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9-10-21 20:20 發表
次浊字(鼻流音类)在潮语就是多数文读归阴上,白读归阳上阳去。
就是 ng, n, l, m 這些聲母麼?
舉些字給我看看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竝音蠡”是拿了一个同音字“蠡”给“礼”字注音,“蠡”有卢启切,这也是个来母齐韵上声字。
中古同一韵在后世往往分化成不同的韵,这多半与相拼的声母有关,或者是属于不同的语音层次。像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广州话中分别读成 ng thou fu ,一点也不押韵。要我的话,我可能先看这个字中古的声韵调是什么,然后在某种方言中声韵调分别是怎样变化的,然后再推导一下,直接切的话,往往会切出该方音中不存在的音。
中古反切一般不能直接硬切的。
我覺得如果有竝音, 可以用竝音來確定韻母。不曉得對不對…
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竝疑古切,音五。
從廣府話的角度來看,並音「五」就可以確定韻母是成音節輔音了。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中古的同音字在后世也常有分化的情形,比如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再比如“绳塍”《广韵》都是食陵切,但现在一个读 sheng ,一个读 c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