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商场响起沪语广播外界看法不一[c]

http://www.news365.com.cn/xwzx/shxw/200908/t20090814_2430152.htm
日期:2009-08-14 作者:张昱欣;周思立;周洁璐 来源:新闻晨报

    “亲爱的顾客,你们好,欢迎光临××商场……”本市大多数商场在营业时间播放有关楼层介绍的广播通常有普通话和英语两个版本。而在上海百脑汇二期中,除了中英双语广播外,还增加了全新的播音版本——上海话。 “像在自家‘屋里厢’,亲切!”、“基本听不懂!”对于这样的尝试,顾客反应不一。

    与其他城市相比,上海使用方言作为语音广播的商场为数较少。对于是否能接受上海话广播,昨天,“晨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多数市民表示了肯定,但也有部分人认为不妥或没有必要。

[事件回放]

百脑汇沪语版播报让人觉得“老稀奇”

    “里厢放的是上海话广播,老稀奇哦……”前几天逛完新开的百脑汇商场二期,市民吴先生对自己发现的“亮点”颇感自得。昨天,记者实地走访了百脑汇商场二期,前台服务小姐告诉记者,近日试播了几天,这两天广播声音比较小,因为广播线路还在调试中。为了了解沪语广播的具体内容,记者到百脑汇商场的播音室一听为快。“为了让侬拥有一个舒适、洁净、健康的购物环境,请顾客勿要在商场里吸烟……”记者听到广播中传来一个柔软亲切的女声,语速比一般上海话来得慢,将商场的提示信息娓娓道来。据悉,此次百脑汇准备了好几个上海话广播版本,正式用哪个尚在讨论中。同样是禁烟提示广播,上海话版本在“阿拉”听来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关心提醒,亲切感油然而生。“老早商场里营业员都说上海话,现在讲究规范了,但还是应该适当保留点阿拉上海自家的味道。”顾客朱先生表示。不过,上海话播音版本也还是给部分外地顾客带来些许不便。一位商场工作人员称:“上次有个外地顾客来问询时就表示,商场里的上海话广播他完全听不懂。”

    对此,百脑汇徐汇店负责人透露,当初在设置商场语音广播方案时,有关“是否要加入沪语版”就在公司内部引起争论。“我们公司约80%员工是上海人,平常交流也经常使用上海话,这使我们萌生了在商场广播中加入上海话的念头。”同时,该人士也认为,在有普通话、英语这一商场标准双语广播的前提下,增加上海话版本,可以方便商场内的本地顾客,尤其是中老年人。“当然,一切还是由顾客的满意度说了算。”该负责人表示,商场将根据顾客的反应进行调整,若有很多人反对,也不排除取消上海话版本的可能。


过半受访者对沪语播报感到亲切、新鲜


    昨天,“晨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在100名市民中展开,有过半受访者对“沪语提示”感到亲切和新鲜。(调查结果见上图)

    对于“在上海的部分公共场所,同时推广普通话、沪语及英语的‘三语提示’”,有76%受访者表示支持。有受访者认为,马上就要开世博会了,在普及普通话的同时,英语的推广和普及也很重要。认为“无所谓”的受访者占20%,市民周小姐说,推广普通话和英语两种语言已经够了。也有人认为,沪语地域性较强,加入 “三语提示”没有必要。

[市民观点]

    ■陆先生(银行柜台工作人员):身为窗口服务行业的一员,用普通话与客户交流是必须遵守的职业规定。不过,在与储户交流过程中,如果对方说上海话,我一直坚持用普通话,就明显有距离感。其实普通话也好,上海话也罢,只要沟通顺畅就行了,不必刻意强求。

    ■马先生(办公室行政):我觉得商场内使用普通话和英语的双语广播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顾客需求,没必要刻意增加方言。商场广播应做到短小精悍,要多播报一遍方言版本,其实也挺烦的。

    ■曾小姐(媒介销售):身为新上海人,我们平时也在留意学习上海话,希望能更好地融入本地文化。商场用沪语广播我不反对,但不能只用上海话。

    ■章小姐(商场管理人员):用哪种版本的语言进行广播不重要,顾客能听懂就行了。

    ■金女士(晨报读者):现在小孩基本都说普通话,很少会讲上海话;而老人本来就听不太懂普通话和英语,习惯用上海话。加上本来就是上海人,听到上海话会感到很亲切,也比较贴心,支持推广。[记者调查]本市商场大多以普通话为主

    目前,特力屋家居生活馆也已启用了沪语广播,踏入商店时,顾客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亲切的沪语版“欢迎光临”。而且,该店共使用沪语、普通话、英语、日语、闽南语5种广播语言,沪语排列最前。不过,目前沪语广播仅限于问候语,在广播商场活动时,馆内的广播仍以普通话为主。

    特力屋总经理特助蒋美兰告诉记者,上海人习惯使用上海话来交流,所以才特别加入了沪语方言,顾客对此大多感觉很亲切,商场气氛也显得更加温馨。由于效果不错,目前,特力屋在成都的店内,使用的就是四川话;杭州店则采用浙江方言。

    不过,记者采访了本市部分商场后发现,总体来说,沪语广播在本市商场仍不多见。大上海时代广场内的广播平时以普通话为主,仅在新年、圣诞节等重大节日时会进行双语广播。置地广场、东方商厦及恒隆广场均使用普通话广播,其中置地广场在每天开张及关门时,会使用双语作为问候语。而在来自英国的马莎百货内,每一条广播内容均会以普通话和英语进行双语广播。

是否改沪语,要考虑多种因素

    对于商场内的沪语广播,接受采访的本市商场人士均表示“很新鲜”。大上海时代广场相关人士认为,用沪语广播很有创意,如果顾客反馈和使用效果都理想的话,值得尝试。

    置地广场相关人士则表示,使用何种语种进行广播,主要还是要考虑客流群体,由于坐落于南京东路步行街,顾客中游客占了很大比例,使用沪语可能不太合适。

    恒隆广场和马莎百货则表示,不会考虑使用沪语广播。马莎百货品牌经理张振翼认为,沪语广播确实会让顾客有亲切感,但由于上海话不同于北京话、广东话,一些字词用沪语念出来会比较生硬别扭,这也是他不考虑沪语广播的原因之一。

港台地区商场有的用当地方言

“在香港商场内,一般使用的语言是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三种。”在香港拥有多家商场的新鸿基地产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香港商场内的广播使用频率并不高,一般会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选择广播语言。目前大部分商场的促销内容、特别通知等都会通过商场内的大屏幕来传递,一般以英语、粤语为主,有时会打上简体字幕。

    来自台湾的蒋美兰告诉记者,在台北等大城市的商场内,一般也使用普通话作为广播语言,但也有部分商场会使用闽南语和客家话来进行广播。[专家观点]

有意识地使用方言,体现“语言和谐”

    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乃荣的记忆里,商场播放沪语广播在上世纪90年代前根本不是稀罕事儿。不过,随着国家《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沪语在包括商场、公共交通、学校等环境的使用慢慢被普通话取代。“上海的普通话推广,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走在前列的。”不过,钱乃荣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间并不矛盾。事实上,在深圳、广州、香港等城市,商场内同时使用普通话、英语、当地方言这三种语言广播已比较普遍,这些城市也具有较明显的人口流动性特征,却并未因此出现过争议,钱乃荣坦言。“在普通话得到大力推广的同时,有意识地使用方言,是‘语言和谐’的表现。”在对商场启用沪语广播表示肯定的同时,几乎研究了一辈子上海方言,编撰《上海话大词典》,并研发沪语拼音输入法的钱乃荣指出,像规范普通话、英语使用一样,沪语在商场、公交等公共场合的应用,也可考虑制订相应规范。

    ■程乃珊(著名作家):将沪语作为广播使用的语种,必须和普通话并行,如果仅有沪语广播肯定是不适合的。不过,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相比沪语来说,我认为在商场广播内加入英语似乎更加必要。

    ■薛理勇(上海方言研究专家):用沪语广播是商家的一个噱头而已,基本是为生意考虑。不过能让沪语增加一个展示平台,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如果要保护方言,适当地开放一些广播和电视节目,效果应该会更好。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