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庇能福建話
- 來自
- 馬來西亞檳城
|
1#
发表于 2011-8-16 11:44
大家說方言
◎杜忠全
就自己在臺北那幾年的接觸而言,如果碰到不懂說方言的,往往那不是外省籍的同學,就是大臺北地區長大的城市小孩了;對這一部分的人們而言,“國語”(即我們的華語)即他們的“母語”,方言幾乎是不存在的了。至於那些南部上來就學的,無不說得一口流利的方言——有些甚至連“國語”都帶上方音,但沒人在意的,反正不上電臺做廣播,誰講究字正腔圓?
只是,也許是大勢所趨吧,後來這些“國語人”也開始學起主流方言,以利將來在社會上溝通?於是乎,原本早年在臺灣當局的“國語運動”下幾乎要被連根拔起的方言,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又“敗部复活”,迄今方興未艾,甚至已納入國民教育的教學體制,迄今可說生機勃勃。
當年在臺北的山崗上,同學向我說起他們的“國語運動”,說起那“說方言罰款”的陳年舊事,我一個勁兒地點頭,並且告訴他說,“我們那裏也是這樣呢!”在南中國海的南北兩端,我們的時代經驗竟也有所重疊,他聽了笑說,“原來我們都是受害者啊!”然而,馬臺兩地的情況畢竟有別,他們那是國家教育政策的強勢落實,我們這兒則純屬民間團體的推動,力道畢竟有別,惟其結果卻大致相似就是了。
只是,一個時代過去之後,他們那裏已著手挽救處於頹勢的母語方言了,我們依然無動於衷……
或許吧,當年倡導說標准語的未必就主張不說方言,標准語與方言也並非不能兩存的。只是,一個勁兒地倡導講華語,方言的生存空間卻遭大肆壓縮乃至斷層,當年的運動倡導者,或許也料想不到這樣的局面吧?話說早些年頭一次到中國大陸,無論是在水鄉集鎮還是蘇州、無錫等江南大城,耳聞當地人的交談,往往都是地方土語——作為遊客的我們當然莫參其詳,他們卻七情上面地談興正酣,待得轉頭面向我們,才轉換聲道說起普通話來。說真的,在那叫吳儂軟語填塞滿耳的當兒,我還真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人家明明就是“講方言,多親切感”嘛!華語或普通話,分明那是用來跟外鄉人或像我們這般的陌生旅客溝通的;面對自己的同鄉,說的當然是鄉音啊!
當年把講華語搞到家庭生活裏——甚至連白發長輩跟後輩兒孫都口齒不清地說起華語來,以致抹殺了傳承母語方言的學習環境,這又何必呢?
(2011年8月3日,星期三,光明日報,好評版,掩卷沉思-26)
原文 |
反切:
頭字,管調性(陰陽),管聲母。
尾字,管調類(平上去入),管韻母。
1 陰平;2 陰上;3 陰去;4 陰入
5 陽平;6 陽上;7 陽去;8 陽入
一筆一劃皆財富,
識繁識簡通今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