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福州语
- 來自
- Lo̤-nguong
|
25#
发表于 2007-11-24 16:52
我读《福州疍民调查》的笔记
笔记是我去年在图书馆翻看吴高梓的《福州疍民调查》时做的,记了些我觉得有用的信息,比较粗糙。因为近来一直没空去翻拍原书,只好把这个笔记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福州疍民调查, 吴高梓,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929年6月
调查时间:1928年8月中旬至9月底。
调查缘由:原本吴高梓想去调查福州北岭的畲民,但因为其时北岭匪患甚重,为安全考虑,吴高梓转而去调查福州城内外的疍民。
1. 称谓由来:
(1)福州市民称疍民为“科题”,疑为“裸蹄”。
(2)疍民自称“科题”乃“郭倪”二字转音,原疍民有“郭”、“倪”二姓。这个说法吴高梓不以为然。
(3)“曲蹄”:疑为睡姿“曲蹄”。
(4)“诃黎”,见闽诗人张亨甫(道光间绍武人)风土诗:“闽俗真殊异,遗风自汉唐。手香笼苜莉,齿黑嗜槟榔。诃囝谁能赋,诃黎不可祥。家家爱鱼菜,疑是海人乡。” 黎,民也;诃,斥也。“诃黎”:诃斥之民?
2. 社会地位:
民国以前:(1)不准陆居;(2)不准穿绸;(3)不许读书;(4)不许应试
民国以后逐渐解放束缚
3. 家庭制度与经济:
工作多为渡客。从台江汎到舍人庙,泛船浦、海关埕一带,来往每人8枚铜元。小火轮船捐每月2元4角,搭客过江的渡船月捐1元2角。
疍民居住与营业地点:台江汎、三县洲、瀛洲、洪山桥、马江。
每艘船月收入四五十元。
父权社会,妇女劳作。
4. 宗教与教育:
多信佛道,1/4信天主教。天主教在开海禁之后传入,信天主教的疍民多半家道不大富有,但多数心地清白,不贪小利,且公德心颇重,不似其他疍民的诡滑贪利。
教育:民国以来少数疍民送子女读书,目的仅在粗识文字。疍民以为女子无需教育,全福州疍民中只有一个女子受过中等学校教育,据说后来嫁往陆上。
5. 服饰与娱乐:服饰简陋,多穿土布。妇女梳尖螺髻,天足,穿耳。几无娱乐,多上岸寻娱乐。
6. 习俗:
(1)婚嫁。多父母做主,也有媒人先说合的。程序:送礼、冠礼(“做出动”、成人礼)、请奶(陈靖姑)、过关。家道殷实的男方聘礼多在四五百元。新娘18岁忌出嫁,结婚到男家一般在黑夜,有哭嫁习俗。疍女可以嫁上岸,疍男不娶岸上之女。贞操观念淡薄,对婚前性行为与寡后再嫁并不在意,“守节”之事无法见到。亦有娶妾的。
(2)丧葬:与福州汉民同。
(3)除夕时疍民将船驶入江中,竹篙一插,索债的人上不了船,名曰“迁篙”。
7. 船妓:“船仔妹”。亦被疍民所不齿的行业,福州操神女生涯的疍民仅五家,二十余人。
8. 疍民对自身来源的传说:
(1)天上掉扫帚,一在岸(汉民),一在水(疍民)
(2)王审知入闽,化兵为农,夺原住民田产房舍,趋之下水营生 |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