳承的意義,所以,我們就更

  不能以有何「路用」的功利眼光來衡量此一事工。因此,參與「閩南

  語讀經班」的人士,唯一能獲得的是:「我終於為自己的文化盡了傳

  承之力了。」也正因為任何人只要參與了,就能為自己的文化傳承盡

  一份棉薄之力,這就更顯現出「閩南語讀經班」的開辦,對現代人的

  迷思提供了一個肯定自我,呈現自我的一條道路。

  在全國各地鼓吹及開辦「閩南語讀經班」的這兩年來,看到了一般人

  因為不了解自己在參與「讀經班」的事工中應有那些觀念,以致多數

  人半途而廢,心中深感可惜。因此將一些拙見提出來,希望對所有有

  心參與的人有所幫助。



  二、「閩南語」就是「河洛話」,是傳承中華文化漢文經典最妥切的

  語言。



  「閩南語」是什麼語言?有人說是「福佬話」,也有人說是「貉獠話

  」,更有人因為不喜歡看到「閩」這個字的不雅,而不願意聽到「閩

  南語」一詞。其實不管用什麼名稱來稱呼「閩南語」,都無法否定佔

  台灣百分之八十人口的「閩南語族」,他們所說的「閩南語」,正是

  遠在一千五百年以前,甚至更早,即由躲避天災人禍的中原漢民族從

  黃河、洛水一帶,輾轉帶到河南光州,再由河南光州帶到閩南,最後

  帶到台灣來的。在民族大遷徙的過程中,漢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就這

  樣由創造它的原創作民族的子孫親自帶到河南光州、閩南、台灣等地

  ,而傳承此一文化的語言,就是我們習稱的「閩南語」。所以,我寧

  願用前賢所稱「河洛話」來為習稱的「閩南語」正名,因為「河洛話

  」一詞,正可說明我們的先祖,為了為漢民族的子子孫孫尋找一塊「

  桃花源」,而離鄉背井,躲避戰禍,所經歷的千辛萬苦。



  「河洛話」是這麼來的,其價值也就非比尋常。因為逐鹿中原自古有

  之,在兩漢之後,北方民族數次大舉南侵,又長達數百年,史有明載

  ,五十年間即滄海桑田之歎,何況是三數百年。因此中原民族數次大

  融合,造成文化、風俗、語言、習慣的改變是必然的現象。「切韻」

  的產生,即一千四百年前顏之推、蕭該、陸法言等人為統一中原漢語

  以傳承兩漢經學而作的創舉。其意義正說明了漢民族自漢末即遷徙到

  河南光州的「洛話河」,避開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語言的改變,而

  保留了兩漢時代的古漢音。



  「切韻」的音韻已與兩漢古音有異,在五經文字與聲韻的對照分析中

  是顯而易見的。唐玄宗時,因當代語言又有異於唐初,乃改「切韻」

  音系,而為「唐韻」,可從切語用字及分韻看出端倪。到了宋代,也

  是語言因民族複雜的融合而生變,乃有「廣韻」的修訂。這些當代韻

  書的釐訂,正說明了中原的語言不僅已非兩漢漢語,實際上到了兩宋

  時代,根本已成了新語言。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因定都於北平,而以「北平話」為官話,文人

  為迎合當權者的語言習慣,卻又苦於使用的漢字,難以廣韻系統的漢

  語音系來表達北平語音的習慣,因為兩種語言有基本上的差異。乃有

  周德清著「中原音韻」一書,將漢字的廣韻音系中的「入聲韻」全部

  改變原貌,大致上是將漢語入聲韻的短促音拉長音來讀,這點從北平

  話與漢語方音作一對照即可獲知,再將這些周德清所歸納出的音,參

  雜在其他「平上去」各部音韻之中,此即民國初年的北平話,今日台

  灣所用「國語」的前身。



  上述之旨,主要在陳述中原河洛一帶的語言,因各朝代民族大融合而

  變,唯有漢末以前即由河洛漢民族帶往南方的語言才能保有漢代語音

  的特質,而「河洛話」即是充滿了民族播遷悲情的語言,它富含兩漢

  語言的特質,這是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無關於我們到底用什麼名稱

  來稱呼它。今日,學術殿堂之中,論及中文,必稱「北平話」,其實

  是有待商榷的。所謂中文,其實是漢民族累積五千年來的文史經典,

  而以兩漢所倡五經百家之學為主體,而學術上的研究,必以「文字」

  、「聲韻」、「訓詁」來窺其堂奧。「文字」當然是指漢字,「訓詁

  」當然是指漢文字義,難道說「聲韻」就必須用「北平話」這種人造

  的政治語言來作研究嗎?如果用富含漢語特質的「河洛話」不是更恰

  當嗎?台灣的學術界向稱傳承中華文化,因此對中文的研究是必然的

  ,而使用「河洛話」來研究中文,其實只是回歸學術界的真理之舉,

  不足為奇。



  今日,「閩南語讀經班」所讀的經典既是漢文經典,理所當然,使用

  「閩南語」是不二之選,這是參與的人士所不可不知的。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三、學習閩南語讀經,必須從正音著手。



  閩南語雖是閩南語族的母語,然而,因為百年以來未有閩南語的教育

  傳承,因此口耳之間成為閩南語傳承的唯一管道,而傳承者並未有閩

  南語正音的訓練,審音、辨音能力無法建構完成,聲韻調因此日漸走

  樣,形成各地腔口。如果僅止於母語,彼此溝通,比手畫腳,含糊其

  語也不至於無法達意。如果是用來傳承漢文經典,卻無正音的能力,

  那就惹人笑話了,因為,聲韻之學正是傳承漢文學的三隻腳之一呢!

  因此,過去「漢學仔仙」注重十五音及韻母的背誦,是可想而知的。





  過去為了建構審音、辨音的能力,必須熟記十五音及四、五十個韻母

  ,而後再用特殊的方法把兩個漢字切出第三個漢字音來,結果傳的人

  是正經八百,學的人可不一定盡得真傳,於是同一本韻書,演生出各

  地腔口是情有可原。就拿切韻系的韻書來說,北平人可切出北平音,

  廣東人可切出廣東音,客家人可切出客家音,閩南人可切出各式各樣

  的腔口,其中隱含的意義,可是各有其源,但畢竟北平話、廣東話、

  客家話、閩南話之間,實在是不通不通的啊!因此,一百多年前自西

  方傳來羅馬字併音法,將閩南語通用的文音、話音輯成字典,即成為

  現代閩南語的標準音。不過要學得羅馬併音法,仍須一翻工夫,可不

  是口耳相傳而已,雖然較科學,較實在,較簡單,卻也得一派嚴格的

  態度才學得起來的,因此,正音的過程是免不了的,沒有經過正音的

  過程,大概很難用閩南語讀經的啦!



  四、用閩南語的音樂特質來學習讀經。



  閩南語是種多聲調的語言,每一個漢字必定有一個配對的固定聲調,

  而每一個漢字又因為在語句中的用法及其位置,而有不同的聲調變化

  。這種聲調變化是存在於口耳之間,是說話的人活用其心思而形成的

  ,並不記錄白紙黑字上。學習讀經的人士,必須明辨這種看著書上的

  固定聲調,然後靈活運用及回應其口耳間的變調。閩南語教學之難,

  以此為最,一般教授者很少有人願意去接觸此一難題。口頭母語的活

  動,或許較易操作這種口耳間變調的現象,若論經典上精簡的文詞,

  如何化為口耳間優美的韻律,可能難度是千百倍以上。因此,若無教

  師導讀,一般人是無法使用閩南語來誦讀漢文經典的。



  常年的研究發現,為了經典的內容記得牢靠,又能正確誦讀出來,閩

  南語的音樂特質是唯一的方法。1992年出版的「閩南語唐詩三百首語

  調譜」即「閩南語經典音樂誦讀法」之肇基,1995年出版的「閩南語

  唐詩三百首語曲吟唱」(近體詩部分)、「三字經經譜」,1997年出

  版的「閩南語經典誦讀」唐詩古體詩及詩經吟唱部分等,即「閩南語

  經典音樂誦讀法」之實踐。透過「閩南語經典音樂誦讀法」之訓練,

  任何學習者可利用既有的樂器來幫助經典的誦讀,不但學習的速度加

  速,而且真正讓學者體認到詩樂合一的境界,情感與詩意同化,與古

  人遊的真切,是學成者唯一不可言喻的讀經之樂。



  五、閩南語讀經的成就有賴於環境教學法。



  不會說閩南語是現代閩南語族的特性,這種特性實在不是閩南語族就

  地生根發展,台灣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子孫不屑於與上一代說話,

  祖父母無力於指導下一代人生哲理,民族文化的傳承因此中斷,文化

  淪喪之悲,莫此為甚。其根本的原因即在於閩南語族的家庭,早已失

  去了閩南母語的傳承。今日的家庭環境、社區環境,能聽到閩南語的

  交談成為習慣的,幾乎沒有了。因此,為了閩南母語不致失傳,民族

  文化不致滅絕,「閩南語讀經」成了不二法門。



  為使閩南語讀經產生效果,並活用於生活上,以「閩南語讀經」的有

  聲錄音帶在家中長時間播放,讓家中成員無論大小,皆能隨時聽到。

  如此,在有意無意間,閩南母語的讀經內容,即成為潛在意識或顯意

  識中的習慣,經數日的醞釀之後,任何人都能在口舌間表現出來。此

  一現象在二、三歲的幼兒身上,可說是百試不爽。對十二歲以下兒童

  的學習成就做比較,很容易在六個月後看出一個現象:年齡越小,記

  憶讀經的內容成就越高,閩南語發音越標準。目前在讀經班中,年齡

  最小的是二歲半,經過九個月的親子讀經教育,已能用閩南語吟唱唐

  詩五言、七言絕句六十幾首,三字經吟唱一千二百四十二字全文,有

  讀經班家長及「閩南語讀經運動推廣專員」高玉華老師為證。當然,

  現學現賣,對任何學習「閩南語讀經」的人都是苛求,唯有使用「環

  境教學法」在一段時間之後,學習成果才能顯現出來。



  六、閩南語讀經的功效



  其實「閩南語讀經」並不如上述所說完全「無路用」,對於閩南語族

  而言,這是拉近祖三代的距離,增強家庭倫理觀念,家人情感永續不

  變的不二法門。孫子會用閩南語讀經,對老一輩有過漢學仔經驗的人

  士而言,是最溫馨的感覺,不但有文化傳承之感,而且有子孫用母語

  與長輩交通,這種安定感只有老人家才能深刻感受。挾在中間的父母

  親,面對上一代也有個交代,不致有「子女怎麼教的」之責。一個家

  族在閩南母語的讀經環境中,倫理道德與彼此的親情因此建立而牢不

  可破,這是家庭安定,社會祥和的基礎,價值不是用金錢能衡量出來

  的。



  今日,台灣的社會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閩南母語幾乎失傳,家庭倫

  理幾乎淪喪,在經濟極端發展中,青少年犯罪的年齡降低得可怕,青

  少年犯罪的手法凶殘令人髮指,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是為了好玩,殺人

  、姦淫、偷盜、擄掠、只在逞一時之快,推究其背景生活,多是無父

  母教養的環境。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哪!何忍其淪喪於無知之中啊!國

  家內政表現在青少年犯罪猖狂的環境中,其損失多大啊!相對比較之

  下,閩南語讀經的價值不但不薄,其「路用」可供人一生一世受用不

  盡呢!



  不僅於此,熟讀唐詩三百首者,其情真而切,熟讀論語、三字經者,

  其言理而實。用之於求學,無論作文、數學,其助長思緒之組織、觀

  察能力之細密、數理思考演繹之訓練,皆在國小五年級以上表現無遺

  。現代美式教育下的兒童,對肉體的慾望多無法控制,無法滿足其需

  索的父母,成為兒童眼中的不愛他的人,父母子女不睦之情,成為日

  後青少年犯罪的肇基。然而,在閩南語讀經中,兒童知道「君子求諸

  己」的道理,他們知道分辨是非對錯,更知道要對自己有所約束,並

  且去約束他所交往的朋友,他們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因此會去交好的朋友,離開引誘的邪魔、惡鬼。這些讀經班學生的

  表現,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



  七、參加「閩南語讀經」,請一家人一起來親子讀經。



  「親子讀經」是一家人培養家庭共識的最佳途逕,二代、三代之間,

  經過親子讀經之後,一家人有了共同的語言,共同遵循的道理,共同

  的想法,因此也形成了一家人彼此的了解,成為人生道上互信、互諒

  ,互相扶持的基礎。有時父母子女在家無論在做什麼,從心中突然浮

  現一首唐詩,正吟出來時,不知那個角落,也正有同樣的聲音傳來,

  這種情形是親子讀經的經驗談。子女在這種親子讀經的環境中長大,

  一生的道路是那麼長,那麼遠,但是唯一讓他回味無窮,倍感溫馨的

  ,就是這段親子讀經的親情了。當別人因為父母親為了多賺一萬元,

  而冷清寂寞的獨自在家看電視、打電動時,自己卻能擁抱在父母親的

  臂彎中,聽著唐詩吟唱,論語的說理,那種內心的感動,是隨著年齡

  與日具增的。「你有什麼值得子女數念你的呢?」相信為人父母的多

  十分在意此一答案,只是這個答案可能是在子女年老之後才找得到了

  。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古代都是这么读的。现代推崇这个能帮助小孩学读册音。但是对闽南话口语帮助并不大。
贊同樓主的做法。閩南話不能限制到口頭用語上。要佔領創造文化的高地,就必須提倡閩南語讀經。相對閩南語,粵語的優勢就是和書寫文字結合得很好。香港一般人無論讀報紙、小說,還是讀課本、經典,都會用粵語讀。
我倒是反對這樣的做法,

讀經過於封建,與基於西方理性主義所建立的現代社會不容,
只是為威權體制與特權階級洗腦人民罷了,
事實上對於語、文接軌也無實益,

粵語的優勢的確是和書寫文字結合得很好,但他們可不是透過讀經做到的

讀文言文我倒是不反對

至於什麼"河洛、河洛話"這類偷渡民族主義神話以及隱性歧視的東西就算了吧,
方言是平等的,也別暗示我們的比人家的高貴

回復 #7 Lim 的帖子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嘛。

不妨你知,我信仰道教,但对四书五经也很推崇。

很多读经运动的人,不一定是官话区的。你向他们推广闽语、粤语读经,他们会认同。你跟他们提倡白话字,反而不理解。(不理解,是因为这个概念对于他们太陌生了,而且违背他们受汉字文化影响的自我认识。需要逐步提倡。)

你让他们提倡粤语、闽语的时候,能打出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牌,他们才能接受。台湾的情形可能不一样,但我相信潮汕人和广府人都有这种心理。

至于“為威權體制與特權階級洗腦人民”,这是看你怎么用而已。掌握经典,才能重新解读经典。汤武革命,从来是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

……

还有就是,真正优良的粤文,都是深受文言文影响的,甚至多于五四之后的那种官话白话文。

[ 本帖最後由 德慧术知 於 2012-3-10 09:29 編輯 ]
楼上两位,正是目前母语运动的两个方向:“现代”派和“传统”派。我个人则是两边游走~~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