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im 於 2011-7-30 14:46 發表
好像跟我所說的無關,-ing在台灣也不是處處都有明顯的ə,
我前女友的歸仁口音就沒有,
-ik在台灣也不是處處都有明顯的ə,台北就沒有,

而是我們若把海豐、電白、三鄉的-iok或-iak分為一組,
潮汕、閩南的-ek/-ik韻分為一組,

...
从林伦伦《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所附字表来看,电白的iak 、海丰和三乡的iok 没有看到来自曾梗二摄的。
中山三乡的 iok 来自宕摄和通摄入声字,而汕头的 ek 没看到来自宕摄入声字的,所以我推测这个读音来自通摄入声字。
我之前沒說的很清楚,我的懷疑是:

例如之前看本版三鄉話的部份,
三鄉現在的曾梗的-ik疑似近代倂入了-ip,
也有的是隨著文讀層消失而從表面上看來消失,

但這無法否定過去曾梗是有-ik的,
而若現在通攝字的-iok也是-ik/-ek裂化來的,
或者因為-ik出現了介音ə/ɤ造成了發音接近的音位混亂,
而發生的時間在潮州或說电白、海丰和三乡未分化的共同源頭時,
那他可能會有個別字出現相混的過程,
使得他後來走通攝字的演變路線但卻不是個通攝字,

譬如說"雀"是個宕攝字,台灣卻有chhik的發音
chhek-chiáu-á, 拍算是 粟鳥仔.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原帖由 Lim 於 2011-7-29 23:27 發表
鹿       绿       熟
汕头:tek     lek     sek
海丰:tiok    liok    siok
电白:tiak    liak     ɬiak
三乡:liok    liok    siok

這應該導不出通攝三等的結論,
在閩南這類字為-ek/-ik,實際發音帶有介音,
介音隨口音不 ...
我得澄清一點,我的三鄉話注音,所用並非 IPA, 多少有所誤導,例如 「綠 - leok33」、「熟 - seok33」、「續 - zeok33 」、「粟 (稻) - ceok31」,當中的 eo 實際上是單元音 [œ ]。這可能是受到粵語影響。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1-7-31 11:21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鹿"的聲母念成t也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而且漳泉話好像都是念lok8的來母通攝念法,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回kiamhui兄:

我也認為是"粟鳥",
但另一詞"雀猴"有chhiak-kau5和chhik-kau5兩種唸法,
"金雀花"也有kim-chhiok-hue和kim-chik-hue兩種唸法,
這就是我12樓舉例語音相近混淆的產生使我們不一定要從通攝找字的原因

回tpyao兄:

我想在山兄資料來源是看林伦伦《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的字表吧,
不過若林倫倫紀錄的和你說的母語差異如此之大,
究竟他記述的是其他方言點、其他小片還是什麼原因就須討論釐清了,

回追命同學:
l-->t在漢語可視為濁音清化,閩南語許多字尤其是虛詞都有清濁混讀並不算太奇怪,
問題在"鹿"的-ok/-ak合於通攝一等,但-ik/-ek在通攝裡只能往三等找,
差別在於中古期的介音,

不過如果這也是上古期就分化的同源詞,往中古做比較也是罔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