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8-1-17 18:54 發表
我之前知道“瀑布”在廈門話的講法是“水沯”(tsúi-chhiâng)。現在去查詞典,發現講法很多:

1          chio̍h-chià(石庶)        瀑布        water fall;
2          chúi-chhiâng        (水chhiâng)        瀑布        waterfall;
3          chúi-chhiâng-chhē(水沖泚)         ...
闽南语的“石”字究竟有无送气呢?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原帖由 輶轩使者 於 2008-1-19 18:14 發表

日本语是至今仍很有活力的一种语言, 但它中间照样有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 甚至汉语词的数量占其总词汇量的70%以上(正式语体可以达到80%或更高比率), 但却没有动摇日语的根本. 它的汉语词也是有自己的读法规则, 即可以说已经"和化"了.     方言和共同语我觉得也可以接受这一点, 关键是要把汉字词读音本土化.
一句話:詞匯是最容易被引進的!

不過好像漢語詞匯被過大夸大了。日語中的外來詞(英美系的)已經佔了很大的比重了!

[ 本帖最後由 鴻雁於飛 於 2008-1-19 22:50 編輯 ]
原帖由 GnuDoyng 於 2008-1-19 22:41 發表


闽南语的“石”字究竟有无送气呢?
无送气。
鹭水芗南-闽南语部落(http://hokkienese.com/)  ·
甘願做牛,毋驚無犁通拖
漈以及几个同源的表音汉字在地名上的分布似乎在闽东浙南一带不确定,我在李如龙<汉语地名学>里有看到.回学校照上来吧
尊重是一种美德。

回復 #24 liweijie 的帖子

嗯,麻煩你了~我很想看看~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南漈山.位于福建宁德市城关西南面.

九龙漈,周宁.

玉箸漈,又名玉柱漈.仙游

水漈瀑布,又称白水漈瀑布.泰宁.

浙江

白水漈 宁波

百丈漈 文成

温州楠溪江九漈石门台

景宁大漈

先搜了一下,大致分布并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闽东浙南地区.不过浙江大部分都在温州辖内.
福建区不仅限于闽东浙南,还有现在的赣语区(泰宁)莆仙区(仙游)应该是底层词.
尊重是一种美德。
我认为福州方言中没有“瀑布”这个词,因为我们是从小就使用方言的人,几十年了就是没有说过这个词!
我是户外爱好者,闽东(福州、宁德)有非常多的瀑布我们是很清楚的,我们遇到这个词都是用普通话来代替,我也没发现市区和8县中的山友有这个词的土语。
但我们发现有瀑布的地方叫什么漈的地名挺多的,估计文字的“漈”就是指瀑布吧?!
想起小时候在连续的大雨后看到山上倾泻下的瀑布,我们只说:“那个水很大、很漂亮!”,用“水”代替瀑布感觉很好笑现在想来!

回復 #27 mdese 的帖子

呵呵,有时间没见你来了,真高兴见你回来。
我也被“瀑布”所困扰,想不起对应的词。但是我不认为这个词不存在,毕竟我们的先人不会忽略山间遍布的这个自然景观的,也许要到乡村去问问才有发现,才知道是否用“漈”
Ĭng cĭng-lī, dáik cê̤ṳ-iù
因眞理,得自由
这几天思考后,我比较倾向觉得pak-pòu-tsúi/tsuâⁿ 有可能是“瀑布水/泉”的独特读法。因为杨兄提供了“暴”字一个读音“北角切”,而瀑和曝等字实际是从“暴”得声的,虽然韵书记载的瀑字是并母字,但我觉得从“暴”存在“北角切”的发音推测,不能排除从暴得声的“瀑”也具有某个帮母字的层次(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在古代当暴字孳生了北角切pak的时候,由于常见的“秀才读字爿”现象导致“瀑”字出现类似的读音层次,并在某些地方保留下来)。某些学者所谓的“字书失载”的读音,此或亦居其一。

另外,有些地区有“暴布”的说法,实际可以看作“瀑布”的非入声读法层次的遗存,因为说文记载的瀑本来就有“平到切”读音,即和暴同音,不是促声。而历代书证中,“暴布”不用于瀑布,《吕览》中的“暴布”实际是曝布(晒布匹)的意思。就目力所及,更无“暴布水”“暴布泉”之书证。

而若依照瀑从暴得声推定瀑存在一个字书/韵书失载的帮母入声“pak”读音层次,则会发现“瀑布水”“瀑布泉”之书证甚易得。检索《百度国学》,“瀑布泉”有11条,如唐代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大多数“瀑布泉”用例是来自唐代诗歌,间有宋代者;明朝的《西游记》中仍存在这个说法。“瀑布水”在《百度国学》检索得6条,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水二首》:“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书证基本也是见于唐代诗歌,间见宋代。唐代口语合于闽潮语者多有,此当不为怪。

而“暴布水”“暴布泉”则于百度国学检索无结果。“暴布”检索得吕氏春秋2处,均为“曝布(晒布匹)”之义,淮南子一处,其义亦然。

综上所述,鄙人认为十九世纪潮语的pak-pòu-tsúi/pak-pòu-tsuâⁿ应该就是“瀑布水”“瀑布泉”,“瀑”字此处推定过程为:《说文》从水暴声,而暴字中古有“【集韻】北角切,音剝”一音,瀑布水/泉这个词语出现并流行的时代正好是中古的唐宋(有些学者认为中古是汉魏六朝,认为唐代属于近古汉语。此处仍按一般观点,以唐宋属中古算),《集韵》的编撰在北宋初年,正好符合这个语言年代。

瀑音pak这个字书失载的滞古层次,与当时潮语孔子正中“瀑”的读音phâk不合(瀑的文读音phâk可以从1883年Goddard的汉英潮州方言词汇查到),这却正可以表明“瀑布水/泉”的说法和当时的官话影响应该无关,而是潮语自己保存下来的唐宋词汇。

很可惜的是,潮语现在完全没有“瀑布水”pak-pòu-tsúi“瀑布泉”pak-pòu-tsuâⁿ的说法,而全部使用官话的“瀑布”phâk-pòu了。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原帖由 limkianhui 於 2008-1-17 18:54 發表
我之前知道“瀑布”在廈門話的講法是“水沯”(tsúi-chhiâng)。現在去查詞典,發現講法很多:

1          chio̍h-chià(石庶)        瀑布        water fall;
2          chúi-chhiâng        (水chhiâng)        瀑布        waterfall;
3          chúi-chhiâng-chhē(水沖泚)         ...
发现广东的客家话中很多地方瀑布的名字带一个“漈/磜”(客家话中的磜/漈表示悬崖、瀑布等含义;严修鸿先生认为磜的本字是际,传统汉字作“際”),比如增城、陆河、梅县和丰顺都有“白水漈”,客家还有很多带磜字的地名。曾属潮州府的丰顺县素有“九汤十八磜”之称,汤者温泉也,磜者瀑布也,其著名者有龙归磜、白水磜(揭岭飞泉)等。

不过,在地名写法中该字中多被写成某种“同音字”,比如增城的白水磜被定名为“白水寨瀑布”,丰顺的龙归磜被有些人称为“龙归寨瀑布”等,似乎表明“磜”字的功能正在衰退。一般客家年轻人,比如我copine,她知道这些地方是有瀑布的,名字可能和瀑布也有关,但她不知道磜字表示瀑布。

“磜”的客家话的读音是tsai去声,与客家的“寨”tshai去声读音并不相同,以“寨”代“磜”是国语读音思维下典型的张冠李戴。

“磜”字还有另一个国定的简化字(不知是第几批简化方案),为“石”字旁加个“示”字,据说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所出版的字典上曾经出现过此简化字。广东韶关市翁源县翁源县磜下、磜头等村村民则因办二代证问题协商通过决议将,将生僻的“磜”改为同音“礤”字。

在广东省,一般民间认为漈是客家地名专用,比如一篇介绍海丰地名文化的文章(http://zhangmuming1126.blog.163. ... 909200721911231595/)如是说:
海丰以福佬民系文化为主,兼有客家民系文化和广府民系文化,反映在方言上就是福佬话(闽南话)、客家话和白话(粤语),并形成方言地名。

一般而言带有厝、墘、社、汕、埔等字为首尾的是福佬地名,多分布于平原地带……

带有嶂、背、磜、圳、坑等字为首尾的是客家地名,多分布于山区,如……磜有莲花山白水磜,西坑下磜仔、磜仔,平东下磜;圳有黄羌双成圳、圳头,海城长圳。坑有黄羌东坑、里坑,平东坑口、新坑、坑仔等。

带有滘、冲、涌、朗等字为首尾的是白话地名,多分布于沿海或水边,如附城原有新滘、和丰滘,现“滘”字已消失,冲(涌)有赤石深涌、城东台冲、赤坑流冲、联安友冲等。朗有鹅埠长朗、牛朗。
不过,这个只是“一般而言”,比如揭阳就有不少带“滘”字的地名,却与广府民系无涉;又有很多带“坑”的地名亦非客家人居住区。而大埔是纯客家县,却以“埔”为名。这至少表明广东三大民系之间由于互相交流频繁,有很多词汇都已经出现互相借用的情况,而且可能借用的历史已经非常久。

另外,我发现福建的永春县蓬壶镇、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也都有名为白水漈的瀑布(不知该地是闽语区还是客语?),加上建辉兄所说的闽南语中记载有以chio̍h-chià(我认为就是石磜二字)表示waterfall的说法,这个事实似乎表明“磜”有可能是历史上闽人和客家人均通用的对于瀑布的称呼,而且“白水磜/白水漈”这个名称大量存在于各地可能表明其为过去闽、客语共享的对大瀑布的通称而非专名。

不过,这个chià究竟是客语先发明而闽语借用,还是闽语先使用而客语引入,却就颇费思量了。此处尚无资料足以讨论此话题。

在粤东地区,客家和潮人居住区犬牙交错,揭西目前仍属潮汕,丰顺史上曾归揭邑,故而客语潮语互借词汇现象颇为常见,尤其是在比邻而居的地域更其如此。因此关于瀑布名称的磜/漈作为文化交流是有可能借入潮语的,何况从闽东、闽南情况看,似乎这个词竟是历史悠久的一个闽客共享特色词。据此推断,潮汕地区应该也存在有,或者至少曾经有过相同的叫法,即可能有建辉兄说的“石磜”chiêh-chià叫法,或许也有单用一个字的“磜”chià的。因此我本人以后将认可这种叫法,在瀑布phâk-pòu、瀑布水pak-pòu-tsúi、瀑布泉pak-pòu-tsuâⁿ之外,认同潮语中的石磜chiêh-chià和磜chià的叫法。

下面附上几张广东带“磜/漈”字名的著名瀑布之图片:

广州增城市派潭镇的白水漈/磜瀑布(落差逾300米。派潭镇为客家语区,80%以上人口母语为客语)



揭阳市揭西县京溪园镇粗坑村的黄满漈/磜瀑布群(揭西县基本上为客家语区)




梅州市丰顺县(旧属潮州府)汤西镇的白水磜(雅称“揭岭飞泉”,是丰顺著名的“九汤十八磜”之一,因丰顺古属揭阳,故称揭岭)



丰顺县龙归磜: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