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語
- Foochow
- 來自
- Canada
|
20#
发表于 2008-1-14 00:24
唉……
在你们否认《闽都别记》是福州语文学的同时,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敢否认这整本书可以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用福州话朗诵出来,并且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看字幕也许根本就听不懂。在透澈她是不是福州语文学之前,先请你们弄清楚什么叫文学?文学,脱胎乎生活语言,却又高超于生活语言。所以,请不要误认为文学总是要和日常用语如出一辙,请不要误认为只有越是本洋的词汇句法才越配称作文学——恰恰相反,有时候文学就是和下里巴人的生活语言格格不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如果会因为违背普通英国民众的口语实践而被否认为英语文学,那么世界文明史要被彻底颠覆了。所以请你们接受这个事实:汉语文学——无论是官话、闽语、吴语、客语、粤语,尽管它们的口语形式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文学形式,就像是条条溪水汇入大河那样,将归终于某种统一的模式。然而,可怜的福州语被驱逐出高雅的文学殿堂太久太久,以至于更可怜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她本应有的文学形式,一读到非口语的东西,就责难它是玷污是亵渎了。
你们咬定《闽都别记》里用的不是福州语的句法和词汇。好,请你们先谈谈你们心里的福州语的句法是什么——你们描述得清吗?我清楚地记得阮在指导lumiere的写作时曾说,尽量写短句,不要写长句,因为一写长句就会发现只能用到华语的思维方式。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就强忍住反驳的念头,但现在还是压制不住要说出来:咦?为什么长句的思维方式就一定被认作是华语的?凭什么福州语文学不能用长句?难道我们肺活量比较小吗?你们有机会可以去读读广东和香港的粤语媒体的报刊,你们一定会讶异地发现,里面除了夹杂着个别粤语词汇外,整篇文章和现代汉语几无差异,而且从来也没有人怀疑过这不是粤语文学:他们天天都在用母语默念着那些文章。
再回头来说词汇。英语在历史上积淀很多外来词汇,比如像audience、retrospect、commence——我只是随便就想到这三个词——按照你们目前的思维方式,你们也许认为文学里使用他们日耳曼本土的词汇会更好些吧——那你们换成listener、look back、begin试试?那种阳春白雪的韵律感荡然无存了。同样的道理,福州语文学里的词汇一定要是越本洋越好么?恐怕你们得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原先,我在看评话的时候,听评话先生把“听”字读成téng,把“three days”说成“三天”,就很不解:为什么福州语已经有tiăng这个话音了,还非要用téng这么生僻的文音;为什么弃福州话明明有的“工”、“日”不用,却从官话借个“天”来?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纳闷正说明了我的孤陋寡闻与不学无术:在该用文音的时候用话音,在该用外来词的时候用本土词,就像英语里该用audience、retrospect、commence的时候却用成了listener、look back、begin那样。我记得有个语言学家统计过,美国南部那些天天生活在乡村里不读书不看电视不上网的说英语的人,他们平均仅掌握500个词汇居然也能顺利地表达他们所欲表达的所有东西——别笑,我们大多数年轻人的母语水平其实就是这样子。
总之,我无意于同诸位争执《闽都别记》究竟是不是福州语文学,也无意于号召大家文学创作时构筑空中楼台,毕竟文学的定义就是很主观很感性的东西,而且她的确需要坚实的日常用语作为地基。我只是想告诉各位,福州语的博大精深,早已超乎我们在家中或在市井里听到谈到的口白,她的庐山真面绝不是今天的我们可以轻松想象或是临摹得来的。 |
Three C's define me: Chinese by birth; Canadian by choice; Christian by gr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