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潮语揭阳腔
- 來自
- 潮州府揭陽縣東安里
|
12#
发表于 2007-9-28 21:26
从上古部分流音塞化的理论看,这个说法是很可以成立的。
根据郑张的构拟,“嬾”(即懒字的本字)大致可以说是:
raanʔ-->lan/ ldan--> dan--> duan-->tuăⁿ (来母由上古r到中古l之后l塞化变成)或
raanʔ-->rdaan'-->dan-->duan-->tuăⁿ (上古r在前冠音作用下直接塞化,不经历r-->l)
raanʔ 本来更古的形式应该是graanʔ<ɦgraanq<ɦkraanq<kraanq(懒,依郑张说,其《集韵》又体从阑音,间接从柬音,知造字之初为清声母)。
这类由辅音(下面以大写C表示)+ 流音垫音r/l(上古分别为来母、以母,此两辅音常有交替,故在郑张体系中,用大写L统指上古流音r/l)的CL式复声母在汉藏语中常见的变化有六种(郑张2003:132),如下:
A. Cal-;
B. Cj/ɣ-;
C. C- [以上三种系保留C而失去r/l者];
D. l-含l-擦化成为ɬ,ɮ和j;
E. l-塞化 CL’>T(T表示t, th, d等一系);
F. l-咝音化Cs>Ts-,最终变成擦音[以上两种是由l主导的]
懒的变化应属E类。理论上可以变入定母d的有gl'/gr'、Gl/ʔl, Gr/ʔr、pl'/pr'等(郑张2003:137)。这种流音的塞化据潘悟云认为是和持阻时间变短,流音变成闪音有关。郑张则认为是前冠音的影响。
以“赖”为声符的字,同样经历这一变化的还有“獭”“癞”等。 獭,广韵他鎋切,上古在来母r,月韵一等ad,郑张拟hr'aad,r'表示流音r有塞化倾向。今国音獭作taa, 潮语作thuah. 癞,广韵盧达切,郑张拟作raad,今国音作lay, 潮州音文读năi, 白读作thái, 麻风病潮语叫“癞瘑”thái-ko. 这个th明显也是r塞化变来的。
不过确实上述很多古流音塞化形成的舌头音字多为阴调(如癞獭),这可能表明其声母在阴阳调尚未分化之前已经清化,即已经完成由ld->d->t的变化,所以后面的声调分化没有再依照浊母读入阳调。而仍然读阳调的字如懒,则可能是其清化过程在分化阴阳调之后才完成。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亲属语的一些证据可以表明阳调字同样可以有流音塞花的出现,比如湖北通城大坪话“六“字读diuʔ,“列”字读deʔ,两字均属阳调。罗常培《临川音系》记来母细音读t,有人如ld(驴:ti/ldi, 阳平)。藏文gru(肘):珞巴语du也是类似的现象(参郑张2003:134)。然则懒字读在阳韵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现代漳泉闽南语的l也是处于塞化中的流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