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dam53

今天早上路經一家西式家具店,看見一塊竟然可作廚窗擺設的木橛,同樣的東西,兒時家門樓下面長期擺著一件,用作劈柴的木枮。這個用途的木椹,三鄉話給它另外一個名堂。這個名堂,我至今五十多年沒聽過,更沒講過,生怕記錯,特向老伴作試探式的求証。我問她「caa35*21  dam53」是什麼,她給的答案正是「劈柴用的木枮」。

「caa35*21  dam53」的「caa35*21」毫無疑問應該寫「柴」。那麼,「dam53」是否就寫「枮」呢? 我想未必不可,雖然「椹板」三鄉話說「dem33  baai24」。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tsha 有人认为是“樵”,主要是因为闽北一些地方读 tshau 。浙江庆元吴语“柴”说成 ɕiɒ 阳平,浙江江山吴语说成 ɕiau 阳平。有的客家话也用“樵”表示柴火,一般不用来指木头。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1-10-15 19:22 編輯 ]

回復 #2 在山 的帖子

潮州话 tshâ,也有“木材”的含义。
hué-tshâ(火柴),tshâ-íⁿ(木头椅子)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回復 #2 在山 的帖子

丰顺丰良客家话就有tshiau阳平指木柴,另有个tsau指干。我觉得这俩东西倒是跟樵tsha5和焦ta1似乎有种微妙的关系……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4 輶轩使者 的帖子

這個說法除了見於客家話外,也見於很多贛語和湘語,意爲“乾燥”或“焦脆”。比如江西撫州衣服曬乾了說成 tsau 陰平,南昌、長沙等地的 tsau 陰平則是指花生、瓜子什麼的炒得焦脆。

有的客家話肴豪有別,部分豪韻字讀如歌韻,類似於廈門等地的閩語。不過這個說法我看見的客家話都讀 au 或 ɔ ,沒有讀如歌韻的,看不出來自豪韻還是肴韻。

長沙、婁底等地的湘語肴豪無別,無從判斷。

秋谷裕幸、曹志耘記音的浙江慶元吳語“乾燥”是 tsɒ 陰平,讀如肴豪二韻,無從判斷。

大部分贛語一樣肴豪無別,衹有少數地方基本不混,豪韻讀 ou ,肴韻讀 au ,類似於廣州話。不過這些地方的記音也不一致。以下羅列了幾處肴豪有別的贛語點的讀音,都讀陰平,聲調略去。

高安(顏森):tsau①
高安(陳昌儀):tsau
高安(劉綸鑫):tsou
宜黃(劉綸鑫):tou
南城(陳昌儀):tsou
南城(邱尚仁):tsau
黎川(顏森):tsau

劉綸鑫的高安、宜黃見他主編的《客贛方言比較研究》第623頁,書中寫成“燥”。這本書有極多的錯誤,我一般衹拿它當個大概的參考。不過陳昌儀記的南城也是 tsou ,音如“糟遭”,“找爪罩”則讀 tsau ,所以我還是傾向於認爲本字是“䐬”或“㷮”,而將黎川、高安老屋周家、南城(邱)的讀法視爲受其他方言的影響,豪韻的讀法趨於混亂中。

建甌這個乾燥的說法音 tiau ,搞不清楚來自效攝何韻。李如龍曾認爲本字是“焦”,但他論證時說:“至於精母讀 t- 確實不多見,但在海南方言口語中則較爲多見……聯繫海南方言中讀爲重唇音的輕唇字最多這一現象,似乎可用來說明早期閩語應有一批精組字讀爲端組。”他拿海南話舉例實在很勉強。

①顏森記音的高安是指高安老屋周家。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1-10-16 00:46 編輯 ]

回復 #2 在山 的帖子

我就认为潮州话的tshâ本字为“樵”,虽然“柴”字《集韻》有鋤加切一音潮州话文读也可读tshâ,但从潮州话文白异读角度看,tshâ的用例偏向于白读,且现代各方言“柴”的读音对应的是蟹开二佳崇母士佳切。潮州话白读的a韵字主要来源于效摄各韵,而以二等为主,所以这个tshâ的本字应该是平声宵韵从母的“樵”最为恰当。
閩南語

物乾燥、菜焦: ta1
菜炒太老太乾、纖維顯得太多太粗(本意應是這個): tsha5
木頭、木料: tsha5

請恕我認為 tsha5=柴
caa35*21  dam53=柴砧


對了,
長沙、南昌等地把炒得焦脆說成tsau,
跟上次此君問到的潮語裡tsau指"老貌"應是一源,
閩南語亦同為tsau,寫做"焦"

[ 本帖最後由 Lim 於 2011-10-16 10:32 編輯 ]
三鄉話 daa35 (陽平) 義為「皺」。「焦」則曰「燶」。

三鄉話粵語成分很重,常用粵語「三日 caau212 (皺) ,四日nung53 (燶)」形容 體弱多病。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發現徐芳敏《漢語方言本字考證與“尋音”》提到閩語的“焦” ta ,客贛的“䐬”或“㷮” tsau 。刊載於《山高水長: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化集》,不過網上衹能見到一個摘要。
她的博士論文《閩南廈漳泉次方言白話層韻母系統與上古音韻部關係之研究》也沒見過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