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庇能福建話
- 來自
- 馬來西亞檳城
|
1#
发表于 2010-9-28 19:14
【轉載】莫輕視母語
沈志偉‧莫輕視母語
數百年前,文言文是中國唯一受承認的書面文。文言文精簡難學,寫得一手好文言是當官的最低門檻,不懂得寫或寫得不好者就只能成為“百姓”。書寫能力加劇社會兩極化現象。古代的當權者深知這個道理,他們將文言文作為唯一的書面語是阻止平民百姓挑戰他們社會地位的一把利劍。統治者不鼓勵人民“我手寫我口”。統治者說白話文是“土話”、“低俗”、“不能登大雅之堂”,設法阻止人民將他們的口頭話一個一個字寫下來(這種文化霸權直到被五四運動推翻為止)。
即便如此,北方人仍然不顧當權者的規勸堅持將他們的“土話”寫成文字。他們遇上很多問題,口頭話如“的”、“嗎”、“了”、“呢”無法使用漢字寫出來。文言文的“之”、“乎”、“者”、“也”又和口頭話的發音有很大的差距。在經過漫長的發展,北方人終於製造出了他們的文字,北方人終於能“我手寫我口”了。他們稱這種“土話”文字為“白話文”。
白話文不只是北方人的專利,我們南方人也有自己“我手寫我口”的文字。學者斯諾在1991年發現在1386年至1644年間出版的《木魚書》歌簿是最早期的粵語白話文書籍。那是依據廣東人口頭語書寫的粵語白話文。福建話當然也有自己的白話文。1566年出版的《荔鏡記》歌仔冊算是最早期的福建白話文。中國各地的“土話”文字各自發展,而北方的“土話文”發展較蓬勃。他們的“土話”文字壯大起來後還出現了許多現代人仍喜愛的文學著作如《水滸傳》、《紅樓夢》等。
廣州的“粵普之爭”引發了母語和共同語關係的討論。有人聲稱我們南方漢人的母語無字可寫,只能淪落成“土話”和“方言”。廣東人的“嘅”、“咩”、“咗”、“哩”被某些人說成“不能等大雅之堂”的文字。台灣人也想“我手寫我口”將自己的口頭話寫成文字反而被指搞台獨,這感覺不像和古代的統治者一樣霸道嗎?
文言被廢黜,取而代之的是北方的白話文。那是經過漫長歲月的醞釀,百姓察覺背後權力的運作而發起新文化運動的結果。象徵北方平民文化的白話文在上個世紀初取代了精英文化的文言文,成為海內外的華人的書面語。那我們能以甚麼名堂來阻止南方人“我手寫我口”的權利?
Ai FM的主持人吉安採集了許多我們被灌輸為“土話”的母語,令我們察覺原來我們的“土話”中蘊藏了那麼多豐富的文化遺產、傳承了那麼多處事待人的哲學。只要能將那些口語寫成文字,那就是一個語言。誰說只有華語才能承傳文化的星火?誰說我們的母語只是微不足道的“方言”?說白一點,那其實是“大北方主義”在作祟。有人聲稱華人的母語是華語,那是他自個兒的事。我的母語是潮汕語。潮汕語與北京話有如西班牙語和瑞典語,潮州話只是“方言”的說法不知是甚麼時候開始的。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沈志偉‧2010.09.27
原報道: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6462 |
反切:
頭字,管調性(陰陽),管聲母。
尾字,管調類(平上去入),管韻母。
1 陰平;2 陰上;3 陰去;4 陰入
5 陽平;6 陽上;7 陽去;8 陽入
一筆一劃皆財富,
識繁識簡通今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