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话说——福鼎方言

话说——福鼎方言
话是用心说的
    套用董桥先生的书名《文字是肉做的》,这篇短文名为《话是用心说的》,意思是,说话和写作一样不容易,不能随随便便,言表心声。福鼎方言中的桐山话软而且甜,操这种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并不好听,但说桐山话实在好听。以前在宁德读书,同学们就说过,宁可听福鼎人骂人,也不听某某地方{ps:估计是福安,嘿嘿.}的人唱歌,话夸张,但意思很清楚,他们偏爱福鼎话的程度到了宁可得罪另一个地方人的地步。
立足福鼎,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只要你有心归纳,你会发现桐山话里用叠音字作形容词的很多,黄菊坡先生在《福鼎方言琐谈》里列了很多,我偷一点放在这里:白雪雪、红桔桔、辣啧啧、涩基基、臭馍馍、苦捞捞、直笔笔、弯虬虬、歪斜斜、轻屁屁。薛宗碧先生的散文《鼠曲粿》里有一句话把叠音字用得很到位:“刚舂好的鼠曲粿,热热的,软软的,又不粘口,吃起来香滋滋的韧韧的,很耐咀嚼。”把桐山话入文,他是用得最好的福鼎本土作家之一。《鼠曲粿》中写道:“我买过一回,孩子们吃了都怀疑起我关于鼠曲粿的宣传,他们瞪着眼睛问我:‘爸!这就是您吹的鼠曲粿?没味没素的。’”这“没味没素”是地道的桐山话。
    福鼎人还会用“死人”二字来形容事物之极致,如“死人重、死人臭、死人肥”,甚至会说“死人好、死人甜”。劳动人民有无限的创造力,在语言的创造上就是一例。就这些福鼎人的“创造”,可约略看出一些福鼎人的性格:细腻,有些可爱的“狡黠”,又有些善意的“坏”。翻一翻《中国谚语集成·福建卷·福鼎分卷》和《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福鼎分卷》,你不能不被福鼎无比丰富的民间语言和福鼎人民高超的创造力折服;再认真学一学,简直美妙死了。福鼎谚语说:“猴手会磨面,通街都是饼”,闪烁着幽默而智慧的光芒;“泼水倒灰要看风势”,是实践后的真理;“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根蜡烛多一分亮”,是团结的心声……福鼎歌谣唱:“糖交蜜来蜜交糖,今夜新娘配新郎;年头宾客喝喜酒,年尾生男中状元。”听听,多生动的语言,就28个字,却写了这么多人间最美的事情,文艺家和语言学家是不容易做到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角度去衡量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寓意难度很大,但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今年中国(闽东)畲族“三月三”歌会在太姥山举行,丰富了福鼎畲族语言和文化,同时对我们好好研究福鼎畲汉两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很有好处,至少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注意。
    写到这里,我想起去年中央电视台在太姥山拍摄《梦想剧场·福鼎专辑》时,两个小演员插进桐山话演的一个节目,既说又唱,很是好听。福鼎正在发展旅游业,好听的桐山话配文明的福鼎人,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福鼎,喜欢福鼎人,喜欢太姥山。
http://www.ifuding.com/thread-4558-1-1.html

[ 本帖最後由 liweijie 於 2008-2-9 12:46 編輯 ]
尊重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