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Zaitun
- 來自
- 泉州府晉江縣城東門
|
1#
发表于 2010-5-2 00:21
台灣人以為「西北雨」是台灣才有的詞
所謂「西北雨」,就是指台灣北部地區夏季午後,因對流層大氣受到太陽輻射,而發生熱力對流作用,所產生之熱雷雨,也叫做氣團性雷雨。
「西北雨」一詞的由來如何呢?具新編台語溯源第二八四至二八六頁之記載說:有補傘老人指稱西北雨為「獅豹雨」的訛音,因為這種雨來勢凶猛,有如獅豹奔騰;另有老農認為是「三八雨」的變音,因為這種雨來臨時,好似一個「三八」婦女,幾近瘋狂,蠻不講理。前述兩種說法皆為民間傳說,缺乏古籍文獻記載之佐證。還有一種民間之說法,「西北雨」都在午後太陽「西」斜時發生,這是「西」字的出處,而「北」字代表水(北方壬癸水),並無方位的意思。「西北雨」就是指太陽西斜後所下的雨水。這個說法同樣缺乏古籍文獻記載之佐證。
其實,「西北雨」一詞,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經有史書和方志記載,清聖祖康熙三十三年(西元一六九四年),高拱乾就在台灣府志卷七風土志「風信」條中說:「五、六、七月(指農曆)間,風雨俱至,即俗所謂西北雨,風時雨也。」(後來亦見於福建通志)清高宗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王必昌在修台灣縣志卷二山水篇時,也說:「凡疾風峽雨,驟至而驟止,俗呼為西北雨,亦曰風時雨。」(嘉慶十二年,謝金鑾修台灣縣志卷一地志篇;道光十五年,李元春撰台灣志略時,亦皆引用該文)按前文所說的「西北雨」,由文義看來,可以指受颱風影響所造成的勁風驟雨,也可以指夏日午後之氣團雷雨(熱雷雨)。
清穆宗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陳培桂在淡水廳志卷十一風俗篇中對「西北雨」一詞,又有更詳的解釋,而且還敘述其特性,文曰:「五、六月間,盛暑鬱積,東南雲蒸,雷聞震厲,滂沱立至,謂之西北雨。蓋東南風一送雨,仍歸西北也。此雨不久便晴,多連發三午。」很明顯,這是指台北盆地夏日午後所出現之雷陣雨,故多連續出現三個下午。因為從東南方移向西北方,所以又叫做「西北雨」。
由本文之敘述,可見有關「西北雨」一詞之由來,民間傳說並不可靠。而正確的解釋要推清穆宗同治十年,陳培桂在淡水廳志卷十一風俗篇中所敘述的,夏日午後從台北盆地東南方(今日松山、新店、烏來一帶山區)移向西北方的氣團雷雨(熱雷雨),才叫做「西北雨」,且多連續出現三個下午,與今日氣象觀測紀錄,大致符合。
|
Lín tio̍h huán-hué; in-ūi thian-kok kūn la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