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兄回忆福州生活的这篇小散文来看,他不喜欢虾油。
福州侬煮食,凊彩(chhìn-chhái)项 菜 攏 soah(撒) hit-lō 「蝦油」,害 我 食kah 强beh bōe记得 啥物 是 好料的。
我在泉州近两年,也从没听说泉州有类似的调料。泉州人谈及福州菜,最爱抱怨的就是甜。

我不喜欢虾油,不是因为不卫生(不过传统做豉油虾油的手工坊的确是不卫生,现在应该好多了),而是不习惯那呛味。撒在汤里还不错,拿来沾着吃就不习惯了。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回復 #9 lumiere 的帖子

呵呵,因为泰国潮州人的数量是泰国华人中最多的啊。一般认为潮人自南宋末年开始移居暹罗,现今泰国有500万潮州人,在华人中所占比例一说是40-50%,一说是80%。
泰国是潮州人在东南亚中人数最多的国家,亦掌握泰国经济之实权,他们虽然归化泰国,但婚丧喜庆,四时八节,仍不忘祖国之传统。甚至挂中国字画,食潮州菜肴,饮潮州功夫茶,无一不保持家乡之习俗,所以泰国曼谷曾被人称为“小潮州”。
我的推理,也只是建立在泰-潮之间交流密切,不仅有很多词汇、语音影响(互相借词),而且菜式也有很多影响,包括潮州馃条之类也成为泰国菜特色之一。
许多朋友感觉泰国菜离不开辣,其实不然。由于泰国长住的大部分潮州华人引进了潮汕的饮食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与变更,不知不觉间两地菜式相互综合、融为一体,使得泰国菜在口味上大部分都注重鲜味和香料,炒菜时多加入香草、薄荷叶、鱼露、金不唤、泰椒、九层塔草等。值得一试的当属“泰国冬阴功”。不吃辣的朋友可以试试泰式炒饭或炒粉,红绿咖喱与牛肉或海鲜搭配就是地地道道的泰国风味菜。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復 #12 輶轩使者 的帖子

因为我知道越南人也爱吃虾油,所以猜想整个华南沿海到东南亚都有食虾油的传统,至于谁影响谁就不知道了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回復 #13 lumiere 的帖子

华南的广府人就不使用鱼露。使用鱼露的菜在广府人看来就是潮州菜。比如同是各自菜式中常用的芥蓝,广府菜用的是“飞水”加蚝油的“软炒”:先将菜放入油盐水中“飞”熟,捞出滤水,排列盘中,再淋上蚝油味精上桌。而潮州菜用的则是“热油”加鱼露的“硬炒”,所谓"厚膋(lâ)"、 "猛火" 、"芳臊汤"(鱼露)三要诀。

lu兄所说的谁影响谁问题,可能需要从语言上去探求。比如沙茶,从语言上看可以看出显然不是华产,所以闽南潮汕喜用沙茶习惯显然是外来的。但鱼露二字显然不像沙茶那样是音译,所以是借出还是贷入就比较难说,我不懂泰语和越南语,不知道他们对鱼露是怎么称呼的,假如会是类似潮语之类的发音,就比较明显了。假如不是音译,则就无法从语言上证明,要去历史典籍里了解下他们古时候有无此俗了。

Anyway,我所持的泰国受潮州影响说,在Wikipedia上亦有类似观点。Wiki的“鱼露”条:
魚露是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調味料之一,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魚露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僑民傳到越南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如今21世紀歐洲也有逐漸流行。現在除越南外,其他中南半島國家亦有生產,特別是泰國產量最高,但質量、味道鹹而不鮮,遠不如越南和廣東潮州。
当然也看到相反的观点,比如《防城港日报》2008年1月10日有:
鱼露原产自越南,后传到其他东南亚国家及东亚国家,……
所以这东西真不好说。希望有会越南语或是泰语的朋友来探究一下。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