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對近代台語的影響
導讀︰前章末段敘述了新形成的台語與原鄉漳泉語有三方面的差異,本(第陸)章先就日語詞彙融入台語部分做簡要敘述,第七、八章將針對漳泉腔在台灣混合後形成的台灣優勢腔提出解析。
(一)、台語地位的跌落(緣起)﹕
1895年日語跟隨日本殖民政府的腳步進入台灣,並且隨著時間普及全台,1945年之前已成為台灣唯一的官方語言及主要的文化語言(思考語言),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屈居生活語言的台語。
在日本統治力量無遠弗屆的進入台灣的每個角落、台灣總督府掌控了全台所有資源情形下,臣服的仕紳地主、富商大戶如欲分得一杯羹,只有與日本殖民當局打交道一途。如果想往藝術界、醫界、教育界、科技等方面發展,必須經過日式教育體制洗禮始有機會,因此在邏輯思考上(美術、音樂、文學、醫學、科學)也只有依賴日語(文)一途。台語的功能不斷萎縮,經過日據末期的皇民化及國語家庭運動,台語只剩下基本生活語言層面的功能(含傳統民間宗教語言)( 註一)。
(註一︰如前文所述,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大力推行日語,目的在於實施同化政策,最終目標是複制一個日本文化體。假設二戰不是以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如果美日和解、而國民政府勢力未能進入台灣,到1960年代,台灣恐已澈底日化,台語早已滅亡。)
(二)、日語詞彙對生活台語的影響︰
近代台語形成於日據之初,但隨即受到日語的排擠而只剩基本生活功能(文化功能被日語全面取代),不過卻因生活全面受日本文化影響而大量借入日語詞彙,豐富了台語的內容。這種借用分兩種方式︰一是將日式漢字詞彙原樣使用(書寫)、但讀說則以台語表現,這種現象我名之為〔日意漢音詞〕(註二),諸如︰注文、都合、手形、會社、出張、出勤、下女、案內、便當、便所、自動車、萬年筆、病院、新聞、郵便局、派出所、放送、目藥水、別莊、口座等等。第二個方式是直接引用日語語音,諸如︰かあさん、とうさん、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にいさん、ねいさん、かんぱん、がらす、がす、たんす、ぺんじ、きもち、せびろ、オトバイ、ドライバ-、シャツ、コンクリ—ト等。以上這些借用的日語詞彙大多數都用做名詞使用,實際使用時常常台日詞彙混雜,形成極為特殊的混血詞句,例句如︰〔都合上未堵好〕(原音︰つごうがわるいので)、〔きもbaiˋ〕(原音きもちがわるい)等等。
(註二:日本明治維新後全力西化,為因應新文化的需要,不論文學、科學、醫學、法學、司法、新聞、政治、藝術,都以漢字創造出許多新詞彙,其中大量被中文吸收,而其詞彙的屬性早已由「日意漢音詞」變成中文的一部分。本章所舉台語「日意漢音詞」的使用僅限台灣,也已變成了台語詞彙的一部分了(理論上客語亦應有相同狀況)。
(三)、因緣際會日語退出台灣、淡出台語(緣滅)︰
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勢力徹底退出台灣,不久又逢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於1948—1950兩三年之間移轉近兩佰萬人及物資軍備入台︰包含了當時一大部分的大陸精英(煉油、電力、紡織、教育、文化、財經、軍事方面)、完整的海空軍武力及發行新台幣的黃金準備,集中於台灣島一嵎,形成了極大的壓力,將中國大陸傳統習俗文化及國民政府既成制度強力移植到台灣、國民政府統治力量完全代替了日本殖民政權,普通話(國語)取代了日語強勢語言的地位,幾十年下來,普通話成了台灣島上最普遍的溝通工具、也是大多數六十歲以下者的邏輯思考語言以及部分族群的生活語言。如前(二)節所述,日語對台語的影響在1945年達到了最高峰,隨著國民政府力量進入台灣,日語的影響力由雲端跌落谷底,連帶使生活台語中的日語詞彙也逐漸淡出,時至今日,前(二)節所列舉之日語詞彙仍被普使用者恐不及半數,再過個十年大部分可能消失得無影無蹤 。
短短百年之間,緣起緣滅,由語言的盛衰也可看到政治力的更迭及其所產生的影響力。
(本文2007-05發表刊載於台灣大學高雄市校友會刊57期)
[ 本帖最後由 soong88 於 2012-5-28 22:45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