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普宁潮语
- 來自
- Tong-kok Phóu-lêng
|
1#
发表于 2010-4-24 16:49
扫描海外潮人信奉的神明(杨锡铭)
长期以来,潮汕本土的潮人大多是多神崇拜者,许多人实际上佛道不分,神鬼共祀。移居到海外的潮州人也大体上是这样。他们到侨居地安下家后,就忙着张罗建寺庙,供奉各种各样的神明。这些神明,有的是他们从家乡带来的,有的是他们在居住地创造的,有的则是一些名人死后被奉祀的。无论移居到哪里,许多海外潮人还是坚持不懈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阵地,继续崇拜自己业已“神验了”的神明。一般地说,从中国大陆直接移居海外的第一代潮州人,他们保持着浓厚的潮人传统的信仰崇拜。在海外出生的潮州人及其后裔,如果接受华文教育的,华人的意识较为浓厚,同样对于潮人的信仰崇拜也比较深厚。如果是没有接受华文教育的,则对于潮人的传统崇拜较为淡薄,态度相对比较冷淡,而对当地的宗教信仰反而比较热心。
目前,海外潮人除信仰佛教、道教外,主要信奉的神明有:
一、“德教”系列的神明
近年来,东南亚一带的潮州人兴起对德教的信仰。严格地说,德教还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它是产生并流行于 20世纪40年代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以鸾乩活动为特色。其一切教义,均围绕伦理道德,糅合儒释道三家,甚至把基督教、伊斯兰教亦予统入,以五教合一自诩。自20世纪50年代后,该教开始在东南亚华人中广为传播,倡导德教文化,以公益慈善为其主要活动。
德教供奉的神祗,有释迦牟尼佛、玄旻高上帝玉皇大天尊、太上老君道祖、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弥勒(宝贵)佛祖、济公活佛、吕纯阳祖师、何野云祖师、张道陵祖师、张三丰祖师、宋大峰祖师、柳春芳师尊、杨筠松师尊、张玄同师尊、吴梦吾师尊等。东南亚德教信奉者认为,在冥冥上天,这些神明有鉴于“人心之堕落,道德之沦亡”,而成立“德德社”,以拯救众苍生于末期浩劫中。“德德社”采用委员会制,由委员会中各委员互选一名主席,由主席主持分配各种工作。
德教会以阁为基本单位。每阁都设有乩手,请神降鸾,以乩文解疑释惑。各阁每年轮流由一位神明为主阁之师尊,负责该年度之教化。而这一主阁师尊的分配,则受支配于上天的德德社。
林悟殊先生在对泰国的德教信仰,特别是其早期传播的情况进行研究后认为:
(一)泰国潮人德教的传播,始自民间个人的自发行为,既非广泛有意引进,也非该教刻意扩张。
(二)该教之所以吸引群众,与其从事鸾乩活动,乃密切相关。
(三)泰国以佛教为国教,但对其他宗教,以及种种民间信仰崇拜,都极宽容。
当然,德教组织之所以能在泰国立足,与其所从事的一系列慈善活动,有益于泰国社会的安定和谐有关。
1953年春,泰国国王陛下驾临玄辰总阁参鸾,表明德教在泰国取得了合法地位。之后,德教在泰国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成立以阁为单位的“紫”字系列德教组织。1979年,全国性的联合机构——泰国德教慈善总会在曼谷成立。现在,该教有会歌、会旗、会徽。较大的阁还相应制定了本阁的阁徽、阁旗。有关的规章制度也颇为完善。至2000年4月,泰国德教团体通讯录中记录的阁单位达64个。其中,曼谷的紫真阁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德教组织,是以慈善社团向政府登记备案,从而取得相应的法人地位,而非以宗教团体来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的。有些阁则与其他的慈善团体合而为一,一个组织,两块招牌。其对社会慈善事业的敬业精神,与泰华社会其他慈善机构大致相同。如泰国德教总会1996年12月10日庆祝成立17周年时的年度报告称:1995年度“拜托各友阁执行救济水灾”白米650包,发放寒被26,300条,施棺款100,000铢;1996年度,托赈各地友阁棉被13,800条。
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德教信仰同样源于潮汕地区。至 20世纪80年代,新、马一带的德教组织已有27个分支机构(或称27阁),分布于各大都市中,其信徒绝大多数是潮州人,以中下层商人为主。新、马的德教组织,分成以“济”系和“紫”系两大派别。其中以马来西亚怡保的济云阁和新加坡的紫新阁历史最为悠久。
二、本头公和本头妈
本头公是泰国各地神庙中供奉最多的神明,受到华人的普遍奉祀。根据泰国内政部华庙管理厅 1981年的记录,泰国全国700多间华人庙宇中,有相当多是供奉本头公的。在泰国东北部武里南府一带,几乎各县都建有本头公庙,庙内专供本头公神像。而在曼谷的神庙中,也大都供奉本头公。其中,以本头公为主神的有10间,作为配神的7间(包括供奉本头妈的7间)。其中大部分是潮籍人士所修建和奉祀的。
潮人以及早期的闽籍华人将本头公作为主神奉祀于庙中,而琼籍及客属华人则将其作为配神。早期移民到泰国的潮人,他们的愿望是落叶归根。纵使在世之日不能返乡,也希望魂归故土,希望尸骨能归葬于祖国。在将尸骨运出之前,他们的亲人往往先祷告城隍公,而后再祷告本头公。办完这些手续后,才把尸骨起行运回中国。
目前曼谷所见到的本头公有两种:一是穿武式衣冠的,另一种是着文式衣冠的。就像人间的官吏一样,本头公的地位也有级别之分。如省的本头公、县的本头公,各司其职。
由泰国潮籍人士最早兴建的庙宇是建于 1816年的万望古庙,即万望老本头公古庙,该庙主祀本头公。另有坐落在嵩越路培英学校前的老本公庙,建于1818年;新本头公庙,坐落在三聘金龙巷,建于1829年。
人间有夫妻相配,神明也夫唱妇随。既然有本头公,也就有了本头妈。泰国华人社会传说本头妈很灵验。曼谷潮人修建的本头妈庙最早在 1848年,坐落在耀华力唐人街;新本头妈庙,坐落在三聘耀华拍匿巷,也建于1848年。曼谷华人庙宇供奉本头妈为主神者有4间。
后来,随着 20世纪70年代的印支难民潮,本头公也来到欧美地区。美国德州的潮州乡亲们集腋成裘,于1994年3月28日动工,修建一座规模宏伟的本头公庙,并于1995年1月25日落成。
有人认为 ,本头公与潮汕地区民间奉祀的土地公是同一神祗。在神庙里供奉本头公的同时,在各家里保佑家人平安的是“土地神”。今天在曼谷的潮州人,几乎各家都设有“地主神”神位,潮人称之为“地主爷”。供奉“地主爷”的地方通常是一个小神龛,颜色一般是红底描金,置于家里的首层,面向门外。神龛内没有神像,只用红纸写着“地主神位”字样。有些则把神像画在红纸上。“地主神”即是土地公。各家有各家的土地公,只是责任相同,就是保佑家人的平安。
三、大伯公
与泰国潮人对本头公的信仰相映成趣的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的潮人,普遍信仰大伯公。这些大伯公庙,一般以“福德宫”或“福德庙”为名。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是大伯公的诞辰,供奉大伯公的庙宇,都张灯结彩,大肆祭祀;一般的民居商家,也烧香拜祭。这种仪式被称为“做牙”。农历二月初二的仪式称为“头牙”;每年十二月十六的仪式,则称为“尾牙”。不少商店和家庭还在厅堂中设置大伯公牌位,在农历初一、十五,具馔焚香膜拜。一些有急难或患病久治不愈者,也常求大伯公显灵赐福。
四、大峰公
大峰公在泰国的崇拜,起源于 1896年一位名叫马润的华侨,把大峰祖师金身从潮阳和平乡请到泰国,供人们膜拜。时值泰国发生瘟疫,死人无数。民众惊慌失措,除求助于医药外,也求助于神灵保佑。许多人来到大峰祖师前烧香许愿,祈求平安,从而信徒日增。于是开始了大峰祖师信仰在泰国的流传。
1910年,泰国著名侨领郑智勇(即二哥丰)等12人共同发起,在曼谷拍抛猜路购地修盖颇具规模的大峰祖师庙,名之为“报德堂”。1936年,改称为“暹罗华侨报德善堂”,习惯上仍称为报德堂。90余年来,报德堂为社会做了大量的施医义葬,扶贫济幼等慈善工作。社会大众沐大峰祖师之恩,反过来报恩,以自己的钱财或人力支持慈善事业。报德堂又利用善信所捐的钱做更多的善事,受益者又感恩捐款,如此循环不已,慈善事业不断扩大发展。1937年,报德堂创建华侨助产院,1939年,扩大为华侨医院,1979年再扩建为22层楼大厦。1994年,由报德堂发动,得到泰华社会的支持,报德堂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并在该校开办中文系,教授华文。1997年,始建新义山庄和万人墓。2000年,华侨中医院七层楼大厦奠基。经过长期的不断善举,大峰祖师崇拜得到了泰国社会的认可,为泰国各族人民赞赏,也为泰国王室和官府支持。
现在,大峰公崇拜不但在泰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各地,也得到广泛的支持,善款不断。新、马的宋大峰崇拜道场,多为潮人所建之善堂、善社。这些善堂组织,随着潮人的南下而传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故各善堂几乎都是潮人团体。但在慈善救济工作上,却不分籍贯、甚至不分种族。各善堂均奉祀神、佛,以及宋大峰祖师。善堂组织,大体分为两部分:一为救济部,办理赠医施药、施棺施殓、救贫济困、养老育婴、收埋孤骨、敬惜字纸、兴办义学,兼及一切慈善公益事业等;另一部分为经生部,负责礼佛诵经、超度孤魂等。
在新加坡,崇祀宋大峰祖师的善堂包括:普救善堂、修德善堂养心堂、同敬善堂诚善社、南洋同奉善堂、南安善堂、同德善堂念心社、报德善堂、南凤善堂、新加坡众弘善堂、大巴窑修德善堂,以及武吉智马修德善堂。
马来西亚崇祀宋大峰祖师的善堂,除南洋同奉善堂设于柔佛( 1960年)、雪莱莪(1962年)及槟城(1967年)的三间分堂外,尚有“明系”的五间善社、安顺明安善社、吉打双溪大年明修善社(1959年),以及威省明福善社(1984年)。此外,集中于霹雳州内,已加入德教会的“振系”诸(导)善社,也供奉大峰公。
南洋同奉善堂的发起人是笃信宋大峰祖师的杨元壁。其祖籍潮安庵埠外文里,弱冠南渡新加坡从商数载,后经常回故梓省亲,期间经常赴故乡的同奉善堂参拜大峰祖师。据说当时适逢祖师降鸾,乩谕要在新加坡设分堂。杨元壁即于 1937年恭请祖师塑像到新加坡,设坛供奉,同时奉祀护天元帅(即二郎神)、华陀仙师。翌年,成立南洋同奉善堂,并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在马来西亚设立了三间分堂。
五、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的崇拜起源于广东省揭西县。该县境内有巾、明、独三座山峰,被奉为三山国王,据说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这三位神明最初可能是早期潮人和客家人的代表,也就是说,是早期带领移民到潮汕开天辟地的三兄弟,因开发有功,被奉为“三山国王”神。信奉者每年要抬着神像四处游行,视察他们的子孙在这块土地上的功业,历代延续不绝。后来,连三兄弟的夫人,以及他们的助手都被列为奉祀对象,一起配祀在庙中。三山国王的信仰也随着潮人的移民步伐传播到东南亚一带。如在泰国曼谷的拍喃四路黄桥区,就有一座建于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 1868~1910)的三山国王庙。
目前,在东南亚各地,供奉三山国王的地方也不少,并且每年都有许多来自海外的潮人和客家人来到揭西县河婆镇的霖田三山国王祖庙祭拜。
六、天后(妈祖)
天后(妈祖)在东南亚一带的潮人中,也很受崇拜,并为之设庙奉祀,即天后宫,也有称妈祖庙、妈祖宫。新加坡潮人于 1830年组织的慈善公益团体——义安公司时,就规定每年要崇祀天后圣母和玄天上帝。泰国的潮州人很早就建立天后宫。坐落在吞武里空讪区的火船廊妈祖庙,建于曼谷王朝四世王时期(1851~1868);坐落在石军路近63巷口的新兴宫天妃圣庙,则建于1864年。在有些神庙中,则将天后与其他神明一起供奉。如柬埔寨潮州会馆所属的协天大帝庙,就同时供奉天后圣母。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天后妈祖,则与观音菩萨和三宝太监郑和一起供奉于宝山亭中。
七、关帝
关帝在海外潮人中也享受崇高礼遇,成为忠义仁爱的化身。关帝也称关帝圣君、关公、关帝爷、协天大帝、伏魔大帝等。其原型是三国时期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的关羽,死后享尽人间香火无数,是佛、道、儒共同推崇的楷模。
曼谷的潮州人很早就建立了祭祀关帝的庙宇。坐落在三聘街老哒叻巷的关帝古庙,建于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 1892)。
越南胡志明市潮州义安会馆所在地是一座关帝庙。该庙坐落在第五郡阮鹰街 678号,是一座建筑肃穆宏伟、古色古香的庙宇。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庙前有一个可容千人的广场,广场上有一个放生池。每年元宵佳节,该庙理事会都在此池上搭建戏棚,演出酬神戏。
该庙奉祀关帝、周仓、关平、赤兔马和马头将军神像。此外还供奉天后、福德正神和文昌帝君。当地习俗,善信们在参拜上香之余,还喜欢钻过马腹,意谓可以驱除恶运,迎接好运;小孩则可快高长大,聪明伶俐。
在胡志明市,关帝庙俗称“借富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庙里便准备一些桔子、利市、贵人等让善信们来借。而借富的善信们不分民族、帮派,都是今春借一份,明春加倍奉还,寓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生意兴隆,合家平安。
在柬埔寨,则有名为协天大帝的神庙,据说是 100多年由潮州人所建。20世纪50年代,是该庙香火最为旺盛时代;70年代毁于柬埔寨国内的战火。 1992年9月7日,由潮州会馆重新开工兴建,专门从潮州运来琉璃瓦等建筑材料,以及精工细雕的神像和仪仗、神品,使庙宇保持潮州古建筑风格。 1994年2月1日,该庙落成开光。现在,元宵迎春、岁暮酬神,或月间初一、十五,以及逢年过节,附近的潮籍乡亲,摩肩接踵,前来上香祈福,盛况空前。平时则为老人们下棋、阅报、闲聊、喝工夫茶的好地方。
20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逃避战祸来到美国洛杉矶的潮州人,安定以后,于1987年购置潮州会馆会址的同时,专门在其中辟一室供奉关帝。该室装修得古色古香,正中奉祀关圣帝君,左有关平捧印,右有周仓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正气浩然。左偏殿祀财帛星君,右偏殿祀福德正神。
八、各式各样的老爷
潮人对各路神明统称“老爷”,为这些神明所建的神庙统称“老爷宫(庙)”,平时或节日期间到神庙拜祭神明称为拜“老爷”。在海外的潮人聚居区,有各式各样的老爷宫,而且建造的年代都很早,几乎是在潮人移民稍为定居就开始建庙供奉神灵,以祈求平安。
在泰国曼谷,早期由潮人建立的神庙还有:玄天上帝庙,坐落在曼谷达瑙路,建于曼谷王朝一世王时期( 1782);观音圣庙,坐落在娘宫巷,建于曼谷王朝三世王时期(1824~1851);龙尾古庙,坐落在依莎努博路(龙尾爷街),建于1843年;城隍公庙,坐落在三聘天外天街(耀华拍匿),建于曼谷王朝四世王时期(1851~1868);仙公宫,坐落在哒叻仔近越巴吞空卡佛寺,建于 1854年;七圣庙(七圣妈庙),坐落在石龙军路近四披耶四角,建于1851年;七圣妈庙,坐落在近华喃蓬火车站迈滴集路,建于1883年;新兴坛(九皇及斗姥庙),与七圣妈庙毗粼,建成于1893年;尊上祖师庙,坐落在越三饭(节甲越)路三聘直街,建于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1868~1910);真君大帝庙,坐落在石军路南星巷,建于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1868~1910);万金福寿坛,坐落在叻察翁(公司廊)路赵厝巷(谷皆),建于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1868~1910)。
新加坡的粤海清庙,左边供奉的是妈祖(天后宫),右边则供奉玄天上帝(上帝宫),至少是在 1826年就已经正式建立起来,是新加坡潮籍人士所创立的庙宇。玄天上帝被潮人敬仰为祖神,在一般的潮州善信中,被称为“大老爷”。粤海清庙供奉的玄天上帝的神像是戴冠、披神袍、穿靴,与一般的披发跣足、脚踏龟蛇的特征和不同。据说,其金身仍具传统特征,现在所看到的神袍、冠履是后来加上的,目的是使其更加庄严。现代新加坡人对玄天上帝的信仰,多是为家庭、生意、儿女学业(学校学业与出国深造)等祈福、求保佑、求平安。庙里设有太岁、孔子等神像。每年在拜太岁期间和年底中小学开学前,善信们前来拜太岁、孔子之前,总是先拜“大老爷”玄天上帝和天后圣母。虽然现在玄天上帝的信仰已不分方言籍群,但最初的主要善信却大多是潮人。
九、名人死后被奉为神明
此外还有一些名人,死后被奉为神明,受到祭拜的。如潮州历史名人翁万达,被泰国潮人尊为英勇大帝,并建庙祀之,目前在泰国至少有几十处纪念翁万达的寺庙。在泰国北榄府新城县乐銮区戌沙越路挽栉桥脚第八村,有一座二层楼的庙宇,坐北向南,前面有很大的圹埕,楼台下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英勇大帝庙设在二楼,庙门上方五个金黄大字:英勇大帝庙。两侧有对联:英勇盖世千载威名镇三界,大帝显赫万年香火保黎民。门前竖着一对盘龙石柱,门楼上雕花刻石,一屏屏精美的工艺彩画,点缀于两侧门肚,有八仙图及古代戏屏人物。两幅马面墙各开一雕龙之窗。庙内正龛奉祀英勇大帝——翁万达的泥塑神像。神像身着战袍,手握宝剑,身后挂着一幅翁万达真像图,两侧各有一文一武侍从。两侧附设二龛,各祀南海观音和如来佛祖,一起接受人间香火。据称大约在清朝时期,有位翁姓潮州人要去过番,为求一路平安,去时带上翁万达香火。顺利抵暹后,不敢随意丢掉,便在此处搭起一简单小庙,将香火安置其中,常来膜拜。日久路人见了也来膜拜,香火逐渐兴旺。 1954年初,祖籍潮州的陈宾前来膜拜,听乩童称英勇大帝乃翁万达。陈宾知道翁万达是潮州名贤,于是在当年扩建了这座庙宇。后来陈先生又在各地新建10多座英勇大帝庙。除日常人们进庙烧香火外,翁万达大帝庙每年举行四次祭拜:农历正月元宵为求平安日,七月初五为普渡众生日,九月二十四日为翁万达诞辰纪念日,十一月二十八日为谢神恩日。祭拜时除牲礼外,还有潮州戏上演。
海外潮人的这种多神崇拜,有其产生的原因。
潮汕地区人多地少,耕地不足,背山面海。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只好靠海吃海。特别是在兵荒马乱或天灾人祸时期,大量农民和城市的小手工业者破产,于是冒险梯山航海,到东南亚谋生。海上飘泊,九死一生,在靠“红头船”闯海的时代,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神明上,从神明那里寻求精神支柱。
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侨居地居留下来,在过去科学不发达、交通不顺畅的条件下,加上社会环境的限制,海外潮人与家乡亲人骨肉长期天各一方,只能通过将祝福寄托于神明去实现,凭借默默地祈祷来安慰各自的心灵。
而远离故土的潮人,在离开故乡,到异国他乡时谋生时,唯一能一起带到居留地的,也许就是他们原来的信仰和对祖宗的怀念。因此,在潮人聚居的海外地区,每一个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他们故乡原来的神明的踪迹。
于是,潮人在故乡的信仰和崇拜,就这样随着潮人移居海外的步伐一起来到了他们的居留地。于是,大乘佛教、道教、各路神明,以及潮汕地区民间的一些迷信活动跟随着潮人的迁移,开始在异国他乡扎根,流传。
潮人的这种信仰崇拜,对于潮州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海外出生的第二、三代的潮人,身居海外,对于祖籍故乡的认识,许多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海外潮人所设立的神庙,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外,还是海外潮人社团产生的温床。早期移居海外的潮人,建立了各自的神庙。有些神庙由于人们觉得“灵”,崇拜的人多,彼此之间争着膜拜,就产生了管理的问题,善男信女们推举一些有威信的人出来调和矛盾,于是就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领导核心。目前很多海外潮人社团就是在神庙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泰国的潮州会馆,是在曼谷嵩越路老本头公庙的基础上形成;华侨报德善堂则源于大峰祖师庙。柬埔寨的潮州会馆与协天大帝、越南潮州义安会馆与关帝庙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来西亚古晋潮州会馆出自“老爷宫”即玄天上帝庙。现在世界各地有不少潮人社团,还同时管理着各种各样的神庙。
另方面,神庙也是社区的活动中心。早期的潮人移居海外后,大多聚族而居,到各自的神庙拜祭神明。在这些活动中,增加了彼此互相认识的机会,增进了认同。大家可以聚在神庙,谈论各种问题,议论需要解决的事情。因而,神庙成为当时社区一个活动中心。时至今天,神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社区活动中心的作用。
神庙也是娱乐和教育的场所。不少神庙成为附近居民娱乐消闲的地方,如品茶、聊天、听潮曲、听讲古(讲故事)等。早期的潮人在海外定居外,还以神庙为基础,筹集资金,设立学校,使潮人的子女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如曼谷的培英学校就是由“老本头公庙”资助设立的。
神庙也是进行慈善活动的地方,如济贫救灾等。直到现在,海外潮人很多慈善活动是以神明的名义进行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泰国的华侨报德善堂。 |
Mài pàng-khì lù--âi huàng-siŏⁿ. Tng huàng-siŏⁿ bô tŏ--àu, lú huáng hó seⁿ-tshûng, tăng sûi-seⁿ iû-sí.
---- Bé-kiok Thóu-ung
勿放弃汝其幻想。当幻想无在了,汝还好生存,但虽生犹死。 ——马克•吐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