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的浊辅音

潮语有浊辅音mb,ngg,nz,壮语、泰语、高棉语、苗语甚至藏语等都有,只是数量有些不同,如壮、泰、高棉语有mb,nd,苗语有mp,ngk,nt,nts…,藏语有mb,ngg,nz,nzh,nd,这是巧合,还是它们有什么关系,或者只是受到古汉语的影响,那么同为汉语的上海话的浊辅音b,d,z,g…为何不同?

[ 本帖最後由 宁之囝 於 2007-12-1 19:28 編輯 ]
Mài pàng-khì lù--âi huàng-siŏⁿ. Tng huàng-siŏⁿ bô tŏ--àu, lú huáng hó seⁿ-tshûng, tăng sûi-seⁿ iû-sí.
      ---- Bé-kiok Thóu-ung
勿放弃汝其幻想。当幻想无在了,汝还好生存,但虽生犹死。      ——马克•吐温
我不觉得有nz啊... 我们揭东还有我汕头潮州的朋友发j/z的音是很显然的/z/,略带/d/前冠而已,没有听到鼻冠音/n/(所谓冠音、前冠音是郑张尚芳说法,即缀加在主辅音前的另一个辅音)。莫非普宁比较不同?

还有,藏语、僮语(壮语,现在网上不少壮族也习惯称僚语)、泰语、苗语这些,从历史语言学上一般划分到和汉语一起的汉藏语系,一般认为汉藏语系下属四大语族,汉语族包括各“方言”(我习惯按吴安其先生称之为汉语族各语支,潮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组),藏语则和缅语、彝语等属于藏缅语族,苗语和勉语、博罗畲语等属苗瑶语族,僮语和布依语、老挝语、泰语、傣语、掸语等属于壮侗语族(又称台语族,不过和台湾的闽南台语无关)。所以一般认为是有关系的(当然如白保罗否认台语和汉藏有关,认为汉藏只是包括汉和藏缅,或者如沙加尔认为汉语和南岛语同源,乃至郑张尚芳等学者提出华澳同源,这些则都争议比较大,我上面介绍的是比较通行的由李方桂最早确立的汉藏四分语族法)。高棉语是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语言,一般认为不属于汉藏。不过按照华澳超语系假说,南亚语系可算和汉藏也有发生学的关系。

就原始的汉藏语而言,学界一般认为是有非常复杂的复辅音结构的,其中包括了这类鼻冠音。只是在汉语中这些复辅音进入中古后慢慢消失了。这类带鼻冠音的复辅音结构一般不认为是受汉语影响,而是被认为是汉藏语言普遍的特征。至于高棉语的鼻冠复辅音问题,也有可能是深层的发生学关系造成(华澳假说),又或者是由于历史上高棉和周围的汉藏语言如老挝语、泰语等频繁接触造成的语言联盟现象。

但至于闽南语言包括漳泉和潮汕等的鼻冠浊辅音问题,就比较难说了。从音理来说,我比较倾向于认为这些发音一来是由于本土底层的百越语言影响造成的(古百越语一般认为即今壮侗语族语言,和潮汕接触多的潮汕畲语,其本源或认为是苗瑶,或认为是台--壮侗),二来是由于这些浊辅音的历史来源造成(详下),而不是直接承继上古汉语的鼻冠复辅音。
当然这个问题很难一下子说清楚,而且见仁见智。你有时间可以看看郑张尚芳先生的《上古音系》,或者下载论坛上研习板块潘悟云先生的《汉语历史音韵学》一书看看上古汉语的复辅音,该书在:
http://www.ispeakmin.com/bbs/vie ... &page=1#pid9135

吴语的浊音,可能要请本坛的吴语大佬wtzdj兄来解答一下。但有一点我觉得可以肯定的就是,闽语的b,g,其来源和吴语的b,g本就不同。吴语的b,g所管的字基本对应中古的浊音声母并母b、群母g,而闽南语、潮汕话的b是由中古明母m、微母ɱ,g则由中古疑母ŋ演变而来, 也就说,其来源本就和吴语不一样,对应的字也不一样。 既然闽南潮汕的b,g来源于原来中古的m,ɱ和ŋ,那么在演变成现在的b,g时,仍然残留着原初的m,ɱ和ŋ痕迹就很可理解,而这些残留的m,ɱ和ŋ痕迹由于周围百越语鼻冠音结构的同化影响,变成了附缀在b,g前面的冠音而没有彻底消失,于是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欢迎指正。

[ 本帖最後由 輶轩使者 於 2007-11-20 11:24 編輯 ]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z普宁也一样,我还以为d z和nz是一样的。
Mài pàng-khì lù--âi huàng-siŏⁿ. Tng huàng-siŏⁿ bô tŏ--àu, lú huáng hó seⁿ-tshûng, tăng sûi-seⁿ iû-sí.
      ---- Bé-kiok Thóu-ung
勿放弃汝其幻想。当幻想无在了,汝还好生存,但虽生犹死。      ——马克•吐温
潮语是否存在过浊辅音d呢?
Mài pàng-khì lù--âi huàng-siŏⁿ. Tng huàng-siŏⁿ bô tŏ--àu, lú huáng hó seⁿ-tshûng, tăng sûi-seⁿ iû-sí.
      ---- Bé-kiok Thóu-ung
勿放弃汝其幻想。当幻想无在了,汝还好生存,但虽生犹死。      ——马克•吐温
应该存在过,不过不是纯粹的d,应该是和闽南现在一样的处于l和d之间的塞化流音,可以标作ld。

从一些潮州话的词汇,比如 辣lua̍h-tua̍h,懒 tuăⁿ (懒的白读音,一般误作“惰”字的读音。懒的文读是laŋ阴上),镭lui (表示钱,来自马来语丛荷兰语借入的duit/doit),可以看出曾经有一个时期潮语也有l和d相混现象(外来词镭的翻译更明显),后来大部分变成现在纯粹的边音l,而少部分则保留了d,并清化为现在的不送气t(如懒的白读和辣的 tua̍h)。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潮語和粵語中“隸”(中古来母)念清塞音声母[t]也是一边音塞化的例子。
潮语的介音i,u与辅音在一块是否复辅音?如kua是/kwa/吗?
Mài pàng-khì lù--âi huàng-siŏⁿ. Tng huàng-siŏⁿ bô tŏ--àu, lú huáng hó seⁿ-tshûng, tăng sûi-seⁿ iû-sí.
      ---- Bé-kiok Thóu-ung
勿放弃汝其幻想。当幻想无在了,汝还好生存,但虽生犹死。      ——马克•吐温

回復 #7 宁之囝 的帖子

不一样。

潮语的二合元音或三合元音的介音i、u之类和后面结合紧密,和声母结合不密。

连对无意义音位区别极其敏感的传教士们也没有觉得潮语或闽南语具有类似粤语圆唇化的舌根音。

粤语的kw-、khw-类圆唇化舌根音是潮语中不存在的。粤语那类是独立的声母,-w-这里其实是表示k-,kh-发音同时的一种伴随的圆唇特征。这个-w-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介音,所以常常是用小号的、悬挂的w标在k或kh的右上方。它和后面的元音结合极为松散,现代还有逐渐退化成单纯的舌根音k-,kh-的倾向(去唇化过程)。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8 輶轩使者 的帖子

为什么听起来跟有介音无异?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8-1-12 13:06 發表
粤语那类是独立的声母,-w-这里其实是表示k-,kh-发音同时的一种伴随的圆唇特征。这个-w-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介音,所以常常是用小号的、悬挂的w标在k或kh的右上方。它和后面的元音结合极为松散,
聽君一席話,恍然有所悟。難怪感覺就是和有介音的不一樣。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