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崇安县方言志》笔记

崇安现在已经改名叫武夷山市,方言志创作时还是“崇安”。口语里能发对“武夷山”三个字的人貌似比较少,所以习惯上讲“崇安”。


这个字表字数较少,而且很多重要的信息没收入,主要是因为年代较早的缘故吧。算是早年开山筚路蓝缕之作。以下加*只表示类型,不表示拟音。




一、声母
①18个,方言志误作17个。


②值得提的变化是


1、d-l


2、dz-l


3、b-β、j(与i拼时)


4、th-h


5、tsh-th(接i/y的不参与)


6、以上两个形成一个链,tsh-th-h。先th-h留下th空档,tsh-th补齐空缺。


另,ph>h有韵限制


小结,变化而来的h与x对立这个是和我所了解到的赣语有所区别的。不过新派似乎有合并倾向?未知。


7、下面几种还没搞清楚大致有几个,一对一的大致要拆开来看才能看清楚。字表不太全,一个个找也麻烦暂时没仔细去排。或许会有各种信息,比如g、浊化的k,石陂的hh也不是单纯的。
gi-j
g-k/0
……


二、声调
图里的还黑色字的是Norman的调值,红字是这个方言志李如龙的调值。


三、韵母
崇安有涉及高元音裂化的两个链
①e>ie>i>ei
ye>y>eu>ieu


相应的阳声韵:

②ieng>ing>eing
不过*yng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三等直接合并成əng(相当于八音的ong)与oong对立


③i>ei和y>eu的裂化是有声母限制的,见组,影组不参与。另外涉及章组,Norman曾指出建阳的类似变
化暗示了精庄、章的区别。的确,凡是与章组相拼的均不裂化。暗示闽北语应该和邵将语、闽中语一样

能区分精庄、章。邵将通过内部对比甚至能将精、庄、章分开。本来想看庄三是否也和章的行为一样,无奈字数太少而且似乎缺少对应层,基本上都被文读累u取代或者就是不是一个层次的。



题外话,来纽读s的属于庄组一类(秋谷裕幸有文)。


④支*ie>i之后不裂化,说明*ie>i这个变化晚于裂化。*i裂化成ei时*ie>i还没发生。


⑤和建阳一样能区分*oong、*ong、*ung,表现形式是oong、əng、uing这个是建瓯话所不具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uing与uaing、yaing、ying一样,仅有收*n的阳声韵。


⑥暂时没看明白y-yai对立和ying-yaing对立,这两个对立在建阳话是不存在的,当然建瓯话更不存在。
粗略来看,有名的臻摄读法(斤根近)与元韵(元韵在切韵音系应该与韵图不同,不属于山而属于臻吧)在ying这一组,而二等的删只出现在yaing。其他山摄还没看出来奥妙。


⑦武夷山不能区分效一效二但是与歌(其中的o类)保持对立。这个跟建瓯话一样,但是*iau倒是并入iu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