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单于大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ebc8e010009d8.html?retcode=0
   匈奴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单于”,一般人都拿蒙古语中的“君主”、“征服者”来对应。不过,这种对应不能排除早期蒙古语受匈奴语的影响所致。阿尔泰语系受到匈奴语的影响这是公认的。潘悟云先生的《喉音考》里将“单于”原音构拟为*darGa,我发现*darGa有可能来自汉语的“大王”。潘先生是如何构拟的可以看他原作,下面是我的论证。
   上古大为定母歌部,歌部高本汉拟为ar,潘悟云等人以为是al。虽有不同,大家都认为带有流音韵尾。我以为al是歌部在上古较迟阶段的读音,而在较早时候,有理由认为两种流音韵尾都存在。汉语的亲属语言如藏语等是两种流音韵尾都有的,上古汉语应该不会例外。另外,甲骨文中“我”是第一人称复数,汉藏语系中的第一人称单数是nga,即汉语中的吾。-r在一些现存的面目原始的藏缅语中是表示复数的后缀,因此,将“我”拟为“*ngar”比拟为*ngal更合适。汉语中似还存在着-r与 -l的交替,这可以从谐声字中看出。迈从万得声,万拟为mar,迈拟为mal即可。由此看来,“大”可以拟为dar。
   于和王都是云母,主要元音也是一样的。云母怎么构拟不影响本文的讨论。既然于来自王,如何解释于比王少了个后鼻音。原来我国关西方言常有丢掉鼻韵尾的习惯。从周代开始,周人以无代替甲骨文中的亡;秦人称一旦为一都;东汉马莽音近(莽本就有阴阳两读也可为证)。直到唐代,关中方言还是此特征。不知现在的陕西方言有没有了。另外说句,可以看出,周代雅言不大可能是丰镐话,而应该是洛阳话,受殷人的影响更大。
   于是,单于是darGa,大王是darGang,在某些时候某些地点还可以为darGa。单于本身就有大的涵义,《汉书》释“撑犁孤涂单于”为天子广大,单于对应于广大。这两个是不是很象啊?匈奴还有一官名“护于”,即*GaGa,突厥语首字母清化,并在末尾加了一个n,演变成了qaγan,即我们熟悉的可汗。由此可见,北方诸族统治者的称呼“汗”,说不定也是来自于汉语的王。
   那么,匈奴语的单于来自汉语的大王有无可能?当然有。汉语很早就在东亚大陆具有了强势地位,韩语、泰语等语言的某些汉语借词具有非常古老的形式,说明他们很早就接受汉语的影响了。自商代以来,中原和北方西北方的游牧半游牧文明的交往是非常频繁的,先周文化就受戎狄的影响非常大。另外,陕北内蒙南部的朱开沟文化的蛇纹鬲出现在贝加尔湖地区的石板墓中。而贝加尔湖地区就是匈奴人的发源地,石板墓文化是匈奴人的早期文化。朱开沟文化和商代的鬼方文化都属于所谓的北方式青铜器文化,受中原和草原两种传统的影响,欺负太王的獯鬻大概就是它啦。有此复杂关系,匈奴人采用汉语的“大王”做首领名号并不奇怪。
   或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熟悉的场景,一个中原马屁精被掠到了大帐之中,立刻就腿软了,头跟个捣蒜似的:“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大王是什么意思?”,“ 大王就是天下最NB,最弓虽的那个男人”。这么一说,说的头领是心花怒放,“好,我先放了你,以后你们都叫我大王!”。下面一帮喽罗:“是,头”。“ 嗯?”“哦,是大王!”。就这么传开去了…………
   那么匈奴时代的人们咋就不知道了呢?因为这段时间里,汉语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流音韵尾消失了。*-l变成了*-i,*-r一部分变成了-n,一部分和-l合流而消失。后来的汉语中用-n来对译外来的 -r,《楚辞》里就已开始用鲜卑去翻译Serbi,鲜为Sen。汉代用单翻译darGa前半部分是一样的道理。汉代时候的“大”读音和现在的粤语差不多。至于于和王,当时人更不好估。今天的人,如果没有专门训练,也是难以区分日韩语言中的某些汉语借词的。因此,古人有所不察,莫怪也。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海格力斯写的说,似乎有道理,但上古音的构拟总有鬼画符的感觉。。。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某人怀疑鄂尔多斯是河套的音译。
想了一下,觉得还真贴切,“尔”对歌部“河”字的 -l 尾(或 -r 尾),“斯”对去声“套”字的 -s 尾。
又一个千古谜团得到破解

ps:偶对蒙古语毫无了解,以上纯属笑谈

回復 #1 輶轩使者 的帖子

或许可以从「降奴服于」=「匈奴单于」去研究。
一般似乎认为Ordos是ordo(营帐)的复数。当然更古远的情况不清楚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看到有人是这么回的:
“鄂尔多”是蒙古语中的一个词,和同属蒙古语系统的契丹语言一样,和《辽史》中的斡鲁朵是一个词,是一种部落组织结构。
“斯”表示复数。
综合起来,“鄂尔多斯”就是若干个这种部落结构,这个词来源于铁木真下葬前后受命驻牧这一地区的一些蒙古部落。
所以在12世纪以前,根本不存在以“鄂尔多斯”指称这一地区的情况,而河套一词则自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出现用来指这一地区,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了。
恩,斡鲁朵也作斡耳朵,就是ordo。本义宫帐、营帐之类。满语又指亭。鄂尔多斯似乎和铁木真的“八白室”(也作八白帐)有关。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