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ⁿ

原帖由 此君 於 2010-3-7 23:51 發表
...
相较之,“栀”字,中古音 章母三等开口支韵平声,合潮音 tsi
但此字亦可读 ki,如中药的“黄栀” 亦作“黄枝”;凤凰茶中的“黄枝香”是指该茶有栀子花的香味。(还有如:ki-kué,ki-tsàng)
...
中药以及茶叶的 ki 应该是 “栀” 没错,但是 kiⁿ-kué 及 kiⁿ-tsàng 的 kiⁿ 也是 “栀”?
各位可有做 “kiⁿ-kué” 所掺加那种植物的实物图片?


另外,用同 “碱” 的 kiⁿ 不知又是何物?有无人晓得?

回復 #1 lee 的帖子

ki-kué  
ki-tsàng
我处无鼻化……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我处同lee兄

有鼻化。

所以我总觉得就是那种碱……当然我没见过实物,只是感觉。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我姥姥有时候

会把洗衣粉叫 kiⁿ.

另还听过 tshòi-kiⁿ.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這種東西,生活上常用,名稱寫法講法,因地而異,廣府民間講「gaan2」寫「梘」,番梘、香梘、梘粉,均作洗滌之用。梘水則常用作食物添加劑,有梘水麵、梘水粽,焯油菜的水中加少許梘水,油菜不但腍爽,色澤也特別翠綠。

在學校教本裡,這種東西粵語還是講「gaan2」,但是繁體字一般寫「鹼」,也有寫「碱」的,甚至有人寫「堿」。也曾見過教科書用「鹻 」字,這可能是因為有些地方(例如中山)的人稱這種東西叫「gim54」,他們稱「梘水粽」為「gim54 zung33」。

在三鄉,這種東西叫做「gi33」,看來源自中山粵語的「gim54」字。「梘水粽」我們叫「gi33 zaang212」。我們還有「鹻糕 - gi33 gau33」。

「梔」字三鄉話也講「gi33」。黃梔花很清香,黃梔子則非常苦澀。相信沒有人用黃梔子泡水做「梘水粽」。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回復 #6 tpyao 的帖子

那个gi33也可能和潮汕地区的ki、kiⁿ是一伙的,而不必然是来自中山粤语的gim也

我感觉揭阳那个kiⁿ粿也和栀子没啥关系。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10-5-12 04:15 發表
那个gi33也可能和潮汕地区的ki、kiⁿ是一伙的,而不必然是来自中山粤语的gim也

我感觉揭阳那个kiⁿ粿也和栀子没啥关系。
看了曾師所言,我再把「梘」「鹼」「碱」「鹻」放在一起,從不同的字音思考它們的寫法。我覺得三鄉話〔gi33〕和潮汕話〔ki、kiⁿ〕的寫法是「梘」(從木見聲);中山粵語〔gim54〕的寫法是「鹻」(從鹵兼聲),三鄉話的〔gi33〕與此無關;粵普「梘」「鹼」「碱」「鹻」四字均讀〔gaan2〕,但是此四字的聲部在現實中均無〔gaan2〕音。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栀粿的原料为糯米,自古的制作方法是用糯米浸渍后用手工推石磨磨成粉浆,配入捣碎栀子(民间多称枝子或黄枝)浸泡滤渣成为黄色药液,然后又再用铺姜碱液拌匀(铺姜是潮汕通称的青草药,晒干煅成炭末,浸水滤渣取液),时下因加工工序麻烦而难得,故常用碳酸氢钠(苏打粉)加入浓茶水与糯米浆(粿浆)搓匀盛放入蒸笼炉火蒸熟,便成为黄色晶莹润滑的香喷喷优质栀粿。吃时蘸粘着白砂糖美食,甜润爽口,凉喉解渴,其色、香、味俱佳,深受潮人的喜爱。

我想说的是,ki-kué是得名于古时用“栀子”为原料。栀子可以作为黄色染料。
现在的ki-kué则是用“茶水”来染色……
,   
,   
,   
  

真剣にやると、知恵が出る。

Ĉiu rajtas lerni la gepatran lingvon,kaj la internacian lingvon.

namah samanta buddhanam vajra me

微博  http://weibo.com/bambooheng

回復 #9 此君 的帖子

如此說來,則此 ki (不能有鼻化音的「栀」) 不同彼ki (可有鼻化音的「鹻)」了,互不同源。

ki-kué 既然確有栀子成分,寫「栀粿」當無違反商品說明規例。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