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80后女打击乐鼓手接任同利肉燕新掌门[c]

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091003/100606884.html
听:鼓槌换燕槌背后的故事 想:老字号传承的问题

时间: 2009-10-03   □东南快报记者 郑琳

  黄欣达/文 林朝阳/图




陈君凡教女儿陈燕君本门肉燕配料绝技
  一件红T恤,系着白围裙,第一次在同利肉燕铺见到陈燕君时,你怎么也不会把她和打击乐女鼓手联系起来。

  放下自己钟爱的鼓槌,拿起燕槌,在其他老字号年轻一代纷纷不愿接手传统手工艺时,年仅27岁的陈燕君却从父亲陈君凡手中传承下发扬百年老铺——同利肉燕店的重担。

  这位同利肉燕的新一任总经理,同时也是同利肉燕第五代掌门人,为何会放弃自己钟爱的时尚音乐,心甘情愿继承父辈传统手工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陈燕君坦陈“是责任让她义无反顾”。

  鼓槌换燕槌“责任让我义无反顾”

  记者:从像女子十二乐坊那样的时尚乐团主力到百年老字号肉燕店掌门,适应吗?

  陈燕君:说实话,差距太大了。女孩子都爱美,在乐团演出可以穿漂亮的演出服,化好看的妆。我们凤之旅乐团还得过第一届东南电视台时尚乐队奖呢。但是现在,2根鼓槌换成了1根三四斤重的燕槌,每天都要和地瓜粉打交道(她羞涩地笑了笑);另外,现在很闷,每天接触的人都很单一,以前演出可以全省、全国跑。

  记者:做出这样的选择是你自愿的吗?

  陈燕君:是的,我爸从来没有逼过我。我喜欢音乐,从小跟着叔叔学钢琴。念的也是艺校和师大音乐系。爸爸能把小吃做到这样风生水起,我很佩服,也很担心将来传给我会砸了招牌。

  其实在2005年刚毕业的时候,爸爸曾和我做过一次长谈,试探过我的意向。我没有拒绝,答应试试。老店能取得今天“燕槌声是三坊七巷的一个代表,把福州2000多年历史敲了出来”(福州市前市长郑松岩在论科学发展观中对同利的评价)这样高度的评价也不容易。这店做了100多年,总得有个人接手。

  “知道不容易,但没想到这么难”

  记者:跟父亲学了大半年了,有没有打过退堂鼓?

  陈燕君:这倒没有。不过,虽然知道学打肉燕不容易,但真没想到这么难。爸爸现在每天手把手教我学绝活。

  这些绝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会的。光学速包肉燕这招,要达到1秒2个的水平,就要练上1-2年。而现在练了大半年,我只能每分钟包 30-40个。另外,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和爸爸一起去挑选原料,学如何挑选猪肉,鉴别哪些猪肉是放养的,哪些是圈养的,哪些是吃饲料的,怎样的地瓜粉才是适合打肉燕的上乘地瓜粉,如何鉴别燕皮的质量,以及打燕皮的技巧。

  此外,同利是福州的老字号,虽然我是地道的福州人,但福州话只会听不会讲,现在接手老店,还要从学福州话开始。

  我希望这些绝活在我手上能保持住,老字号能发扬光大。

  现在苦点、单调点,但做起来后,就可以像爸爸一样四处走走了,这也是我心底对自己的激励呢。

  父亲陈君凡:老字号接班更需传帮带

  记者:陈师傅您今年也才56岁,应该说在事业上也正处于巅峰,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时候退出,让位给女儿?

  陈君凡:肉燕这行,和很多老字号一样,需要手把手传手艺,这种帮带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完成的。岁月不饶人,我现在已经56岁了,不能不做考虑。我只有燕君这么一个女儿。虽然打制燕皮历来都是男人干的活,而且按照肉燕行业的老规矩,同利肉燕老铺应由家族中的男丁接班。但是我四兄弟所生的孩子,仅有一个男孩,其余全是独女。男孩只有十岁出头。眼下比较现实的是,先从已经成人的女孩中,选一个人接班。

  燕君的一条短信我至今珍藏着,这是在2007年11月,她最终做出决定那天发的。短信是这样写的:“最最亲爱的爸爸,我已决心退出打鼓,好好跟爸左右学做第五代掌门,把店接下来经营好,希望在三五年后,您跟妈可以放心去四处旅游享受人生!”

  新掌门上任 老字号开到网络上

  记者:我注意到你父亲名片上印的头衔是“传人”,而你印的是“总经理”,又听你父亲说你还买了现代化管理的书,对于老字号如何发扬光大,你有什么想法吗?

  陈燕君:我以前送了副对联给爸爸,说“槌声响世界,燕皮盖全球”,这也是我的愿望。在网络覆盖全球的时代,要打开新的宣传渠道,利用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007年夏天,与淘宝网出名的东东小铺掌柜一席谈话后,我向爸爸提出了把店铺开到网上的想法,爸爸一口答应。现在每天都有人通过网络认识和订购同利肉燕,影响正越来越大。

  在接手店铺后,我希望能在管理和经营范围上多下工夫,能让它标准化、产业化和规范化,做到人走开经营也能如常。比如现在店里新增了摄像头,今后还要采用收银机,一点点从细节上着手改变。

  陈君凡:我现在为燕君打工,在店里我的身份只是技术顾问。我支持她,放手让她去做,告诉她即使失败也不要紧。说起现代管理,这点我真的比不上她。从15岁开始打肉燕,我虽然在经营上比祖父、父亲有更大发展,让同利肉燕走出了澳门街。但绝大多数时间还是花在打肉燕,弘扬肉燕文化上。对于思路开拓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来说,比起女儿,我是甘拜下风。

  延伸阅读

  老字号普遍面临

  “接班”难

  陈君凡庆幸有个懂事的女儿,但不是所以老字号都这么幸运。福建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郑礼水告诉记者,更多的福州传统老字号面临着传承难题。

  家住台江的陈依姆说,原先福州的花生糕非常有名,可现在她想吃也买不到了。而像米时粿,每逢清明节,自己总会买来祭祀,有时候还会当作早餐。可现在满街卖的都是外乡人采用改良工艺蒸制的,再也找不到传统福州的那种味道。

  据福建老字号协会统计,上世纪50年代,福州有900多家老字号,经过50多年的变迁,现在福州只剩下了100多家老字号。这消失的800多家老字号,有一大半是因为无人传承而消失。

  郑礼水说:“福州大多数老字号仍属于前店后坊式的手工作坊。其大部分生产环节要手工操作,生产规模小;传统工艺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强度大,导致很多手艺招不到后继者而面临失传;都属于家族式管理,管理机制落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像陈依姆提到的花生糕,制作花生糕的后人已从事其他利润更高的行业,自然不愿意回来卖一块几角钱的花生糕。”

  年轻人嫌苦、累、没利润是老字号面临传承难的一个主因。但老字号传承仅靠年轻一代的自觉意识,也是不够。郑礼水说:“传承还需老字号自己首先打破局限性,现在我们许多老字号还固守传统技艺只能传给自己孩子的门户局限,只有破除这个局限,老字号才能走出接班难这个困局,从而将老字号发扬光大。”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