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古人只有摄的观念没有摄的概念,最先标明“摄”的应该是宋代等韵学的著作《四声等子》好像,最早把把广韵206韵按照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的原则分为16摄,分别是通、江、遇、止、曾、蟹、山、效、果、宕、咸、深、假、流、臻、梗摄。这16摄又可有阴声韵(元音韵尾)、阳声韵(-m,-n,-)和入声韵(-P,-t,-k)之分,入声韵和阳声韵相配是很整齐的。
至于中古三十六字母,是从唐末守温和尚三十字母发展而来的,双相障碍对三十六字母的说法我不大同意,你似乎把《广韵》的声母系统和三十六字母搞混了。好像以前也有人问过这个问题,我把所有的列出来你们比一下就知道了
《广韵》声母系统 36字母 30字母
帮滂並明 帮滂並明 不芳並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端透定泥 端透定泥
知徹澄 知徹澄娘 知徹澄
见溪群疑 见溪群疑 见溪群疑
精清从心邪 精清从心邪 精清从心邪
庄初崇生 照穿床审禪 照穿审禪
章昌船书禪
影晓匣喻 影晓匣喻 影晓匣喻
来日 来日 来日
《广韵》声母共有35个,51个声类,娘母未从泥母分出,轻唇音也未从重唇音分出,中古声母系统实际是指《广韵》声母系统,而36字母是流行于北宋。声母和声类两个概念,声类是通过对反切上字的分析、归纳、系联等,归纳出的声母分类,这往往与审音相联系,有的声母只与一、二、四等相拼,有的声母只与三等音相拼。陈澧《切韵考》把声母分为40声类,白涤洲根据数理统计法把声母分为47声类,李荣分为52声类,其原因就是把禪母分为常、俟两类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