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的“鹿”

我們電白黎話中把“鹿”這種動物指稱為/tiak22/。


電白黎話中通攝一等和三等有別,
一等白讀韻母為  aŋ/ak,文讀為 oŋ/ok;
三等白讀韻母為  iaŋ/iak,文讀也是 oŋ/ok。


/tiak22/的韻母是通三的讀法,而“鹿”屬於通一。
印象中,閩南語、潮州話也是按通三的讀法來讀的(其他閩語還沒時間去查)。


另外,記得caqhoqsui兄標出雷州話的是說“逐”不說“鹿”的,而“逐”是澄母通三字,正好符合粵西“tiak(陽入)”這個讀法。


難道閩語中都是說“逐”不說“鹿”的嗎?
“逐”可以作為“鹿”的代稱嗎?

[ 本帖最後由 jmraymond 於 2013-3-1 14:33 編輯 ]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回復 #1 jmraymond 的帖子

潮州話 鹿 讀 ték,口語中沒有lók這樣的音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ek就是潮州話通攝三等入聲字的白讀音,比如“綠熟粟燭”等字便是如此。這對應閩南的 ik 和我們粵西的 iak

[ 本帖最後由 jmraymond 於 2013-3-1 23:02 編輯 ]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粤语 鹿 = 六 lok
估计古音是 tjak
j介音变出L来...
水东黎话8调,阴平3,阳平6,阴上9,阳上5,阴去4,高去7,阴入7,阳入6;

有可能是南亞語的部分方言詞彙!

Riang [Sak]   tᵊjɑk²   sambar deer   Luc1964:C:RS-486
Riang [Lang]   tᵊjɑk¹   sambar deer   Luc1964:C:RL-486
proto Pramic   *tjaːɁ   deer, sambar   Sid2013:R:pP-528
Khsing-Mul   kəzaːk   sambar deer   Pog1990:C:528
U   jǎʕ   sambar deer   Sva1988:C:238
Khmu [Cuang]   tjaːk tloh   male deer (noun)   Suw2002:C:495
Phong   tjaː   deer   Bui2000:C:528
Tai Hat   tia   deer   Fer1970:C:528

回復 #5 劉志宏 的帖子

百度貼吧上一些網友對同樣問題的回覆:
http://tieba.baidu.com/p/2188187136


一些闽语,尤其是闽南系统的“鹿”,像是来自通摄三等的。


黄树先《夷语杂释》(《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
闻宥先生1979年在汉语文献里找到了三个民族语文“鹿”的例证:第一个词见于《左传》和《史记》,是春秋时代越语的‘适’和‘鼫’。《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前471)条下说:“闰月。公如越,得太子适郢。”又《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句践卒。子王鼫与立。”司马贞《索隐》说:“鼫音石。与音余。按《纪年》云:‘于粤子句践卒,是菼执。次鹿郢立,六年卒’。乐资云:‘越语谓鹿郢为鼫与也。”,第二个词见于陆佃(1042-1102)《埤雅》所引《恩平郡谱》,是唐代岭南道沿海地区土语的‘擢’:《恩平郡谱》说:“鹿谓之擢”。第三个词见樊绰《蛮书》,是唐代南诏白蛮语的‘识’:“鹿谓之识”。把这三者综合起来,它们的古读可以分为两类:1)以舌面前(或舌尖)塞音开始的‘鼫’‘适’(之石切、都历切)和‘擢’。2)以舌面前擦音开始的‘适’(施只切)和‘识’。

在《文献中的民族语文考释》一文中,黄树先说:“根据现有文献,大体可以证明,原始藏缅语“鹿”是 *d-yuk ……闻宥1979年引用的材料有:国内孟腊县①克木语王四龙方言读 tia:k ,广东海南岛黎语保亭方言读 to:k ,通什方言读 to:ʔ 。国外Riang语读 tyak 。”

唐代岭南道沿海地区土语“鹿谓之擢”。《康熙字典》“麈”字条引作:“《恩平郡谱》麈谓之荒,鹿谓之[土翟]”。“擢”,《广韵》直角切,澄母字。[土翟]字不清楚如何读。“适”(大概对应繁体的“适”)《集韵》有六七个反切,治革切是澄母字,亭历切是定母字。说明“鹿”有读成端组之类塞音的可能性。


——by 关山云树





d4ccbe096b63f6245f00e1298644ebf81b4ca38a.jpg

藏缅语【鹿】大体有2个来源:*rtshwas或*ma-Clu,汉语源自后者,*Clu塞化为du或do、塞擦化为tɕu、tɕ,均有例证


——by 国风大雅
電白黎話八調
33陰平,22陽平,31陰上,44陰去,
43陽上,5陰入,2陽入,55長陰入

鹿的本意可能是野

鹿這個字困擾我非常久,老是找不到語源。上次我只是提出ㄧ種可能,可是我知道可能性不大。

之前我懷疑過兩個詞,一是角,鹿有角,而角在韻書中有一音同鹿。另一種是南亞語源rɔk,rɑk,
rɔɔk,rɑʔ,rɔʔ,roː,ruː等,意思是牛,牛鹿都有角,意義發生轉變。

不過在考慮一部分閩南方言奇特發音,以及細查韻書之後,讓我猜到另一種可能,我認為這說法
最有說服力。騼,廣韻與鹿同音,意思是野馬;鵱,廣韻與陸同音,即鹿的三等韻,解釋是鵱鷜野鵝;
䮷,廣韻與獨同音,即鹿的定母,解釋是騼䮷野馬。可見有個語意關聯,就是野生動物,韻類是
屋韻一三等。那麼定母三等,即澄母三等,逐的同音字,符合這些閩南方言的發音,廣韻卻找不到
相關的字。 我認為廣韻失收,卻存在於現代方言中。

那為什麼說鹿是從野的意思來的呢?這是因為鹿在古代都是打獵來的,不會豢養,最近數百年才有
養鹿。台灣中部有個地方叫做鹿港,就是閩南人到台灣與原住民交易鹿的地方,明末陳第的東番記
還記載此事。可見明末時,養鹿還不普遍,大部份的鹿都是打獵來的。至於遠到台灣交易鹿隻,
可見那時閩南的野鹿早已稀缺,只好跨海到台灣買鹿。常見牲畜有四種,羊是從養而來,即豢養的
牲畜,苗瑤語源;鹿是從野而來,即野生的牲畜;牛是從大而來的,即最大的牲畜;豬是從聚而來,
即聚生的牲畜,豬喜歡窩在一起。

雖然鹿的本意很可能是野,不過還找不到非漢語方言的同源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