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章湘泽 於 2010-11-14 01:13 發表
從三鄉話dem35*21的描述來看,與潮州話的tã35最爲接近,潮州話的tã35是陽上聲,俗寫作“擲”,本字未明。不知三鄉話這個dem35*21是上聲呢?還是陽平?可否再提供一組與dem35同韻母或同聲調的字? ...
三鄉話:  dem35*21
這個標音中的35*21表示本調讀陽平,連讀變調讀陽去。
例字  粵拼標音   IPA標音
甜   dem35   tem55
沉   tem35    tʰem55
鹽   em35     em55
鹹   gem35   kem55
鉗   kem35   kʰem55
嫌   hem35   hem55
鐮   lem35    lem55
黏   nem35   nem55
蟬   sem35    sem55

[ 本帖最後由 tpyao 於 2015-10-28 11:51 編輯 ]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回復 #11 tpyao 的帖子

谢谢,從提供这些字查了一下咸摄和深摄平声字,也都未发现有语义相通的本字,这些字除“沉”、“蝉”外,都对应潮州话的iam韵阳平,跟潮州话“tã35陽上聲”可能不同来源,或许真如Nguang兄所言,跟福州語的 “diang從上砸下”有语源上的联系。
na33可能就是 著 的一种变体吧。潮州话 在这儿等 也说 na6 chí-kò tàng。著澄母鱼韵,鱼部上古为a,北朝初才经历链移跑到侯部的o位。感觉na6和to6是同一字不同层次。n-母是语流中d-母同部位鼻化或弱化的结果。塞音同部位鼻音化现象具有跨语言证据,比如日语中有舌根软颚浊塞音g变ng,英语中有t变n等。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回复 #13 輶轩使者 的帖子

na的声调应该是第5声。
na5就是“来”字,非他字。
潮州话中na5与lai5兼有人讲。
另外,“莱芜”虽然现在多数人讲lai5 bu5,不过古早一直讲na5 pou5。“莱”字的两种读音,也可以为上字的两种读音提供参考。
揣一暝,大家做伙,讲天讲地,烧烧一杯茶,惦在冷淡的繁华都市,随人过日子。

回復 #13 輶轩使者 的帖子

謝謝曾老師分享這寶貴的研究心得。

「在這裡等」,三鄉話的說法是:「naa21  du33  hai24  daan24」。這個「naa21」跟「dem35 naa33 (砸着)」的「naa33」是否可能同一個字?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姚老好!我个人感觉是有关联的。另珍珠兄,我处是有ná, lá, la7, na7等不同变体。至于lai则无。当然这个来字也有它的道理,比如进行体的标记吴语那边的学者就是支持本字为 来 字的,那个和闽语的leh, lo, to, tu, tiau, teh什么的应该同源。我是觉得和 著 相关。但 来 也讲得通。这个我和在山兄也互相说服不了彼此…
Tshṳ̂-pui Avalokiteśvara Phŏ-sat pó-hō tshuân-ke-nâng jît-jît phêng-an!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
潮州话八调代表字:
1胎tho 2讨thó 3退thò 4托thoh
5逃tô 6在tŏ 7袋tō 8夺tôh
潮罗特殊变体:[ɯ]=ṳ=ur;[ã]=aⁿ=an;
[aʔ8]=âh=a̍h;[ts]=ts=ch;[tsʰ]=tsh=chh
潮州话表示到、置身于其中的这个na的确是第5声阳平,这个字的本字是“临”字。按三乡话调值33应是阴平,不过次浊声母字在闽语多有阴阳调类两读的,估计三乡话的na33本字可能也是“临”。

回復 #17 章湘泽 的帖子

謝謝章兄弟分享研究心得。「臨」字三鄉話似乎已完全粵語化了,讀「lam21(陽去)」了。「樹林」的「林」倒是讀「naa35 (陽平)」。
1 陰平 33 / 2 陰平A 44 / 3 陰上 35 / 4 陰去 21/
5 陽平 55 / 6 陽去 32 /
7 陰入 2 / 8 陽入 3 / 9 變入5

配合CCR資料庫,標音由粵拼轉用國際音標

回復 #16 輶轩使者 、#14 珍珠花菜 的帖子

我处也没有“来”的说法,不过“来”和“临”都有到的意思,不能排除有人会把“放临此豦(放到这里)”之类中的“临”说成“来”;但“来”字读成nâ似不太可能,莱芜岛向来民间都称之为“嬭pôu山”,因为那个岛看去确实像极两颗乳峰,珍珠兄所说的na5 pou5可能与此有关,可能是“嬭pôu”的音变,应该不会是“莱芜”,潮州地名向来多有雅化的写法,与民间俗称音相近而字不同,这一点在考本字时要注意。另外,“临”字读作阳上调(6声)也是有可能的,声调有时会受到词的类化,比如作为指事代词的“其”是读阳平本字调(即不变调kai55),但在揭阳就读成阳上kai35,那是因为揭阳有的地方是用“乃”字,“其”读作kai35是受到“乃”字的声调类化。“著(在)”字的声调是阳上,“临”也极有可能受其影响而发生声调类化。

回復 #18 tpyao 的帖子

查到一个“䂿[石沓]”,《集韵》感韵徒感切,舂也。音义可与潮州话tǎⁿ通。《正字通》:“今俗設臼,以腳踏碓舂米曰䂿。”未知合三乡话dem35否?