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此君 於 2011-8-13 08:57 發表
一讲军购案、Hàn-kuang军演这一类军事话题,是不会出现台湾的嘉宾的。
當然不能找台灣嘉賓囉,
不然哪個白目台灣嘉賓若說出當年台灣向法國軍購時,"公關費"也打點了某C國C黨政要,
這不就尷尬了...


反過來說,這也是台灣不管哪黨執政都不敢向美國老爸拒絕軍購的原因,
美國的"台灣關係法"幾乎是台灣唯一的"廉價"軍備來源,
若要走其他管道就得付出"誠意"得到某C國C黨政要的"理解",這"誠意"成本夭壽高,

所以找台灣嘉賓也沒用,前朝反軍購最用力的,現在換黨執政後都得閉嘴了,
若要叫他們在中國媒體上大力反對,回來後在台灣媒體該怎麼混?

回復 #11 Lim 的帖子

他们不用回去的,直接在台湾录制节目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原帖由 Lim 於 2011-8-13 05:23 發表
國語和普通話是有區別沒錯啦,我用"台灣的普通話"只是不想用"國語"一詞,
因為我認為國家機器只該有"行政用語"、"通行語",不該有"國語",
-------------------------------------

至於兩岸行文的差異...
或許台灣「文」過頭,或者因為過去過度的壓制,導致反彈,開始嫌惡傳統。在中國則是完全相反,開始主張恢復傳統,例如民間的漢服,官方的經典誦讀。今年av四套天涯共此時(?)的端午專集中,受邀學者甚至講中國人應該恢復過去端午的習俗,不僅僅是划龍船食粽,更要帶香包什麼的。當然,這在我看來其實都是表面的功夫,為官方服務的。在我看來,無恢復傳統漢字,都不算恢復傳統文化。

講到華語的書面語問題,這和地方語言書面語問題是不同的。華語目前的地位是漢人共同語及書面媒介。漢人的語言南北有別,雅俗各異,在這樣的情況下,它作為媒介必須盡可能的超越南北之別,盡量中立(當然不可能絕對中立)。這就要它不能過度的引入北方方言的表達方式、語音特徵(即兒化)或北方方言特有的土俗詞彙,更多的從官話或文言文中吸收更多的詞彙來替代北方方言詞。一來讓南方人不至於聽或看不懂過到北方話化的華語文,例如「忽悠」、「不帶這樣做」。二來維持共通書面語的嚴肅。第三則是便於南方人用本地話唸讀,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前面我已經舉過例子了。

至於講到禮儀往來用文雅詞,這個…即使極度自戀排漢的南韓,他們也會在禮儀中用漢字寫文雅詞,更不消說日本,因為這給人帶來莊重嚴肅的感覺。我不覺得是什麼封建殘留。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我說封建殘留並不只是因為文雅詞的問題,文雅詞行公文頂多官僚未必封建,(雖然中國的官僚系統也來自封建),

而是文裡挪抬、空格或視對象傳統階級比己身高或低選用詞彙的問題,
什麼"足下"用於平輩、"如晤"用於晚輩....bla bla,
涉及封建時代的階級意識,
這當然是傳統沒錯,但傳統有分陋習與優良文化,
四書的東西是基於周代-春秋嚴然分明的封建制度,所謂"君君臣臣",
現代教育制度裡若用國家機器向現代公民社會的學子灌輸這些東西,還不如多把西方啟蒙運動後那些思想介紹深入點,
畢竟是這些思想創造了現代公民社會之制度,而我們活在這制度下,
難不成現代的印度還要灌輸學子過去的種姓制度?


至於彼岸漢服和其他一些傳統復興,我看的是很擔憂,
如你所說的是為官方服務,但官方為何要主導這種東西?
跟這許多年來從極左到極右,用民族主義大旗試圖淡化內部矛盾難道無關?
這背後也意涵著漢族沙文主義、國家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形成,
於是製造出一票如鐵血社區那般的憤青,

強烈的民族主義思潮在歐洲是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的東西,
歐洲已經歷經兩次大戰後而揚棄了它,才有歐盟的濫觴,
東方卻至少有兩個脫亞入歐的末段班國家現在才正走到強烈民族主義的時代,
你說的韓國是其中一個,但另一個就是中國,
事實上如果對韓國有多點了解,韓國一點都不排漢,
年輕人能把四字熟語(成語)和東方朔、白居易掛在嘴上的國家豈是排漢?
人家"國家語委"可是連漢源詞都不算在外來語,
他們是排中,"中"並不等於"漢",文化上韓國甚至比漢更漢,
也因此一樣是自虐史觀與民族自卑感使社會上形成高昂的民族主義勢頭,


華語被北方方言詞滲入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詞彙選用不是官方所主導,
粵語來源詞、港式英語來源詞、閩南語來源詞、和製漢語、台灣國語來源詞不是一樣也滲入了華語,
自由競爭罷了,各寫各的同中存異很好啊,
我倒認為更大的問題是試圖去規範書面語該怎麼寫、該避免哪些詞...因為這也是基於一種一體化的思想
附帶提一點,

我或其他台灣人並不特別"反傳統",
只是現代的社會制度是由歐洲文明所引入,這是不可逆的事實,
因此西化與傳統的文明衝突在歐洲以外的地區廣泛存在,包括中華文化圈,

這涉及兩個層次:
1. 是不是所有還存在"傳統"都繼續適用於當今社會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例如韓國的吃狗肉、伊斯蘭刑罰的以眼還眼原則、甚至是死刑...
2. 已進入墳墓中的傳統是不是還要挖出來就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了,例如繁體字、很文的公文、漢服...
熊熊又想到一點:   (我要讓台灣的"熊熊"發揚光大"污染"書面語 ),

"忽悠"一詞蠻不錯的,帶點黑色幽默與諷刺藝術的意涵,
類似電影Snatch、Inglourious Basterds、Kill Bill的意境,
(不過華人似乎不太懂諷刺藝術的幽默感)

你能在傳統書面語裡找到表達"忽悠"意像的單詞嗎?
既然沒有何不直接引入"忽悠"呢?

唯一值得改進的是--要是直接寫做"huyou"就更棒了,通行國際都有機會
我所處的環境, 我所憂慮及追求的... 你不懂, 也不了解...
確實, 我也追求母語的獨立, 但是對於維持共通語華語的嚴肅並不是出於什麼'一體化'的思想, 而是要求華語書面語能夠照顧南方人的語言習慣, 保持中立, 不能過度的從北方方言中吸收成分, 使之變得越來越難以用南方語言唸讀. 此時的華語不再是北方話的一份子了, 就像義大利的標準語是否還有人將其當作托斯卡拿省方言的一種?

朦朧的就是美的, 正好用來形容你喜愛'忽悠'的原因, 也或許你對西洋的價值觀偏愛有加, 所以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不甚關心喜愛. 你並沒有體現到鋪天而來北式華語書面語襲捲你的家鄉, 讓你及你的老人難以用母語音去讀這是書面語, 不得已要換作華語.

像你這樣對中國恢復傳統漢字表達疑慮的台灣人, 我確實是第一次見到.  死去或埋入墳墓的並不是無價值再恢復了. 像天主教曾經廢掉拉丁彌撒, 推行本土化的彌撒, 但是拉丁彌撒及拉丁語又被提倡了, 對我來說, 拉丁語及拉丁彌撒是天主教的身分象徵. 傳統漢字也是漢人及其文化的身分象徵... 並不是'廢了就廢了'那麼容易坦然面對的, 更何況簡化字並不適合南方漢語, 對福州語的字音有很大的破壞.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北方土俗詞進入書面語的缺點我同意你的觀點,
癥結只在於我不認為需用公權力進行規範,公權力介入文化層面戒之慎之...


至於後面說的有點貼標籤式歸類了,

我"對西洋價值觀偏愛有加"? 有嗎?
我認為您所謂的"西洋價值觀"已經是普世價值觀了,
所以並非我偏愛"西洋"有加,而是它證明了它可行且引領世界,
最重要的是我們正向它靠攏且活在其中,
當初要是中國先工業革命、啟蒙運動、文藝復興也許世界不是這樣的格局,
但是中國專制朝廷的存在與其箝制下的思想自己搞砸了這個機會,
既然享受西方文明帶來的生活便利與尊嚴,可以涵化它而不是仍將其視做"西洋價值觀"



"...所以對於中國傳統的文化不甚關心喜愛..."?有嗎?
對我來說沒有"中國文化",只有"中華文化",文化不是基於"國",
而我不認為"西洋價值觀"的引入和"中華傳統的文化"是排它的互斥事件選項,
我打棒球不代表我不能扯鈴,也不會因為棒球是"西洋文化"我就選擇它,
如果我選棒球而不是扯鈴,應該有其他原因,
反之選擇扯鈴的人,如果只因為它是傳統而不是他有哪方面的優點,我認為無意義可言,


至於簡化字,如果中國繁體到今天才要簡化我一樣會質疑,
而簡化了還要回到繁體我一樣質疑,這是效益是否大過社會付出成本的問題,
事實上福州話不會因為改用繁體或華文書面語少了北方土俗字就強大,
這兩項影響nothing,
官話之所以越來越強大是因為有中國政府與中國媒體,
粵語之所以保持不墜是因為有香港政府與香港媒體,
閩南語之所以走向復興是因為有台灣政府與台灣媒體...
而福州話 mat-je do mo,

這才是問題核心---機會不均等,
而機會不均等的原因在福州十邑不具有至少是文化上的自治權,
Taiwan, Hong Kong甚至Korea都是state,福州則是帝國行政區
忘了說一點了,

"我的老人"有一個常居於貴岸吳語-吳普區,
另一個住在貴岸西南官話武天片區,這位之前幾年也住過粵語區,
也許台灣人的中國印象沒有那麼"朦朧",那麼無法"體現到鋪天而來北式華語書面語",
我們又沒有媒體管制,有線電視上百個頻道裡中國製節目越來越多,
(不過你們的古裝片真的白話到不行,最近看關於孫武的,還混了好多現代和製漢語進去),

至於難以用母語讀書面語需換用華語,我想與北方土俗用語無關,
北方土俗語只要用漢字表記真要唸"都馬"能念,
但就算他們在台灣也一樣辦不到不換華語唸書面語,因為書面語還是基於北方官話,
(都馬=都: 台灣國語台中腔土俗用語,現已走出台中,發揚光大)

用母語讀通行語的書面語是種迷思,難道使用表音文字的國家裡也該做到用母語讀通行語的書面語?
建立母語的書面語與華語書面語並行比較實在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8-16 07:1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