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那天,一个三十來歲的长乐神父來我家作彌撒, 講道的時候, 看到下面很多老人, 就改用福州話, 後來他說到一條文句, 大意是'我們今年所得的恩惠同前年所得到的恩惠比較起來其實還是多了很多很多的'. 一直說不來, 結果卡在那裡, 說 '哎呀, 茲仱怎講, 茲怎翻譯, 我... 我' 最後他改成小小句, 才把句子說了出來.
並不是福州語不能寫長句, 而是人們從小就接受華語的教育, 用華語思考, 遇到長句只能先在腦裡用華語過一遍, 然後翻譯成福州話, 而這個翻譯, 與其說翻譯, 不如說是單純的辭彙替換, 一旦碰到一些詞彙不能替換, 就像這個神父這樣卡了. 我讀盧兄的文章時候, 發現一些長句有相當明顯的華語詞彙替換的色彩, 才說那話的. 既然短句能寫本洋, 何必要寫華語式的長句.所以请你们接受这个事实:汉语文学——无论是官话、闽语、吴语、客语、粤语,尽管它们的口语形式千差万别,但它们的文学形式,就像是条条溪水汇入大河那样,将归终于某种统一的模式 沒有想到你說了這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