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業已成為「京孫戲」

雖然是老調重彈,不過還是很~!#%&R
看來閩劇那些戲子們的末路也不遠了,如今居然混到做二八京腔的孫子還大言不慚。
强调市场会失去自身特色?闽剧推普通话版引发争论
http://ent.sina.com.cn/x/2005-06-21/0145757673.html

  不是福州人照样可以听懂闽剧——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正在进行一项新的尝试,用普通话演闽剧,并计划以入选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之一的《贬官记》“投石问路”。但此举也引来了争议。

  “我们这里可不比江浙地区,方言大同小异,只要汽车开出福州两个小时,就没人能听得懂福州话。”因为语言成了“绊路石”阻碍着闽剧走出福州地区,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林瑛十分苦恼,下决心要为闽剧“变调”。昨天她向记者表示,希望“变调”后的闽剧可以走出福州,走向全国,吸引更多的观众。

  正在外地开会的林瑛,虽然只能靠手机来接受记者采访,但她丝毫没有吝惜话费,对记者的提问回答得十分详尽。她认为,一定要向记者表达清楚闽剧改用普通话的目的和效果,绝不是从此以后闽剧成了福州人演京剧。林瑛说:“此举并非首创,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闽剧到上海、北京演出时用的就是普通话,至今部分上海观众仍对该剧记忆犹新。当时演出的《沙家浜》等‘样板戏’,用的也是普通话。虽然带有浓重的‘地瓜腔’,但是大家都能听懂。”她还举例说,那时在演《海港》的时候,演员把“老码头”说成“老马桶”,观众并不觉得可笑,因为观众比较熟悉这出戏,再联系前后剧情,完全知道演员要表达的意思。

  一出戏将有两种语言版

  “语言是地方戏发展的一大障碍,听不懂,看不懂,谈何欣赏?”林瑛认为,由于语言障碍,像已入围十大“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贬官记》就因此一直无法打开局面,市场范围很小。“这出戏,我们已经在北京演出过三次,第一次用的是闽语,很多专家都表示听着很费劲,精力都用在看字幕上了,不能专心地欣赏演员的表演。而第二次、第三次我们改成普通话演出后,专家们的态度就明显有了变化,对这出戏也很满意。”

  打造“普通话版”的闽剧是否有困难呢?林瑛表示,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的演员都是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很快。他们也并非都是福州人,有些人也听不懂福州话,所以平常在院里大家也都讲普通话。以前我们老开玩笑说,要让大家尽量多用福州话交流,担心他们说惯了普通话在台上说福州话不地道了。现在,我们要让大家把普通话说得观众能听清楚。我们的‘普通话版’《贬官记》依然保留原有的闽剧音乐,只是演员的唱腔念白改成普通话。如果有一个两音实在拐不过去,那就按福州话来唱。我们并不是播音员,所以我们不要求他们字正腔圆,带点浓郁的‘地瓜腔’也没关系,这也是福州话的一个特色,只要观众能够听懂就行。”

  林瑛表示,并非今后他们演的闽剧就完全采用普通话了,而是一出戏要有两个版本,在福州方言区演出时,依然用福州话,到了外面则用普通话。这样两种欣赏要求就都能满足了。“目前,我们打算先到福州周边的部队里试演,接下来的出访演出我们也都打算带‘普通话版’。”

  专家:改普通话会削弱自身特色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大胆”创举,得到不少人的赞许,也有些专家和戏迷担心,不唱方言的闽剧还会是闽剧吗?

  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班主任张关正教授说:“我非常理解戏曲院团希望走向市场的愿望,而且地方戏改用普通话演出这也不是第一家了。但是这种做法一定要慎重。我在北京看的是闽语版的《贬官记》,我觉得挺好。虽然看字幕会分散欣赏注意力,但能欣赏到很纯正的地方戏味道。地方戏在曲调上的设置就是配合方言的,方言对一个地方戏也是十分重要的,闽剧的音乐声腔都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的,其文化内涵和戏曲的韵味也包含在其中。闽剧相对于别的剧种,在表演上的特色不是很突出,真正的特点表现在方言和音乐上,如果改成普通话,将大大减少闽剧自身的特色。”

  观众:能听懂看的人就会多些

  记者特意在长安大戏院采访了一些对戏曲比较了解的观众。与专家们的谨慎态度相比,观众对有语言障碍的地方剧种改用普通话到其他地方演出,倒比较乐意接受。阜外医院一位叫张建林的眼科医生说:“如果真想看这出戏,就不会在乎语言的障碍。第一次在电视上看上海滑稽戏的时候,也因为语言听不懂没能看下去,但是后来看了很多有特色的地方戏后,也觉得看着很有意思。外国电影配上字幕都能看懂,所以无所谓什么版本。但我觉得为初看戏曲的朋友搞搞‘普通话版’也非常好。”

  中关村奇乐电子产品开发公司的吴涛认为:“地方戏如果听不懂,看的人肯定会少,我肯定不会去看。用普通话演闽剧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好的,能听懂看的人就会多一些。虽然不能看一出戏就了解了一个剧种,但起码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信报记者唐雪薇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jrb/gb/content/2005-06/29/content_771331.htm
用普通话唱闽剧,好!
陈曲

  闽剧是福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她目前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省实验闽剧院独辟蹊径,提出大胆改革的设想:改用普通话演唱闽剧。此议可谓新颖,素来痴迷闽剧的我也是举双手赞成。

  此改革的最大好处,就是打破地域的限制,对福州地区以外的戏剧爱好者产生欣赏的魅力。因为,懂福州方言的人口毕竟有限,而能够欣赏闽剧的人更少。闽剧编剧不乏奇才,当初演出《贬官记》《炼印》,可谓名重一时、誉满八闽。然而,对不懂福州方言的外地人来说,只能是望“戏”兴叹;外地人边看字幕边看舞台,剧情的魅力就大打折扣了。改用普通话后,只要有好剧本,闽剧就有可能冲出福州,走出福建,扩大闽剧的影响。

  以往,方言闽剧很难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譬如,舞台丑角说:我和你“一把米甩壁——毛石粒加粒”(意为“我和你毫无关系”),老观众就会会心地笑起来,而年轻人可能茫然不知何意;二是年轻人不耐烦头摇来摆去边看字幕边看舞台,因为他们认为戏剧欣赏应该轻松而不应该受累。闽剧改用普通话以后,可能会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使他们坐得下来、听得下去。

  戏剧文化是在比较、交流中发展的。方言闽剧在比较、交流方面少有施展的空间。原因就是了解福州方言魅力的人太少。记得当初闽剧《贬官记》晋京演出,就临时改用普通话。这样,语言方面的魅力虽已经大打折扣,然而此剧还是获得了“十大精品”的称号。如果长期使用普通话,在用字押韵、唱腔发挥方面更讲究一些,效果可能更佳。何况,我们已有普通话演出闽剧的实践,为什么不大胆走得更远一些呢?

  当然,普通话演出闽剧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舞台音乐与独具魅力的方言是原闽剧的两大支柱,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今去掉一个支柱,只保留了原来的曲牌、音乐,原有的方言押韵的唱段以及道白都要重新设计。既要考虑普通话用字的押韵,又要讲究北方语言幽默的风格。若要取得改革的成果,非下九牛二虎之苦功不可。

  改革必有磕磕碰碰,必有坎坷曲折,然而,它符合我们时代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因而笔者支持这种改革,并向筚路蓝缕的改革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前,所有時間都花在福州語的排練上,現在要揀出時間排練煲冬瓜版的,不曉得戲子們能否顧及福州語的閩劇質量。
以前,全心全意用福州語編詞,如今還要絞盡腦汁考慮煲冬瓜能否押韻,不曉得戲子是「捨閩就瓜」還是「瓜閩兼取」而讓閩劇不倫不類呢?

真是個悲劇的世代…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所以我非常羡慕河南那边的同学,他说那边家长常常把小孩送去豫剧学校里面。同学也有很爱看的。
没的比啊。。
尊重是一种美德。
潮剧要是普化估计被人砍…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所以, 我對福州整個族群已經絕望了.

語言, 文化, 都沒人愛. 大量福州人有著強烈的自卑感, 對自己家鄉一無所知, 對自己家鄉的事物任其消亡, 對北方又有強烈的諂媚心態, 又急於從北仔那裡引入北方話, 如今幾乎所有的福州人(連老人)表達感謝的時候都要煲冬瓜說 sie sie, 而對自己老祖宗的那個'起動'置之不理.
昔日福州府城湧現大量有思想的名人, 如今個個福州府城人都是行屍走肉而已, 整個府城文化凋敝不堪, 就算有文人, 名人, 也是靠北貨.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感觉福州的名人除了海军那部分的都是靠北货吧。林则徐啊冰心都是跑到北京去的,林纾和严复则是出名以后跑去北京住,还有郑孝胥啊还跑去东北当宰相
尊重是一种美德。
那個時代的靠北跟今天的靠北, 我覺得在本質上有不同.
那個時代的「靠北貨」還不劣等到媚北而甘滅祖宗的語言和文化, 如上面帖子中的林瑛和陳曲之流.
最愛還是閩東語(Eastern Ming Language)..., 欲罷不能.

 平上去入
上1234
下5678

回復 #3 輶轩使者 的帖子

在泰国不是有尝试用 泰语 来表演潮剧么?
貌似反应不是很好~~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早幾年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新聞就反感,閩劇除了福州話以外,還有什麼特色?人家憑什麼去看普通話的閩劇?
一张桌子就是一个舞台,几个上下翻飞、左右腾挪的木偶,伴着抑扬顿挫的闽剧唱腔,便是一台“墙头戏”。5日下午,记者在岳峰街道二化社区见到了表演闽剧“墙头戏”30年的福州光华剧团团长施祖雄,为了不让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失传,他花8年时间,整理出一套110多万字的闽剧剧本。






http://www.fjnet.cn/f/2009-03/17/content_13321.htm
  “我们这里可不比江浙地区,方言大同小异,只要汽车开出福州两个小时,就没人能听得懂福州话。”
----------- 话说福州有个越剧团的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