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福州語
- 來自
- 閩候縣荆溪鎮
|
1#
发表于 2009-6-6 18:37
上海启动“母语广播” 值得肯定[c]
裴鈺
http://022net.com/2009/6-6/462173162759751.html
从6月8日起,上海戏剧曲艺频率(AM1197/FM97.2)往沪语电台的方向全新改版,,《笑笑乐翻天》、《滑稽档案》和沪剧节目《吴曲乡音》这三档节目将率先“变声”用沪语主持、串场。新节目《锵锵山海经》则以沪语点评沪上文化热点。频道还将开设《迎世博上海话100句》节目,教新上海人说说上海话。
我把地方方言的广播,称为“母语广播”,作为一个电台的频率全面使用母语,这还是非常少见的。作为多样化的文化实践,我们应该坚定地支持母语广播。
上海的母语广播有着自身的一定规律:
第一,是地方戏曲频率,我曾经在历次采访和讲演中提到,方言是地方戏曲不可或缺的艺术载体,离开方言的地方戏曲就是死路一条,而方言复兴,则会有力推动地方戏曲的复兴,作为母语艺术的地方戏曲,一定不能脱离开作为母语的方言。所以,上海地方戏曲频率全面改造为母语广播,是自身艺术规律作用使然。
第二,作为媒体,应该推动母语教育。教上海人说上海话,是非常积极的办法。根据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和第15条所规定的文化权利。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那么,电台能够积极地来满足听众朋友对母语的需求,这是文化发展的产物。
有人会说,母语广播的听众群受限,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讲,就母语人口来计算,母语广播的听众基数已经足够多了。其次,母语广播的核心价值在于自身的文化传承功能,传承地域文化和艺术,夯实地域文化的建设,这些都是国语广播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母语广播可以说是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
还有一个问题,或许部分朋友会联想到,那就是母语广播和普通话广播的关系问题,我们一定要用多样性的思维来看待文化问题,恩格斯曾经批评过“非黑即白”式的机械唯物主义,要么只能有母语广播,要么只能有普通话广播,两者必存其一——我想这是30多年前的思维,不是现在开放型的思维。我们可以做好两者的和谐共处,因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就是并存的,方言作为文化语言,传承着民族文化和艺术,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实现着跨地区的交流功能,两者必然会并存的。
我也讲过,语言的核心功能是文化传承,不是交流,我说的是“核心功能”,而不是“唯一功能”。我们之所以把方言称作“母语”,就是讲方言的文化传承功能。而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与方言承载的功能不同,所以,其实,并不存在着两者的冲突和争夺,方言和普通话也不是矛盾的。所以,不要忧虑普通话广播会受到削弱,跨地域的交流会有不好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开放型文化的时代,任何文化的实践都要允许展开,今年,从电视剧中的“母语剧”蓬勃兴起,到今天的母语广播兴起,这就是文化活力的一种体现,只要符合多样化的原则,我们应该鼓励多样化的实践,积极维护多样化的实践。
是否其他地区也要仿照上海,也搞母语广播呢?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不过,不要一窝蜂式的哄然而动,要严格遵循文化规律切实推进,比较有现实意义。第一,科学的路径设计,可以借鉴上海经验,先从地方戏曲频率入手;第二,先开辟母语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播报节目可以适当缓一缓,看一看听众的收听反馈;第三,借鉴上海经验,做好母语教育的辅助推动作用;文化实践,我们要注重文化性,而不是简单的提高收听率这么简单,做好了准备再上马,而不要草率上马。
我们既然搞母语广播,就把她当作文化重建的具体项目展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要折腾母语,而要尊重并重新认识母语。 |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