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福州語
- 來自
- 閩候縣荆溪鎮
|
2#
发表于 2009-10-11 20:16
嘉宾“贬低沪语”咋引来上海网友“讨伐”声浪?[c]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0162579.html
网友:杨国栋
2009年10月09日14:3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10月4日晚,上海一档电视对话节目播出关于“上海话急需保护吗”的辩论,持反方观点的嘉宾随后遭到上海网友炮轰,嘉宾则在博客上还击,引发更大的“讨伐”声浪。
方言是否需要保护,原本不需要讨论。沦落到被保护地步的方言,已经没有多少生命力了,离最终消失也不远了。上海话虽然正受到普通话和外语的双重冲击,但还远没有到需要人保护的地步。反方嘉宾之所以遭到网友的炮轰,与其说是因为反对保护上海话,不如说是他们出言不逊,对上海方言攻击过多,伤害了上海人的感情。在博客上斥责部分上海网友为“脑残”的举动,更是暴露了嘉宾自身的素质问题。
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便于人们的交流,这也是国家在方言问题上的一贯政策。很多人对方言反感主要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了本地人的歧视,转而将矛头对准了作为本地人特征之一的方言。上海话和广东话这两种方言之所以引发的争议最多,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难免有歧视外地人的情况发生,因此引发的反弹也最强烈。但歧视外地人和说本地方言根本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认为本地人说方言是对外地人的歧视,未免有点多心。随便在什么地方,本地人在一起多半是会说方言的。以此为依据来反对方言的存在,才真是有点地域歧视的味道。
方言不仅是语言交流工具,也是很多传统文化的载体。我国的地方戏曲和曲艺节目多是用方言来表演,如果方言消失了,这些剧种也无法存在下去。评弹用苏州话、沪剧用上海话、越剧用绍兴话、粵剧用广东话、豫剧用河南话、秦腔用陕西话、二人传用东北话,如果这些剧种都用普通话来演出,别说演员会觉得别扭,观众也无法接受。
方言不仅是语言交流工具,更是维系乡情最重要的纽带。外出打工,听到一句乡音会觉得分外亲切。方言对普通话也有着很大的贡献,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最早正是出自方言。比如的士、买单、巴士、作秀来源于粵语,罗宋汤、名堂、弄堂、瘪三、打烊、套牢等则来源于上海话。普通话也不是纯粹的北京方言,是在北京土话的基础上吸收了很多方言成分而形成的国家法定语言。可见,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说普通话的未必高人一等,说方言的也不代表没文化。那些总是叫着要消灭“上海话”或“广东话”的人,回到家里同样不会和家人说普通话,而是会用方言交流(当然,这些方言也包括北京土话)。外国也有方言,苏格兰英语与英格兰英语就有很大的不同,甚至伦敦郊外的人所说的英语也与伦敦腔有着显著区别。但差别这么大,也没见有哪个国家称要消灭方言的。
所以,上海人无须对有人“贬低沪语”过于紧张,毕竟上海话能否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说了不算,这主要取决于上海人自己。多以开放的心态与外地人交流,维护上海人的良好形象才是最应该做的。 |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