墁塗埕

農村時期的三鄉,各村都有幾個「塗埕 - tʰɐu55*32  tea55」,當中有公家的,也有私家的。「塗埕」白天是農耕收成物曬場和打穀場,黃昏後是村童集體遊戲場。

傳統塗埕分經濟型和耐用型兩種。鋪建經濟型塗埕,用三鄉話講是「拍塗埕」,因為建材是一般山泥,要用木製的「塗撻 - tʰɔ55*32  tat5」拍打,務使平滑堅實;「鋪耐用型塗埕」用三鄉話講是「墁塗埕 - mɔa44  tʰɐu55*32  tea55」,首先把地基平整,然後均勻地把拌了水的灰沙或混凝土鋪上抹平,乾後即成。

常與「墁」字配用的名詞,除「塗埕」外,還有「階磚 - kai44  tsin44」、「灰沙 - hɔi33  sɔa33」、「紅毛塗 - aŋ55*32  mɐu55*32  tʰɔ55」。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9-28 13:09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看起來就像是"抹",

抹,閩南話白讀buah,
跟施作混凝土有關的動詞閩南話即用buah,
因為最後表面收尾的動作都要抹平

回復 #2 Lim 的帖子

「抹」字三鄉話也用,「抹地下 - mɔaʔ2*3  tʰɐu32  ɔa33」,「mɔaʔ2*3  tsʰɐu55 - 抹床(=抹桌子)」,「抹黑板 - mɔaʔ2*3  hɐk5  pan35」,「抹喙嘴 - mɔaʔ2*3  tsʰui21*33  tsui35」。

「墁階磚」是把預製的鋪地磚塊鋪砌在地面,最後表面收尾的動作不是「抹」。但是在鋪砌階磚之前,的確有個「抹」的動作 -- 把襯底的散沙基本抹平,然後鋪上階磚,再用水平尺測平,必要時補沙。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9-28 13:36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