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結構

畫了一張我以前老厝的結構, 福州市區的民居基本都是這樣的結構: 門前-廳中-房裡--踏陡-灶前.

chuo.JPG

福州市區的民居很少將門或牆砌到路面上, 起厝的時候, 都會往裡邊縮, 以空出一點空地, 這片空地叫做''門前''或''門前街'', 門前街分兩層, 2層比1層高, 1層又會比路面高出一點. 2層地面一般都有雕花或幾何圖案, 而1層的地面則幾乎沒有. 門前街是比較重要的活動場所, 白天, 老人會聚集到某家的門前曬日頭, 夏天晚上, 各家會將飯桌拍到門前食飯, 涼風, 食飯, 聊天一齊來. 相鄰的兩家會用不同的水泥或石板鋪門前街, 地上很自然的就會留下地界.

大門兩邊為了採光, 都會開兩個檻門囝, 大門進去是廳中, 紅色的地方是掛神像的, 如果不掛, 則將神像或觀音像放在紅色前邊的橫頭卓上.

廳中裡邊是房裡(一般是老人的臥室), 並且房裡一般靠右邊, (過道則靠左邊), 房裡很少有靠左邊的, 房裡和過道之間不一定都有牆隔開(因此我用了虛線), 上二樓的樓梯則在房裡後邊

之後是廚房和湯房. 每間厝都會夾(砌)兩個灶, 一個燒樵, 一個燒煤的, 可能因為燒煤安全的緣故, 煤灶如果有可能, 都會被放在厝外. 湯房的門一般都不開在厝內, 儘管和灶前一牆之隔, 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因此洗湯的時候, 往往都要出厝門.  

有的人家後門會有空埕, 有錢的就會再起厝, 結果兩個後首厝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窄道通往門後的馬路, 這窄道叫通弄, 由於通弄還是在自己的地界內, 因此通弄上面都會加上遮陽遮雨蓬罩, 這樣的通弄到了, 夏天的時候, 會很陰涼, 特別是午後, 若將前門的窗戶打開, 會有一股股的風從前門一直吹到通弄, 這風就是所謂的''拔弄風'', 所以夏日的午後我就常坐在通弄看書或聊天.

各位也說說當地的民居結構.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回復 #1 Nguang 的帖子

我看了半天,好像不是传统民居的结构啊,是现代水泥厝吧?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水泥厝是這樣, 傳統的樵成厝也是這樣.
不過樵成厝的地板離地面有一段的距離, 應該是防潮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