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uDoyng 先生,
啊! 謝謝! 有了很大的信心呢! 原本看到你最後一句話之前, 以為回答大概會是 "Hmm, 這樣很麻煩哩, 你最好試著找找自己城市裡的福州語社群..."
事實上, 我去找過, 而且還真的有. 就在我們家這一區, 就有一個 "台北市福州同鄉會". 然而, 一來我上班時間長, 不太有可能有太多時間去 (且總得配合對方時間); 二來, 實在寄望也不是很大 (雖然目前來說大概是唯一的寄望), 因為目前在台灣的情況是, 普遍母語意識薄弱, 大半的人並沒有想要把它當一回事地傳下去. 所以同鄉會等等社群大概也剩下郊遊踏青打牌等等感情聯誼性質, 而不會想要去負擔一部份教育責任.
我去過一個客家教會, 當時是為了hak.wikipedia 正在試寫 (當時 cdo.wikipedia 也一同在試寫, 我也就在那時候第一次知道有平話字). 說起來, Hakka 是台灣第二大的母語文 (人口比例上. 當然, 我沒有把壓倒性勝利的官定 Mandarin 算進去), 然而我感受到的也是, 客家人對自己的語文漠不關心 (但近年政府客家委員會的成立, 感覺有慢慢扭轉此趨勢). 在該教會, 我得到的答案是...
"我們這裡來的大部分都是老先生老太太, 所以可能不太會用電腦. 有時候他們會帶自己的子姪輩一同來, 但他們都不會講客語了...
"我們常常自己在開玩笑, 奇怪, 我們都是客家人, 生出來的孩子卻都是外族, 哈哈..." 雖然是開玩笑的話, 聽起來卻很淒涼.
母語應當被保存. 我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明明還有救, 卻眼睜睜看著它死去的人. 明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卻光說著這不重要, 自然淘汰也不打緊. 台灣有個原住民大族叫做 Siraya, 但兩三百年前早已完全漢化, 現今我們只知道流著他們的血, 但是語文早已消失. 後來有人根據荷治時期留下的羅馬字 Siraya 文件欲圖其語文的復振. 我便想, 已經死去的都要努力設法使其復活, 那麼還活著的是否該更加珍惜?
會有這些感觸是因為, 依照我的一些經驗, 發現很多母語復興運動的壓力其實來自於 GnuDoyng 說的兩種人之中的第一種, 也就是本身是講該種語言的人. 我覺得真是非常可惜.
對我來說, 只要是用自己的語文多寫一篇文章, 這世界上就多我一篇文章. 這樣的作為絕對不是毫無意義的.
就算最後它還是會死亡, 我還是要留下我的母語文精彩地活過的證據.
不知道這樣講會不會太奇怪? 似乎離題也越來越遠了, 真不好意思
Astroviolin,
Cha̍pgoe̍h 18,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