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的字

或许取“填”(堂练切)吧。

可是取填的话,我觉得还不如直接取“奠”了……反正都是“定也”,奠更直接,不像填还带一大堆别的意思。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9-11-19 23:28 發表
揭阳的橂一般是作为表示硬的那个字,tāiⁿ,府城的tōiⁿ ...
三鄉話表示「不軟」的那個字讀「daai21 (陰去)」。
原帖由 tpyao 於 2009-11-20 18:29 發表


三鄉話表示「不軟」的那個字讀「daai21 (陰去)」。
李如龙认为本字是“橂”,见下图

橂.gif (21.58 KB)

橂.gif

「堅穩、強硬」,三鄉話講「緊橂 - gin21 daai21」

老人家手腳不靈巧,三鄉話說他們「腳橂手橂 - kaa33 daai21 ciu212 daai21」。

「橂」的本義是木理細密。木理細密的木材,質地自是堅硬,用作門檻材料,特別適合。
唐代颜师古《匡谬正俗》:
问曰:俗谓门限为门蒨,何也。
答曰:按《尔雅》曰:柣谓之阈。郭景纯注曰:门限也,音切。今言门蒨,是柣声之转耳,字宜为柣而作切音


宋代王观国《学林》第133 切 :
《前汉·外戚传》曰:“孝成赵皇后,宠少衰,而弟绝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冒黄金涂,白玉阶。”颜师古注曰:“切,门限也。音千结反。沓,冒其头,以金涂其上。”……户限谓之切者,其限齐如刀之切物,所谓一切者,亦取一概整齐之义。《前汉·平帝纪》,元始元年,诏“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颜师古注曰:“一切者,犹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凡此言一切,皆读音千结切,其义皆同也,惟佛书一切音砌,儒家不袭其音。

颜师古《汉书》注谓意为门槛的“切”读音是千结反。切(千结切)、蒨都是山摄四等字。切,《广韵》千结切,又七计切。蒨,《广韵》仓甸切。谓门切为门蒨,是屑先二韵对转。

今江西黎川谓门槛为门灿,正合于门蒨,四等字无介音。不过从附近其他地方看,后字除了读轻声的外,也有读上声的,可能黎川这个阴去的“灿”是从上声变来的,属于降变调。黎川的降变调大量用于名词,调值与阴去相同。

《尔雅·释宫》:柣谓之阈。柣即门槛,《广韵》直一切,又千结切。后一音与“切”字同音,可能属于训读。《集韵》柣有徒结切。《左传·庄公二十八年:“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杜预注:“桔柣,郑远郊之门也。”可惜徒结切的“柣”无门限之意,不然我们也可以像颜师古说“门蒨是柣声之转”那样,说闽语里面被李如龙等人写成门䧘的这个说法是门柣之转。

[ 本帖最後由 在山 於 2010-10-23 16:45 編輯 ]
原帖由 tpyao 於 2009-11-20 23:38 發表
「堅穩、強硬」,三鄉話講「緊橂 - gin21 daai21」

老人家手腳不靈巧,三鄉話說他們「腳橂手橂 - kaa33 daai21 ciu212 daai21」。

「橂」的本義是木理細密。木理細密的木材,質地自是堅硬,用作門檻材料,特別適合。 ...
《集韻》堂練切收有“橂”“槙”二字:槙,木根相迫緻也;橂,木理堅密

另據《康熙字典》“稹”字條:《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陽也者,稹理而堅。隂也者,疏理而柔。《註》陽木文理緻而堅。鄭司農云:稹,讀爲奠祭之奠。

《集韻》所收之“橂”應是後起的形聲字,本字應是鄭司農說的“稹”。“槙縝稹”都有細密之意,三字同源,具體請看王力《同源字典》第690-691葉。
1

评分次数

[quote]原帖由 在山 於 2009-11-18 12:56 發表
李如龙把建宁记为“门䧘”,后字音 tham 上声;
建宁有m韻尾嗎?
建寧話是最存古的贛語, 三套韻尾都有保留.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原帖由 章湘泽 於 2010-10-24 13:07 發表
[quote]原帖由 在山 於 2009-11-18 12:56 發表
李如龙把建宁记为“门䧘”,后字音 tham 上声;
对建宁的记音中,tham than 都有,怀疑前者是记音错误。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建宁是 tham 上声,那也可以对应广州的 tsham 阳上 ,白宛如写成“椠”字,《集韵》在敢切,断木为椠。全浊上声字在建宁有一部分仍读上声。因为材料比较乱,这很难说。
江西宁都是 tsham 阴平,这应该是对应于梅县的 khiam 阴平,本字就是“槛”。这倒没什么可疑,因为宁都的见组字在细音前的特殊变化所致。比如骄=糟 tsau ,香=桑 song 。福建宁化 tshang 阴平 不清楚,但怀疑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